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题所述

  (1)备课要求欠科学。在参加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反映,备课应该根据教师年龄分层次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由于备课要求整齐划一,因此也缺少了个性,缺少了创新,有的就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同时,集体备课如何规范并发挥效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课堂教学管理欠手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校都对课堂教学制定了较详细的要求,可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却不够落实,表现在有的教师备课一套,上课又是一套;有的教师备课很认真,而上课却时有把握不住重点,把握不住课堂纪律。其实授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如果我们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使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不仅可以提高课时效率,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班级设置欠规范。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阻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作业的设计、班级管理不够科学化。
  (4)综合实践活动欠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但这么多年以来,仍然是一些学校的管理难点,具体表现在,一是师资安排不够稳定,校本培训不够,教师认识不够。二是缺少系统规划,工作没有形成套路。三是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实践”,有些活动学生还能在家长的配合和学生自主探究下完成,有些活动需要组织外出实践,又担心安全问题,只好放弃。
  (5)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欠整合。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除了受师资素质、教学设施、学习风气等校内因素的制约,学生的社交、家庭教育等校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在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占有一定比例,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德育活动中实施学科教学便尤为重要。如何有效调控二者的关系,现在的研究也还是零星的、点滴的,尚未形成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1、 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教材把握不深,未吃透教材就上课,学生具体学习目标不明确,知识点学习不清晰,也就是学生不知该学习什么,该记什么,该掌握什么。
整改措施:(1)、同级部同科教师可坐到一块进行单元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教学方法等。
(2) 教师上课,不管是哪一学科,教师板书内容要体现知识网络,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和层次性。
(3) 推门听课或随时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发现教师课堂教学思路不清,教学目标不明确,知识教学凌乱,没有备课就上课,根据情况扣5—10分。
2、 教师作业布置太随意,未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平时训练作业、家庭作业。最为主要的是作业反馈不扎实,不彻底。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跟踪到底,直至学生完全掌握。
而且,教师作业批改不及时,不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反馈,师生不能很好的互动。
整改措施:学校制定作业设置与批改规范,制定教学检查制度,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检查相结合,重点查和跟踪查相结合。随时检查教师作业批改及时不及时,作业的反馈及时不及时,到位不到位。特别是,老师对学生作业的不规范,甚至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错题置之不理,学生的学习知识怎么能正确,怎么能得到巩固呢?或检查作业,或询问教师和学生。发现一次,根据情况,扣5—10分。发现一个作业错误未改正,就扣2分。
3、 教师的不规范直接导致学生的不规范。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比如教师板书潦草、凌乱,直接导致学生的作业潦草凌乱,教师的随意直接导致学生的随意。
整改措施;听课或随时检查教师的上课板书,书写潦草,不规范,酌情扣2—5分。
4、 作文(写话)教学时间不足,教学质量不高,不注意学生作文的深入批改,更不重视学生作文的讲评,也不重视引导学生平时积累素材,不重视让学生练笔。可以说,作文教学的薄弱问题,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质量的偏低。本来就薄弱的问题,如果教师再不重视,直接导致优等生无法更好提高作文水平,直接导致中等生无法向优等生进化,更直接导致差生作文连写都写不出来,编都编不出来。
整改措施:教师必须按教学进度,按教学要求上好作文课,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学生写作文前,教师要切实备好课,做好学生的作文写作指导,可以给学生提供范文,引导学生写作方法,也可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素材。写完作文后,教师要精批精改,切实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第2个回答  2020-10-07
(一)

一、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有的问题

1.1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很多高职院校都抓住发展的机遇,建立了自己的教学管理系统,也制定了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这些教学管理制度大多都以配合新的管理方式为目的,很少考虑到教学管理制度要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相适应的问题。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成为学校发展的束缚。

1.2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日益增长,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人心。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也致力于采用这种先进管理理念,但因为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管理者缺乏教学管理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不能很好地贯彻先进的管理理念,依旧采取传统的管理思想,教学管理效率低下。

1.3教学管理系统的维护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等现代化方式。虽然高职院校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存有,任何一个系统都会存有缺陷,在后期使用中需要增强维护与改进。不过这些后期维护工作往往会被高职院校管理者忽略,致使网络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管理工作。

二、在网络环境下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有效措施

2.1坚持先进的管理理念。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c产生活和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巨大改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同样,这一先进理念也可以用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这一系列变化都要求高职院校管理者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方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思想决定方法,在“以人为本”这一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管理者定会创新管理模式,把先进技术与先进理念现结合,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权益,以人性化的手段来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促进高职教育的新发展。

2.2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和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生活在网络化社会,高职院校就必须顺应这一时代潮流,采用先进技术为自身的发展赢得先机。高职院校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在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涉及方面广,工作量大,传统的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因此,要建立起先进、可靠、高效的技术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广泛的网络资源,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提升管理效率。此外,只有先进技术还不够,还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与教学管理系统相适应,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3提升教学管理者素质,增强教学管理者队伍建设。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管理者素质对教学管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在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对管理者素质也就相对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良好运用依赖于人力,教学管理者不仅要熟练掌握这门技术,还要懂得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具备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要求高职院校增强培养,给予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实践中成长。

三、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同时也为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现代的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势在必行,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存有一些不足和缺陷。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者需要审时度势,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

一、选修课的现状和问题

1.1选修课体系不完善,种类不多

我们调查发现,国外很多大学是非常重视开设选修课,甚至在门数上远远超过专业课。例如,在美国的大学中,选修课的数量为整个课程体系的一半以上。相比之下,我校到目前为止总共开设过59门,数量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开设选修课的教师,特别是那些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老师;当然,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对于选修课不够重视,没有出台相对应政策调动专任教师的积极性,大多数老师开课仅仅为了满足课时的要求;而教务部门对于整个选修课课程体系缺乏规划,未能广泛调研,了解学生真正需求,合理设置选修课,同时未能根据需要培养优秀教师,特别是能够聘请经验丰富的教授为学生开设课程,开设选修课随意性太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