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成才有哪些方法?

如题所述

个人觉得学习方法千万种,只有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里,关于学习,村上春树这样写到:


从小学到大学,除去少数例外,我对学校强制学习的东西基本上毫无兴趣。……


我是在离开正规的教育系统,也就是走入社会后才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我发觉如果配合自己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就能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术。比如说翻译技巧,我就是用自已的方式,自掏腰包一点点学会的。虽然到翻译风格大致定型为止花费了不少时间,也走了不少弯路,但反复实践的过程让我对学到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


这里,村上君说出了自主学习的三个重要条件:配合自己的节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就能体会到成年人学习的有趣之处。


这里强调的是自身性格特点,因为无论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只要它符合自身性格特点,我们就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这也正是作者斋藤孝在《学会学习》一书中所要讲述的中心思想,并在书中列举了十六位伟人根据自身性格特点所采用的“原创学习法”。


下面我们就来列举几个行之有效的“原创学习法”,也许在伟人的熏陶下,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Ⅰ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命名思考法”


德鲁克:被称为现代经营学之父,是第一个将“企业经营”系统化,并将其定义为“管理”的人。


目标管理法:给自己定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分为三步:①制定目标;②决定期限;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强调:①明确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根据你三年后想要达到的水平,换算出第一年、前三个月以及今天应该完成的任务。②目标不能只在心里想想,还要写在看得见的地方。可以写在日历上、笔记本里或者电脑的小工具中,有意识朝着目标前进也很重要。


命名思考法:不能满足于获取情报,而是要做到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情报进行归纳总结,即命名思考法。只要多围绕“如何命名”进行讨论,多锻炼自己的思维,就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


适宜人群:有干劲,却总是看不到成果的人;视野较狭,很难做到顾全大局的人。


Ⅱ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


斯蒂芬·金:在学习时做到持之以恒其实很难,斯蒂芬·金却可以坚持每天写两千字。他曾这样评价写作的艰辛:“写文章就是呕心沥血地把文字一个一个堆积起来。”


外界屏蔽法:想要瞬间引发能量,做到彻底投入、心无旁骛,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明确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这件事”,然后引导自己进入忘我的世界。其次,无论客观条件如何要确保一段特定的时间,这是关键。最后,彻底屏蔽掉外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总结起来为三点:①创造一个场景;②与外界隔绝;③沉浸其中。这个习惯一旦养成,以后只要调整好状态,就可以随时进入自己的世界。


适宜人群:难以养成学习习惯的人;喜欢找借口说事情多的人。


Ⅲ 香奈儿的“对镜观察法”


香奈儿:香奈儿的交际范围很广,她与毕加索、让·谷克多和斯特拉文斯基都有交情。但她时刻都在审视自己,并用直面自己的仪式,帮自己打破常识,找到灵感。


对镜观察法:关键词“镜子”。香奈儿有两个原则,有规律的生活与在孤单中审视自己的精神。凝视镜子能帮香奈儿找回自我,帮她客观地看待自己。


看镜子的时候,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容貌与装扮,而是要对着镜子思考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边注视着镜子,一边思考答案,通过镜子找到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照镜子能让我们重新认清自我、充分克制自我、不断激励自我,进而找到打破陈规的方法。香奈儿就是从镜中找到了自我,认清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孤单的时候,学会面对自己。通过人际交往寻找灵感虽然重要,但还要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间用来看书、审视自己。这样才能静下心思考,冷静地接受外界的刺激。


在现在这个可以随时随地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时代,香奈儿的自我面对法将越来越重要。


适宜人群:叛逆心强、任性的人;容易随波逐流、迷失自我的人。


Ⅳ 坂口安吾的“翻字典断绝妄想学习法”


坂口安吾:由于过度专注于研究印度哲学,安吾的内心痛苦不堪,并常常陷入妄想之中。于是他选择不停地翻动字典,让自己埋头于多门外语的学习之中。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学好外语,而是为了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


