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草锣鼓的锣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歌词结构酉阳薅草锣鼓歌词结构较为固定,主要有五五七句式、五五七五句式、十字句等,一般是单句虚词拖腔,复句押韵,一韵到底。歌词内容丰富,涉及民间传说、生产知识及劳动场景等,地域特色浓郁,乡土气息扑鼻。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襟楚带黔,扼湘渝要冲,是中国民歌之乡,酉阳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薅草锣鼓则是酉阳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演唱形式。薅草锣鼓广泛流传于酉阳的山寨村落,集中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勤劳智慧、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
2010年,酉阳桃花源景区发现了一本《土家薅草锣鼓》,据考证该歌集出自明代,虽歌集陈旧,但保存完好。全书有120页,双面抄写,唱词采用七言绝句,采用一唱一答形式,朗朗上口,完整记录了薅草锣鼓的全过程,同时也充分印证了酉阳是薅草锣鼓之乡的不争事实。
2008年,《薅草锣鼓》成功亮相加拿大华人春节联欢晚会,2010年参加央视音乐频道《民歌 中国》栏目演出,同年又参加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类)调演活动”北京展演,反响强烈,获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酉阳薅草锣鼓从此走出深闺,走向全国。
民间艺术的奇葩
酉阳薅草锣鼓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歌师傅在劳动队伍里来回走动,鸣锣击鼓,时刻观察劳作队伍的进度,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时变换唱词和鼓点,以指挥劳动队伍按时圆满完成薅草任务,唱到精彩处,众人“哦火”齐起,确有“一鼓催三工”之效。
酉阳薅草锣鼓程式分为歌头、请神、扬歌、送神几大部分。先请歌师傅歌娘歌爷,请五方神、天地日月、诸天众神、土家祖先;扬歌部分唱的大都是历史故事、戏剧情节、神话传说,也有现场发挥,即兴而歌的。
薅草锣鼓曲牌有30多支,高腔曲牌有半声号子、对声号子、二接头号子、三接头号子、扬歌、赶号子、带赶歌、下山号子等,平腔曲牌有端公调、四平调、请神调、扬歌调等等。
酉阳薅草锣鼓的伴奏乐器主要是锣、鼓。在伴奏时,锣鼓点有一鼓一调和一鼓多调两种,伴奏方式有鼓里藏声、停鼓听声、叉鼓听声等。 流行于黔北的薅草锣鼓主要在仡佬族和土家族以及部分汉族地区。有关资料表明,黔北的薅草锣鼓的起源是由古代的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业神的祭奠活动发展而来;亦有传说认为是人们为了驱逐糟蹋庄稼的野兽,便在田间击木打鼓吆喝,后来演变成唱打闹歌,即薅草锣鼓。
流行于遵义汉族地区的薅草锣鼓调子上颇具特色,主要体现在转调上。除了上下五度的转调外,还有“以商为宫”和“以角为宫”的大二度和大三度转调。这种处理常使人耳目一新,情绪振奋,从而起到了减轻疲劳,鼓舞劳动热情的作用。一首流行于遵义的海龙乡一带的薅秧号子的歌词是这样的:
领:清早下河洗菜薹,石兜瓦砖儿,
合:溜勒溜子莲花,溜勒溜子梅花,四季花儿开哟嗬。
领:顺呀顺水来呀!
合:哎呀七儿呀,哎呀八儿啦,哎呀喳喳,哎呀喳喳依哟,石兜瓦砖儿顺是呀顺水来。
领:财主心肠实在坏,长工的日子-----
合:溜勒溜子莲花,溜勒溜子梅花,四季花儿开哟!
领:苦难苦难捱哟!
合:哎呀七儿呀,哎呀八儿啦,哎呀喳喳,哎呀喳喳依哟,长工的苦难呀苦难捱!
由于土家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以致于土家族大部分民歌的歌词都只能用汉语来记载。这样一来,那么用土家族语言所唱出来的民歌在汉语记载中就失去了其本来的韵味和内涵,而且其意义也大相径庭了。 川北薅草锣鼓主要分布在广元市四县三区境内,其中尤以青川薅草锣鼓最具代表性。
川北薅草锣鼓把民间文化与音乐融入艰苦的劳动中,是川北山区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历代先贤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青川山里人把川北薅草锣鼓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使民间音乐在劳动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并且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使这一民间音乐形式更加绚丽多彩。
川北薅草锣鼓一般在二道苞谷草或锄黄豆草时进行,一人击鼓,一人敲锣,敲锣者为歌郎,在数十人的薅草队伍中起指挥作用。薅草锣鼓一天的表演过程大致分为牵线子、扎盖子(起歌头或排歌头)、安五方(或拜五方)、说正文、耍歌子、办交接等步骤。川北薅草锣鼓代表曲目有《韩湘传》、《八仙图》、《十二枝花》、《牧牛打虎》、《延九锤》等。

第2个回答  2018-09-29
想看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