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否为蔓状血管瘤?

如题所述

1、头面部皮下蔓状血管瘤多见于颈部颊部。可见到一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的肿物,皮肤有时潮红,皮下隐约可见纡回弯曲的血管搏动和蠕动。触之可感到有振颤,并可触摸到条索状质软扩大的血管及搏动,局部温度增高,压迫时肿物可缩小,压紧时搏动可消失。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局限于四肢末端的蔓状血管瘤,可在手指(足趾)或手掌(脚底)见到不规则的几个连接在一起的柔软肿块,皮肤可呈紫灰色,触之有振颤搏动感。压迫时可缩小。压紧时搏动消失,临床上易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
2、蔓状血管瘤可有疼痛,因为皮下神经可与血管瘤相互缠绕,血管瘤搏动时牵拉神经引起。有时蔓状血管瘤侵犯皮肤可发生局部溃疡,经常出血感染,溃疡长期不愈合。因为动脉短路,含有氧气及营养物质的动脉血液不经过蔓状血管瘤病变处表面皮肤微循环,直接流入静脉回到体循环中,蔓状血管瘤病变处皮肤得不到正常微循环供应营养物质,致使局部皮肤组织营养障碍,发生退化坏死,而产生溃疡出血,长期不愈合。
3、婴儿头皮下的蔓状血管路往往发展很快,可侵犯破坏颅骨外板障静脉,并可与颅骨内静脉连接。故应及早治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3
1、海绵状血管瘤,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摸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毁坏正常组织。2、毛细血管瘤,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囗脣和舌部。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所以毛细血管瘤也需要尽早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3、混合型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同时存在的一种血管瘤,也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血管瘤,全身各个部位皆可发病,多发生于肌肉组织比较丰厚部位。一般在出生或出生不久后即可发现,最初颇似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但是很快扩展至皮肤范围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4、草莓状血管瘤,多在出生后1个月~2个月出现,初发如针头至黄豆大,逐渐增大,进入增殖期,为暗红或鲜红色隆起,质软,表面呈疣状或分叶状,形叶草莓。好发面部、头皮、颈部。针对血管瘤的治疗,建议采用微创治疗,如超声微创治疗介导治疗、高频电凝微创治疗等。
第2个回答  2017-05-30
1、蔓状血管瘤是一种盘曲似蚯蚓状的有搏动的血管瘤,可扪及震颤,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
2、蔓状血管瘤多见于成年人。蔓状血管瘤长发于头部、面颈部及四肢多见。
3、头部蔓状血管瘤由于搏动使患者感觉难受,也可引起头痛、耳鸣。
4、肢体蔓状血管瘤可使患肢增长,瘤体内血液含氧量增高。
第3个回答  2020-01-15
蔓状血管瘤通常指动静脉畸形,与静脉畸形不同,蔓状血管瘤是高流速的疾病,一般情况下流速很快,治疗就会感到棘手或困难。动静脉畸形好发部位是以头面部为主,特别是口腔周围或面颊、眼眶周围,在四肢以及躯干也会表现出动静脉畸形的部分症状。该病特点为从婴幼儿或在出生前就有血管畸形,随着年龄增长,特别在青春期时,逐步显现出来动静脉畸形。症状主要表现在局部可以看到红斑,通过触诊在局部表面有时能触到波动,还可以触及局部皮温增高。随着病变发展,局部可能出现溃疡甚至出血症状,相对静脉畸形而言,该病治疗更为棘手。
第4个回答  2019-08-09
蔓状血管瘤特点
1.多见于成年人,幼儿少见。  
2.肿瘤高起呈念珠状,表面皮肤温度较正常皮肤要高,有搏动感,扪诊有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若在近心端压迫供血支,则肿瘤的搏动和杂音消失。  
3.肿瘤高起呈串珠状,表面温度较高。  
4.扪诊有搏动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  
5.压闭供血动脉则搏动及杂音消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