翻字典断绝妄想学习法:只要醒着,就不停地翻动字典,埋头于寻找词语解释的工作中。通过这个行为,阻止自己胡思乱想,继续迷失。


安吾还写道,虽然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连查字典的效率也不及平常的十分之一。但多亏了这个方法,他才能成功阻止自己继续陷入妄想之中。在大概一年半以后找回了自己曾经的状态。


适宜人群:容易焦虑不安、内心苦闷的人;想学习却不知道学什么的人。


Ⅴ 爱因斯坦的“张弛有度学习法”


爱因斯坦:“如果没成为物理学家,我现在应该是个音乐家吧,我人生中的大部分喜悦都来自小提琴。”爱因斯坦通过享受音乐调节内心的平衡。


张弛有度学习法:贝原益轩在《养生训》中提到:“长寿的秘订诀就是不偏激,保持中庸的生活”。也就是说,只要在生活中保持好内心的均衡,就能摆脱压力,度过—个快乐、幸福、长寿的人生。学习、工作之余,找到一个能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能有效地调节内心。这件事做得好或不好都没关系。


即便从来没人赞赏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好,他还是乐在其中,不断在各地进行表演。他在释放情感的同时也让听者的内心得到舒缓。所以就算是不擅长的事,也能为他人带去幸福。


适宜人群:容易陷入专业领域,困于狭小世界的人;感情很少外露的人。


Ⅵ 村上春树的“体能强化法”


村上春树:每天长跑十公里。参加马拉松大赛,挑战铁人三项。他坚信想要坚持写好长篇小说就需要通过体能强化,锻炼自己的精神力与体力。因为真正支撑脑力劳动的是一个强健的身体。


体能强化法:想要长期坚持小说家的职业生涯,就要先可以对抗体内的毒素,在身体里建立一套免疫系统。


越是从事艰巨的文字创作工作,就越需要强化自己的体能,训练出强健的肌肉与坚韧的意志力,从而使身体适应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挑战,这就是村上的绝技。


适宜人群:容易忽略身体重要的人;正为努力了却看不到成效而发愁的人。


这里列举了六位伟人的“原创学习法”,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个人主义学问”、“限定法”和“相互学习法”等等,包括立竿见影“斋藤式”速效学习法。


但无论是何种学习方法,作者斋藤孝表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就会变得非常有意思。你会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有毅力,你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加多元化。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21

  自学,学习的主体是本身,所以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求知)的欲望和本能,只是很多时候这个“想学”的动机被一些因素给关闭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激活或者启动这个内在动机。


1、训练时间管理的能力

  我们先给自己准备一个喜欢的计时器。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体会时间的长短,例如:设定十分钟“倒计时”,看在这段时间内能完成多少事;接着,先“预估”完成某项任务(读书、作业、工作等)的所需时间,然后按下计时器的“正数计时”开始做任务,再和“实际”所需时间做比较分析,填入制作的表格。如此经常练习,就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任务所需的时间长短,进而预留足够的时间,完成各项任务。

  “每日作息表”也是一种训练掌握时间的工具:制定确实可行的作息表,张贴在房间的显眼处。如果接连几天,都无法依照预定时间作息,应找出原因并做调整。制定作息表的关键在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时间规则,“自己做得来”的内在意识会比较乐意遵守。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我们的时间管理能力自然会提高。


2、设定目标和计划,排出优先顺序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很多人都知道,但要去实际的用才能体会它的妙。将最重要且最紧急迫切的事列为“一”;重要但不迫切的事列为“二”;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列为“三”;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列为“四”。首先要学会判别哪些事需要先做、哪些事可以之后再做,根据有限的时间做出筛选。

学习要以目标为导向,目标要具体可行,例如:“我要把第三、四章的英文单字全背起来”,而不是“我要学好英文”。接着,根据目标和所需时间,确定每日和每周计划表,并且定期检视计划有没有用?需不需要修正?拟计划表的原则是,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做“该做的事”,以及“想做的事”。

