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溺爱的事例

如题所述

溺爱的事例:

1,慈母多败儿,这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句谚语,想到我们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单亲家庭教育,这话还真有点道理。

早就听过《后汉书*仇览传》“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所以受到母亲的娇惯,但他由撒娇而顶嘴,由顶嘴而骂母亲,最后竟打母亲。一天他见一只母牛的奶子鲜血淋淋,原来是被小牛犄角触伤了,有人说:“干脆把这头小牛杀了,它竟这样对待妈妈。”也有人说:“牛是畜生,可是有的人连畜生都不如。”这个人觉得大伙是在说他,后来才改过。这个故事说明,对孩子娇惯不得,孩子的不孝往往是娇生惯养的结果。

2,《红楼梦》里有个薛蟠,整天游手好闲,斗鸡走马,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竟视为儿戏。薛蟠不学好,自然与他的寡母王氏娇惯、放纵有关。原来,薛蟠幼年丧父,寡母看他是孤根独种,从小对他百般溺爱、纵容,才使他后来变成败家子。

现实生活中,由于母亲娇惯,而成为败子的也屡见不鲜。我所在县的一个村就有这样的真事儿:有一个母亲离异后,把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身上,把儿子当成了“宝贝”疙瘩,儿子要星星恨不得登天梯给他去摘,儿子要月亮恨不得上月球给他去抱。即使儿子有了过错,也任其所为,从没摸过儿子一个指头,没打过儿子一次屁股。可后来呢,宝贝”儿子天天跟母亲要钱,给少了就和母亲顶撞,因母亲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后来就经常打娘骂娘。他的寡母后悔莫及。

3,《颜氏家训》中讲:世上有些人,对子女不加管教,而是溺爱,本来该劝诫却反而去鼓励,该斥责却笑着表示赞同,以至于子女长大后不良习惯已经形成,那时再去管教他们,就是打死他们,也不害怕。北齐时的颜之推说的这番话至今令人深思。

实际上,古代有不少严格教子的好母亲。唐代李景让的母亲郑氏就是其中的一位。郑氏丈夫去世后撇下三个儿子,她没有再嫁,家境贫寒,无钱供孩子念书,就在家里教孩子读书识字。郑氏对儿子“苦其心志”,从不放纵,儿子不听话有时就捶打,最后三子都金榜题名。郑氏严厉教子的方法不失为经验之谈。

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当娘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严加管教,孩子不会有敬畏之心。单亲家庭的母亲,对孩子更要该说则说,该管则管,不能溺爱,不能任情,不能袒护,不能放纵,不望子成“龙”,也求子成人。

4,中国古时候,有一个从小被母亲溺爱娇惯的少年,临刑前要求再喝一口母亲的奶,他妈妈解开衣襟喂他,这少年一口把母亲的奶头咬下。这位少年把母亲的奶头咬下,是恨母亲的溺爱娇惯害了他。 

5,一个偷窃的少年犯被当场捉住,犯缚了双手,被牵到刽子手那里。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恸哭。儿子回转身来,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母亲走近去,想不到却被儿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儿子大不孝,犯了罪还不够,又把母亲的耳朵咬下来。那少年犯说:“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学的写字板拿去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被牵去处死呢!” 

扩展资料

溺爱的造成后果:

1,从家庭来讲。不懂父母的心思.不理解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目中无人,认为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独苗,恃宠而骄.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四处碰壁后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

2,从爱情和友情来讲。不会珍惜爱人和朋友感情.认为恋人(朋友)对你所做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因为从小就是在溺爱中长大.轻则好朋友很少.爱情不如意.重则是众叛亲离.

当然,如果是个聪明人的话,只要努力克制改变自己的缺点.成功也很容易.毕竟人都习惯性格脾气都是慢慢养成的.改也一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溺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21
    关于溺爱的例子有:
    1. 女孩王芳:父母过度照顾,导致她情感脆弱,学习缺乏毅力。
    2. 独生女欣欣:爷爷奶奶过度宠爱,她只吃不符合口味的食物,对父母说话像命令。
    3. 河南信阳的杨锁:因为父母溺爱,最后懒死在家中。
    以上是关于溺爱的例子,需要注意的是,溺爱孩子是一种不好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指导。
    第2个回答  2019-12-24
    面粉商人高老头十分娇惯女儿,他把大部分财产作了陪嫁,让女儿挤进商流时候,过贵妇人的奢侈生活。为使女儿们快活,他替女儿的情人还了债,帮助女儿与人通奸。可是,出嫁后的女儿们,在榨取了父亲的最后一点养老金之后,就把他当着榨干了的柠檬一样,无情地抛弃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4
    邻居有一个小男孩,7-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要吃香蕉,吵着要正在厨房里煮饭的奶奶为他取香蕉并剥皮,老人家正忙得脱不开身,就说“你自己拿吧”。这时小男孩就大吵大叫
    第4个回答  2019-12-24
    关于溺爱的事例,比如歌唱家儿子李天一,从小被宠坏,结果因为无法五天被关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