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隋、大元、大明、大清等等,这些国号有什么来历?

如题所述

“秦”这个国号来源于先祖非子的封地——秦地,这个非子的官职是“弼马温,非子以爱岗敬业的精神,天天认真学习有关马的繁殖、培育与疾病防治,终于在几年以后把周孝王的马养的个个膘肥体壮,而且母马的生育能力也是突飞猛进,马的数量大大增加。周孝王一高兴,给非子发了一大笔钱——封到秦地。于是,非子及其后人就一直沿用“秦”,直到其曾曾曾……孙子嬴政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国号。

汉王朝的“汉”是从汉王这个爵位而来,而汉王的“汉”出自汉中郡,汉中的“汉”又出自汉水这条河流,汉水的“汉”则是因为远古人们发现汉水与银河夏季走向一致,所以把它叫做“地上的银河”即汉水。

杨坚的父亲杨忠被封为随国公,杨坚世袭爵位,他便顺理成章的将国号定为了“随”。杨坚觉得“随”有走的意思,一点不吉利,弄不好得短命,最终造了一个与“随”同音,自认为十分吉祥的一个新字——“隋”来当国号。

至于“大元”的由来,《建国号诏》里有明确的说明,出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而且“大元”国号的确立,表明了蒙古大汗政权接受汉文化的中的“古制”,是想通过采用汉式国号以拉近与中原汉人的距离,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大明”国号的来源说法极多,但基本上与宗教是离不开关系的。而“大清”这个国号则是从阴阳五行的角度,去克制“大明”而选用的。中国古代最后的三个统一王朝——元明清的国号都带“大”字是最容易叫错、同时又是最容易叫对的国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30
从由来上看,大体有地名、爵位、谶语典故、姓氏、继承沿用等等,当然这些出处有时候也不是单一的,有可能交叉重叠。
最容易叫错是因为中国古代国号的注册用户,经常喜欢重复使用前人的国号,而且几乎都是单字。因此,史学家们为了表示区别,往往将“前后”、“东南西北”加到国号前面用于区分同国号的不同朝代政权,例如“东周”与“西周”、“前秦”与“后秦”等等。而“大元”、“大明”和“大清”是为数不多的两字国号的政权,为了统一便捷,基本也以单字称呼他们即“元明清”。
第2个回答  2020-01-30
“秦”这个国号来源于先祖非子的封地——秦地 。汉王朝的“汉”自然是从汉王这个爵位而来,而汉王的“汉”则出自汉中郡 。隋朝开国第八年即公元589年,隋军势如破竹,一举灭掉陈朝,成功统一了天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300多年分裂局面,并且仅仅经过短短十几年的治理,就开创出繁荣昌盛的的“开皇之治”,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得到了“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高度评价,这些的表现似乎都证明杨坚造的“隋”字确实吉祥。
第3个回答  2020-01-30
秦是他们当时西周的时候分封的诸侯,汉朝时刘邦当时封号也是汉王,隋朝也是杨坚的封号,明朝是当时的明教转化的,清朝时为了清明才取得名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