  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自然不断的进步。


3-1、有效的阅读以及理解。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学习,阅读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所以最基本的要先“学会阅读”。不是拿起书本从头读到尾就叫阅读,如何在短时间内萃取一本书的精华,可以参考这6个步骤:第一步:快速阅读封面、封底、推荐、序文等,即可知道全书重点。第二步:仔细研究目录及第一章,读完目录就可知道全书逻辑和细节,第一章则会描述作者写作动机。第三步:花10~20分钟快速浏览全书,迅速找出各章节重点,尤其是核心概念、架构和有意义的图表。第四步:深度阅读重点章节,一边思考、质疑、辩证,目的是彻底消化吸收,必要时还要背诵。第五步:延伸阅读到非重点章节,并视重要性决定精读或浏览,通常就能掌握全书。第六步:复习重要章节,并找出全书摘要,将重要章节整理成原则、词条、图表及案例,再转化成自己的说法,才算真正融会贯通。

3-2:学习快速阅读。阅读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方便的途径,一定要重视,提高效率。成熟的读者会游刃有余地调整不同的阅读速度:从很快地浏览文章,到研读、精读,成熟的读者知道什么时候加快一点、什么时候放慢一点。这往往意味着我们需要训练大脑进行更快地阅读和处理信息。

一个让你阅读更快的简单方法是用手指指着读,加快手指移动的速度直到它促使你的眼睛比平时读得更快。但要想真正的掌握速读,首先我们要知道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①眼睛视幅、焦点移动速度、阅读中的回视、音读默读;②阅读者的阅读基础(文字敏感度、知识储备、阅读思维);③文章的难易程度。第一点要靠我们实际的去训练提高,具体的训练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第二点的解决办法就是多读,然后是思考总结。第三点我们没办法控制,但是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再难的文章我们也可以相较之前大大提升。

由于每个人的基础、能力不同,能学习掌握速读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但就总体而言,认真练习的话,掌握到三千字左右基本是都可以实现的,更高的七八千、一万字虽然相对有难度,但也是大有人在的。如果你想学习、读书更快,就赶紧试试吧。



4、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价

  ①自我监控:观察自己的学习过程,借着不断确认目标、选择方法,有意识的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督及修正。引导自我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对吗?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好?

  ②自我评价:最基本的是检视学习成果,其次是总结经验和教训。定期做纪录并检视,写下自己想要改善的问题、列出错误的地方、检讨学习心得:“我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在解题中有没有什么遗漏或错误?将来如何避免?在日后的学习中要怎样做比较好?”这些自我评价的过程,会使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弱点,找到出现具体问题的具体原因原因。


5、适度自我奖励,激发学习动机

  适度的自我奖励,可激发自己内在的学习动机,帮助他有效达成目标。例如:每天读书一小时之后,让自己有五至十分钟的自由时间可以做点喜欢的事;或者当学习告一段落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奖赏自己,例如:吃点心、听音乐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2-21

  自学,学习的主体是本身,所以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求知)的欲望和本能,只是很多时候这个“想学”的动机被一些因素给关闭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激活或者启动这个内在动机。


1、训练时间管理的能力

  我们先给自己准备一个喜欢的计时器。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体会时间的长短,例如:设定十分钟“倒计时”,看在这段时间内能完成多少事;接着,先“预估”完成某项任务(读书、作业、工作等)的所需时间,然后按下计时器的“正数计时”开始做任务,再和“实际”所需时间做比较分析,填入制作的表格。如此经常练习,就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任务所需的时间长短,进而预留足够的时间,完成各项任务。

  “每日作息表”也是一种训练掌握时间的工具:制定确实可行的作息表,张贴在房间的显眼处。如果接连几天,都无法依照预定时间作息,应找出原因并做调整。制定作息表的关键在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时间规则,“自己做得来”的内在意识会比较乐意遵守。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我们的时间管理能力自然会提高。


