建设路小学的历史发展

如题所述

建设路小学地处太原市新城街2号。她创办于1938年,起初名为太原市第一模范小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先后更名为太原市第五新民小学、省立第五小学、太原市第七完小、南城区新城街小学。直到1965 年2月,由于学生人数猛增,学校负担过重,政府在新城街小学操场东侧新建了一栋教学楼,原新城街小学近一半师生进入新校,建设路小学应运而生。这样两校一直沿革到2004年初。
2004年2月政府为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将新城街小学与建设路小学进行整合,并正式命名为建设路小学。 在政府的关怀与大力支持下,出资1200余万元兴建了总占地面积8846.21平方米,建筑面积9821.88平方米的新校舍。学校按教学区、活动区整体设计,布局合理。校园东侧铺设有全新的塑胶篮球场,西侧修建了直径为12米的圆形灯光喷泉广场。校园内绿色的篮球场与红色的主教学楼交相辉映,绿篱花坛四季常青,呈现出勃勃生机。新教学楼配备了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有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建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健身房、器乐室、陶艺室、书法室、声乐室、美术室、舞蹈室、科技室、制作室等十余个专用教室。教室内光线充足,全部使用升降桌椅,并配有墙式橱窗等。
学校是一所四轨制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600余人;学校的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均为大专以上学历,2人参加过北师大举办的校长研修班的学习。学校领导集体是一个求真、务实、奉献、创新的集体。而且廉洁勤政,作风民主,透明度强,岗位能力强,业务精,能较好地发挥群体功能。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注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创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全面发展加特长的学生,加强了学校的全面管理,加大了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使学校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各项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先后在2004年2月迎泽区小课题研究报告评选中获优胜集体奖、2004年2月24日山西商报和太原晚报分别在头版以“小学教学露出新面孔”为题对学校小班化教育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报道、2004年3月24日人民日报在第五版以“零距离”教学引发的冲击波,对课改成果进行了报道、2004年3月获太原市首届少儿电视书法团体一等奖、2004年5月被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评为“2003年度太原市文明单位”、2004年4月被区教育局评为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005年5月评为“太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2005年2月评为“太原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2005年7月评为“中共迎泽区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6月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101人参加,全部获奖,学校也获组织工作先进集体……   办学方向
以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抓住“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主要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办学宗旨
面向每一个孩子
办学理念
以人的发展为本,用一流的品质,创一流的业绩。
校训
建功设问启智达人
校风
勤勉、合作、礼爱、奋进
学风
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质疑善于合作
教风
乐于奉献勤于实践善于研究勇于创新
为加强新形势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校把重点工作放在了提高教师师德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督促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使教师逐步由职业形象事业型转化,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化。
加强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
学校把培养教师良好师德和奉献精神作为了校本培训的一个重点。学校利用周五下午的理论学习时间,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身边榜样“迎泽区十佳教师”许涛的先进事迹,学习了全国五位优秀教师、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每位教师都看到这些优秀教师用平凡的工作铸就了闪光的师魂,这些普通的教师用行动诠释了师德之魂的内涵——爱与责任。通过对照,每位教师都从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中找到自己工作的不足,树立了全新的教师形象。通过讨论,每位教师更加明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要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教育的首位。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追求学校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益和高品位, 其核心因素在于教师的高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专业能力、研究能力、职业精神。高素质的教师还必须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从传统的教书匠向研究型的教师转化。为此学校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同时,将日常的教育科学活动作为研究,作为科学对待。课题研究既是提高教师教育科学理论素质的必不可少的经常性工作,也是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捷径。更是教师获取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