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电阻表的原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接地电阻表是指主要用于测量电气设备接地装置以及避雷装置的接地电阻的装置,又称为接地电阻测试仪。由于其外形与摇表(绝缘电阻表)相似,又俗称接地摇表。

接地电阻表是用来测量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过电压接地、防静电接地及防雷接地等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即接地装置流过工频电流时所呈现的电阻,包括接地线电阻、接地体电阻、接地体与大地之间的接触电阻和大地流散电阻。

接地电阻表有机械式和数字式两种。

常见的接地电阻表的外形很像绝缘电阻表、其型号规格颇多。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型接地电阻表如同雨后春笋般竞相问世,其操作方法、使用技巧各有不同。接地电阻表的工作原理分为基准电压比较式和基准电流、电压降式。接地电阻表借鉴了电桥原理,通过比例器将被测电阻与已知电阻进行比较,调节平衡后,通过已知电阻上的刻度直接读出被测接地电阻的数值。接地电阻表一般需要借助两个辅助电极:一个用于注入电流,称为电流电极C;另一个用于取样电压,称为电压电极P。如果电流源的负载能力很大,电流电极C的接地电阻不影响测量结果;如果取样电压端的输入阻抗很大,则P电极的接地电阻不影响测量结果。

接地电阻表应采用交流电源。这是因为土壤的导电主要依靠土壤中电解质的作用,如用直流电测量会产生极化电动势,以致造成很大的测量误差。但是由于用作指零仪的检流计是磁电系的,所以,该仪表备有机械整流器(或相敏整流器),以便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后送入检流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1

接地电阻的测量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电流表一电压表法测量及使用接地电阻测量仪进行测量。由于接地电阻测量仪具有使用简单、携带方便、抗干扰能力好且不需要外加电源,故应用较广泛。这里主要介绍使用接地电阻测量仪进行接地电阻测量的方法。如图3-14所示,接地电阻测量仪有E、P、C三个接线端钮。E端钮接5m导线,P端钮接20m导线,C端钮接40m导线;测量时分别接于被测接地体(E′)、电压极(电位探针P′)和电流极(电流探针C′)。探针按直线和三角形排列打入土壤中。当匀速转动手柄时( 120r/min),则产生交变电流沿被测接地体和电流极构成回路。稳定后即可得出被测的接地电阻值。在进行测量接地电阻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测量时应先对仪表进行检查。将仪表短接后摇动手柄做短路实验,指针能灵活偏转,调整测量电位器使其指针能返回零位即可。

2.当检流汁灵敏度过高时,可将电压极插入土层浅些。当灵敏度不够时,可沿电压极注水,使土层湿润即可。

3.当被测接地极与电流极的距离大于20m,电压极在被测接地和电流极之间几米之外时,可忽略测量误差,但当被测接地极与电流极之间的距离小于20mm时,则电压极应插在二者之间。

4.为确保测量准确,须将被保护设备断开。

第2个回答  2018-01-11

手摇式地阻表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测量仪表,它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点式电压落差法。其测量手段是在被测地线接地桩(暂称为X)一侧地上打入两根辅助测试桩,要求这两根测试桩位于被测地桩的同一侧,三者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距被测地桩较近的一根辅助测试桩(称为Y)距离被测地桩20 米左右,距被测地桩较远的一根辅助测试桩(称为Z)距离被测地桩40米左右。测试时,按要求的转速转动摇把,测试仪通过内部磁电机产生电能,在被测地桩X和较远的辅助测试桩(称为Z)之间“灌入”电流,此时在被测地桩X和辅助地桩Y之间可获得一电压,仪表通过测量该电流和电压值,即可计算出被测接地桩的地阻。地阻摇表与电工摇表(兆欧表)的最大区别就是用途不一样,两者不能相互代替。目前没有那种装置能够一直测量并显示防雷地阻的大小,只有靠你们定期进行地阻测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