2、设定目标和计划,排出优先顺序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很多人都知道,但要去实际的用才能体会它的妙。将最重要且最紧急迫切的事列为“一”;重要但不迫切的事列为“二”;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列为“三”;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列为“四”。首先要学会判别哪些事需要先做、哪些事可以之后再做,根据有限的时间做出筛选。

学习要以目标为导向,目标要具体可行,例如:“我要把第三、四章的英文单字全背起来”,而不是“我要学好英文”。接着,根据目标和所需时间,确定每日和每周计划表,并且定期检视计划有没有用?需不需要修正?拟计划表的原则是,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做“该做的事”,以及“想做的事”。

  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自然不断的进步。


3-1、有效的阅读以及理解。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学习,阅读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所以最基本的要先“学会阅读”。不是拿起书本从头读到尾就叫阅读,如何在短时间内萃取一本书的精华,可以参考这6个步骤:第一步:快速阅读封面、封底、推荐、序文等,即可知道全书重点。第二步:仔细研究目录及第一章,读完目录就可知道全书逻辑和细节,第一章则会描述作者写作动机。第三步:花10~20分钟快速浏览全书,迅速找出各章节重点,尤其是核心概念、架构和有意义的图表。第四步:深度阅读重点章节,一边思考、质疑、辩证,目的是彻底消化吸收,必要时还要背诵。第五步:延伸阅读到非重点章节,并视重要性决定精读或浏览,通常就能掌握全书。第六步:复习重要章节,并找出全书摘要,将重要章节整理成原则、词条、图表及案例,再转化成自己的说法,才算真正融会贯通。

3-2:学习快速阅读。阅读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方便的途径,一定要重视,提高效率。成熟的读者会游刃有余地调整不同的阅读速度:从很快地浏览文章,到研读、精读,成熟的读者知道什么时候加快一点、什么时候放慢一点。这往往意味着我们需要训练大脑进行更快地阅读和处理信息。

一个让你阅读更快的简单方法是用手指指着读,加快手指移动的速度直到它促使你的眼睛比平时读得更快。但要想真正的掌握速读,首先我们要知道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①眼睛视幅、焦点移动速度、阅读中的回视、音读默读;②阅读者的阅读基础(文字敏感度、知识储备、阅读思维);③文章的难易程度。第一点要靠我们实际的去训练提高,具体的训练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第二点的解决办法就是多读,然后是思考总结。第三点我们没办法控制,但是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再难的文章我们也可以相较之前大大提升。

由于每个人的基础、能力不同,能学习掌握速读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但就总体而言,认真练习的话,掌握到三千字左右基本是都可以实现的,更高的七八千、一万字虽然相对有难度,但也是大有人在的。如果你想学习、读书更快,就赶紧试试吧。



4、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价

  ①自我监控:观察自己的学习过程,借着不断确认目标、选择方法,有意识的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督及修正。引导自我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对吗?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好?

  ②自我评价:最基本的是检视学习成果,其次是总结经验和教训。定期做纪录并检视,写下自己想要改善的问题、列出错误的地方、检讨学习心得:“我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在解题中有没有什么遗漏或错误?将来如何避免?在日后的学习中要怎样做比较好?”这些自我评价的过程,会使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弱点,找到出现具体问题的具体原因原因。


5、适度自我奖励,激发学习动机

  适度的自我奖励,可激发自己内在的学习动机,帮助他有效达成目标。例如:每天读书一小时之后,让自己有五至十分钟的自由时间可以做点喜欢的事;或者当学习告一段落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奖赏自己,例如:吃点心、听音乐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1-21



季静拿着笔记本,呆萌了好一会。


上课的时候,我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在理解产品,所以我能听懂。可是,回到家,跳出老师的思路后发现,一个产品是会有各方面的思考点,举个例子:


客户持卡刷100返50元电子券。


这个活动,老师解释了刷卡时间、地点、电子券获得时间、使用时间、使用范围。


可是,当跳出老师的思维,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又有了新的问题:


1、可以重复参与吗?


2、电子券到了,我去哪里查?


3、刷卡是刷电子券吗?还是先刷卡的钱?


4、50元电子券可以拆分使用吗?比如先用20,再用30元?


这些问题,都不知道~


季静把所有问题都写在笔记本上,然后爬上床,思考着解决办法~


你也许会说,问人呗,多么简单的事!


几个问题可以问人,可是几十个问题呢?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季静的原则。


……


周五上午风险管控课,听得季静更是一头雾水,只感觉被恐吓了一番~下午,销售主管经验分享,介绍了各种销售绝技,然后是复习跟考试。


第二周,季静安排好了另一波老师参加授课,正好听听其他老师的思路。


同样的课程,同样的PPT,不同老师讲出来竟然完全不同的思路和思维。


就拿上面那个活动举例,第二周的曹主管,完全是引导式教学。


她先让员工自己看活动细则,把问题记下来,再统一解答。于是,每个员工自己解读活动,都是按自己的思维在思考,而上面提到的新问题,自然也有员工提出来,曹主管就全部解决掉了。


对比两次课程,季静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影响学习的效率?


周末,季静休息在家。


没有完全掌握专业知识的她,有种寝食难安的焦虑。季静管这个叫“积极上进”,其实也就是掌握欲在作祟。


想要掌握知识,又不麻烦别人,只能靠——自学。


可是,怎样自学才能全面、高效呢?


季静想到了曹主管的课程模式:先提问后解答,也许可以试一试。


说干就干,季静一个翻滚,就从床上翻到了书桌面前,开打电脑,拿起精致的笔记本,翻到上课的笔记。


恩,应该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开始!


季静把PPT和笔记都翻了一遍,然后站在客户使用的角度,记下各种提问。


有时候容易陷入一种思维的困局,提不出问,或者问题很少。这时候,季静就站在三个方面来提问,产品本身、客户使用、外部环境。


比如,推广新手机~


产品本身:新手机有什么新操作,新功能,卖点,改进点?


客户使用:手感怎么样?操作方便吗?质量怎么样?售后呢?


外部环境:销量怎么样?同类型的产品有吗?对比竞品的销售情况?


问题摆好了,怎么解答呢?


先上网搜索!


这一搜索还真是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问题,有百科,是有统一答案的;有的问题呢,特别是有很多人回答的答案那种,各种答案都有,比如手续费,有的人说十块,有的人说三十块,季静看懵了。


季静先把有统一答案的抄下来。剩下没有统一答案的,怎么办呢?


季静望着天,抓抓头,多想天上掉下来个解决方法。


有谁会不厌其烦又有正确答案呢?


季静把几个PPT翻来翻去,有种烦闷堵在心口,没人带的滋味真是憋屈。


忽然,灵光一闪,季静狼吼了一句“我怎么这么笨”,然后掏出手机,按下一长串电话,呼了过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抛过去,对方一个一个帮忙解答。


挂掉电话,季静哼着小曲,把基础知识的PPT翻来翻去,口里念念有词:有多难,还不是被我一招拿下!

你猜,季静这个电话打给了谁?


对,客服嘛!除了客服,还有谁又有耐心,又都懂~


于是,接下来的学习,季静开启重复模式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看资料——三方面提问——搜索统一答案——客服


周末两天,季静把基础知识、产品知识全都吃了一遍。


接下来一周的培训,季静包揽了这两门课。


虽然上完一天课,累成狗,但是她仍然很开心,那种征服了课程、征服了学员的满足感,让季静飘飘然。


季静跟员工说:“以后工作中,专业知识有不明白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客户的问题都可以问我,也许我当时不知道回答,但是我会找到答案,再告诉你!”


员工看着季静,觉得她很负责,其实,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是一种赤果果的得瑟:你看,没人教,我也能自学成才!


当季静再呼客服,对方说"季女士,你又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季静知道,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了,至少入职培训,足够用了。


在这半个月的自学中,季静还发现,能找到统一答案的,其实是行业共性问题,比如什么是利息,存款利息是多少等等,这都是央行统一规定的。


不能找到统一答案的,都是各家自己的个性问题,比如我家的这个产品的这个功能。


行业共性问题是基本功不牢靠。公司个性问题是对公司不了解。


季静总结出来,自己接下来要学习方向和着手点了。


基本功需要买两本金融基础的书来学习。


而公司的产品这块,公司有E-learning(即在线学习)可以学习。


季静给自己定下学习计划,满满的都是学习的动力。


这算不算自学的额外收获呢?


入职一个月,季静搞定了所有的培训行政工作,和入职专业课程。只有销售课和风险课,季静还没有拿下,季静想了想,心里说到“小样,三个月,我肯定都能拿下来”。





在这一个月里,季静不仅仅是上手了工作,还认识了几个好朋友。当然,最要好的还是人事赵贝贝。


赵贝贝,典型的南方女子,文静乖巧,浓浓的书卷味儿,跟季静一样是本地人,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看她得体的言行和帮助季静到处认人的善良,就知道她有着良好的家教。


贝贝,毕业后在一家500强企业做人事助理,两年后跳槽到了这。由于人美性格好,在公司有着超好的人缘,每次投票后勤人员服务奖,满分都她的。


看着贝贝温柔的笑,季静心里满满的羡慕,什么时候我也能温柔得体,而不是这般女汉子的霸气,那就好了~

第4个回答  2016-11-15

个人觉得学习方法千万种,只有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里,关于学习,村上春树这样写到:


从小学到大学,除去少数例外,我对学校强制学习的东西基本上毫无兴趣。……


我是在离开正规的教育系统,也就是走入社会后才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我发觉如果配合自己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就能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术。比如说翻译技巧,我就是用自已的方式,自掏腰包一点点学会的。虽然到翻译风格大致定型为止花费了不少时间,也走了不少弯路,但反复实践的过程让我对学到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


这里,村上君说出了自主学习的三个重要条件:配合自己的节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就能体会到成年人学习的有趣之处。


这里强调的是自身性格特点,因为无论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只要它符合自身性格特点,我们就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这也正是作者斋藤孝在《学会学习》一书中所要讲述的中心思想,并在书中列举了十六位伟人根据自身性格特点所采用的“原创学习法”。


下面我们就来列举几个行之有效的“原创学习法”,也许在伟人的熏陶下,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Ⅰ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命名思考法”


德鲁克:被称为现代经营学之父,是第一个将“企业经营”系统化,并将其定义为“管理”的人。


目标管理法:给自己定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分为三步:①制定目标;②决定期限;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强调:①明确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根据你三年后想要达到的水平,换算出第一年、前三个月以及今天应该完成的任务。②目标不能只在心里想想,还要写在看得见的地方。可以写在日历上、笔记本里或者电脑的小工具中,有意识朝着目标前进也很重要。


命名思考法:不能满足于获取情报,而是要做到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情报进行归纳总结,即命名思考法。只要多围绕“如何命名”进行讨论,多锻炼自己的思维,就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


适宜人群:有干劲,却总是看不到成果的人;视野较狭,很难做到顾全大局的人。


Ⅱ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


斯蒂芬·金:在学习时做到持之以恒其实很难,斯蒂芬·金却可以坚持每天写两千字。他曾这样评价写作的艰辛:“写文章就是呕心沥血地把文字一个一个堆积起来。”


外界屏蔽法:想要瞬间引发能量,做到彻底投入、心无旁骛,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明确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这件事”,然后引导自己进入忘我的世界。其次,无论客观条件如何要确保一段特定的时间,这是关键。最后,彻底屏蔽掉外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总结起来为三点:①创造一个场景;②与外界隔绝;③沉浸其中。这个习惯一旦养成,以后只要调整好状态,就可以随时进入自己的世界。


适宜人群:难以养成学习习惯的人;喜欢找借口说事情多的人。


Ⅲ 香奈儿的“对镜观察法”


香奈儿:香奈儿的交际范围很广,她与毕加索、让·谷克多和斯特拉文斯基都有交情。但她时刻都在审视自己,并用直面自己的仪式,帮自己打破常识,找到灵感。


对镜观察法:关键词“镜子”。香奈儿有两个原则,有规律的生活与在孤单中审视自己的精神。凝视镜子能帮香奈儿找回自我,帮她客观地看待自己。


看镜子的时候,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容貌与装扮,而是要对着镜子思考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边注视着镜子,一边思考答案,通过镜子找到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照镜子能让我们重新认清自我、充分克制自我、不断激励自我,进而找到打破陈规的方法。香奈儿就是从镜中找到了自我,认清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孤单的时候,学会面对自己。通过人际交往寻找灵感虽然重要,但还要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间用来看书、审视自己。这样才能静下心思考,冷静地接受外界的刺激。


在现在这个可以随时随地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时代,香奈儿的自我面对法将越来越重要。


适宜人群:叛逆心强、任性的人;容易随波逐流、迷失自我的人。


Ⅳ 坂口安吾的“翻字典断绝妄想学习法”


坂口安吾:由于过度专注于研究印度哲学,安吾的内心痛苦不堪,并常常陷入妄想之中。于是他选择不停地翻动字典,让自己埋头于多门外语的学习之中。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学好外语,而是为了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


翻字典断绝妄想学习法:只要醒着,就不停地翻动字典,埋头于寻找词语解释的工作中。通过这个行为,阻止自己胡思乱想,继续迷失。


安吾还写道,虽然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连查字典的效率也不及平常的十分之一。但多亏了这个方法,他才能成功阻止自己继续陷入妄想之中。在大概一年半以后找回了自己曾经的状态。


适宜人群:容易焦虑不安、内心苦闷的人;想学习却不知道学什么的人。


Ⅴ 爱因斯坦的“张弛有度学习法”


爱因斯坦:“如果没成为物理学家,我现在应该是个音乐家吧,我人生中的大部分喜悦都来自小提琴。”爱因斯坦通过享受音乐调节内心的平衡。


张弛有度学习法:贝原益轩在《养生训》中提到:“长寿的秘订诀就是不偏激,保持中庸的生活”。也就是说,只要在生活中保持好内心的均衡,就能摆脱压力,度过—个快乐、幸福、长寿的人生。学习、工作之余,找到一个能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能有效地调节内心。这件事做得好或不好都没关系。


即便从来没人赞赏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好,他还是乐在其中,不断在各地进行表演。他在释放情感的同时也让听者的内心得到舒缓。所以就算是不擅长的事,也能为他人带去幸福。


适宜人群:容易陷入专业领域,困于狭小世界的人;感情很少外露的人。


Ⅵ 村上春树的“体能强化法”


村上春树:每天长跑十公里。参加马拉松大赛,挑战铁人三项。他坚信想要坚持写好长篇小说就需要通过体能强化,锻炼自己的精神力与体力。因为真正支撑脑力劳动的是一个强健的身体。


体能强化法:想要长期坚持小说家的职业生涯,就要先可以对抗体内的毒素,在身体里建立一套免疫系统。


越是从事艰巨的文字创作工作,就越需要强化自己的体能,训练出强健的肌肉与坚韧的意志力,从而使身体适应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挑战,这就是村上的绝技。


适宜人群:容易忽略身体重要的人;正为努力了却看不到成效而发愁的人。


这里列举了六位伟人的“原创学习法”,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个人主义学问”、“限定法”和“相互学习法”等等,包括立竿见影“斋藤式”速效学习法。


但无论是何种学习方法,作者斋藤孝表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就会变得非常有意思。你会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有毅力,你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加多元化。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