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控制施工阶段混凝土质量

如题所述

作为甲方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可以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说明:
一、施工预备阶段的管理事宜及质量控制

1、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参加施工的技工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标准规范,把握设计意图及设计要求,对图中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和主要材料进行统计。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会审,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
2、检查施工方是否按施工作业计划备齐施工用料及施工机具。
3、与设备材料部及质量治理部一起进行工程设备及材料的检验工作,要求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应与图纸一致,附件、备件、质量合格证及技术文件齐全,同时应符合规范要求,按照要求及时进行施工前的报验,并作好检验记录。
4、检查施工方是否根据项目特点,组织学习安全规程及规章制度,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5、监督施工方是否在施工前组织与土建专业进行工序交接,核实土建工程是否达到电气施工要求,内容如下:
1)屋顶、楼板施工完毕,不得渗漏;
2)室内地面的基层施工完毕,并在墙上标出地面标高;
3)预埋件及预留孔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牢固;
4)配电室门窗安装完毕,具备封闭条件;
5)设备安装后不能再有可能损坏已安装设备的装饰工作;
6)混凝土基础及构架达到答应安装的强度,设备支架焊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7)施工设施及杂物须清除干净,并有足够的安装用地,施工道路畅通。

二、甲方监理中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阶段的控制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程总承包商、主要分包商的资质进行审核,确保其有足够的经济技术条件和信用条。
2、对工程有关设计变更、修改设计图纸等进行审批 ,确保设计及施工图纸的质量。
3、对工程质量实行目标管理。
4、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以可靠的技术措施来保障工程质量。
5、严格材料、设备的进场检验制度,抓好进场材料的复检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有可靠的基础。
6、在施工过程中,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审核工程承包商所提交的有关分项工程质量的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特别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以确保和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
7、对装修工程建立工程样板制。
三.甲方监理中在设计阶段三个重要环节:
以下三个环节是最关键而有时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即设计阶段的控制成本、协调技术管理及危机管理。 1 控制成本 建设项目控制成本的关键及重点在设计阶段,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一般只占建安成本的1.5%~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力可达75%以上,特别是扩初设计阶段对项目的经济影响更大。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量。 在工程设计实例中发现,不少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随意提高安全系数,造成一定浪费。所以甲方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应认真审核设计,及时发现问题,以免扩初设计批复后,存在的技术经济问题难以解决。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因设计不精、设计深度不够而增加工程造价不确定因素的情况,可积极推行限额设计,以有效控制造价。甲方也应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并利用同类建筑工程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使设计优化以降低工程造价。 2 协调技术管理 2.1明确监理权力甲方书面授权给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监理在委托的范围内, 有工程使用材料和施工质量的检验权、 工程施工进度的检查监督权、 结算工程款的复核确认权和否决权等。这就明确了在建设工程中,监理方是甲方重要的技术协调和行使权力代表。
2.2 监督监理方是否真正履行其职责这就要求甲方代表要留意监理是否在甲方赋予的职权范围之内进行了实际工作。 比如监理查验质量工作后, 对所批准使用的建筑材料、 设备、 构件是否真正合格, 甲方代表要实测一下, 发现问题, 甲方代表要责令监理方监督施工方更换建筑材料、 设备、 构件, 或可依照 《建筑法》 有关条款追究其法律责任。
2.3 重视监理例会监理例会由监理方定期(通常一周或两周)召开, 由建设、 施工、 设计三方出席, 讨论、 商榷关于质量、 进度、 安全、 造价的控制及其他问题, 由监理负责记录。 监理方不但需要把涉及甲方或是施工方的问题提出, 而且还要将工地上水、 电、 变更等问题以及甲方、 施工方所提出的工程施工方面、 进度方面的问题, 尤其是涉及工程造价变动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以期协调各方及时解决. 3 应急管理 3.1 应急管理的必然性和紧迫性非常重耍,从目前状况分析,当企业正处于迅速扩张阶段,但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顾客需求、技术创新不断变化都将给企业发展带来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及时防范风险就会形成企业危机。应急管理就是企业在总结以往处理危机经验基础上,企业对危机处理的系统化和对危机的超前应急反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建立应急危机预替机制,实施应急管理已显得日益迫切。 3.2 在项目工程中危机主要针对于建设工程,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工程与环境密切相关,与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因素是造成风险的主要原因。项目环境要素风险,最常见的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自然条件、社会风险等。 3.3 应急管理的关健是通过平时的细致工作,将危机化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也是企业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的承担者应对不同的风险有分不同的准备和对策,才能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9

1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分析

抗压强度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水泥强度、水灰比和粗骨料。因此,影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就要对这三方面进行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其次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骨料的最大粒径和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可泵性影响很大,对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和对细骨料中通过0.315mm筛孔颗粒量均应作规定,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对高强混凝土必须用中砂,其颗粒级配应符合建筑施工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

2 施工前的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是混凝土施工的基础,原材料的好坏制约着混凝土的质量,通过分析混凝土的影响因素,得知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沙石和外加剂。下面就从这三方面谈起:

2.1 水泥,目前市场上生产水泥的厂家有很多,水泥的质量又有好有次,价格也存在着差距,在实际施工选材中,很多建筑工程或施工单位为降低工程造价控制成本支出,往往购买便宜的产品, 包装标志不全,甚至连出厂编号都没有的水泥,为部份低质、劣质水泥创造了生存条件, 在进场前也未让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水泥进行检验,使得强度和耐性不好的水泥流入工程,成为了混凝土的主要原料,造成混凝土质量的严重隐患 ,鉴于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水泥进厂后要严格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 ( 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并认真检查水泥厂家、品种、等级、编号等相关内容。

2.2 砂石,在我国石灰粉企业很多,多数砂石供应商都是一些个体私人企业,在刚进场的样品和前一段时间的砂石都比较符合要求,但到后来就越来越差了,不是含泥量超标,就是石子级配相当差,还有是针片状石子太多,这样导致在水泥进行比例配合时强度和耐性的减弱,大大地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与砂石供应商事先签定合同时提出这个问题, 砂石在混凝土中的比例很大,砂石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泵送性以及耐久性都有影响石料,进场时,材料人员应做好对于原材料的规格、数量、颗粒级配、含泥量、砂细度模数、杂质以及含水率等的测量。严格杜绝不合格砂石进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3 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为改善和调节混凝土的性能而掺加的物质。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外加剂的添加对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我国来说,外加剂还远未普及,因此对于外加剂的管理和用法上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的作业条件和需求合理的选择使用外加剂,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予以施工,此外在掺量上应注意,一般在湿热环境、混凝土构件最小界面尺寸较大时,应增大矿物掺合料掺量;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较小、环境温度低、有强度要求的混凝土中,应采取较小掺量

3 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主要是指包括生产配合比的应用、计量、搅拌等方面,尤其是原材料质量变化时配合比调整过程.对生产过程予以控制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3.1 按正确的混合比设计

现在有很多施工企业为了抢进度和对混凝土配合比重视不够,在浇灌混凝土时,不经过试配随意使用以前的配合比或者照搬某些书上的比例,不考虑原材料、温度、环境的不同,特别是对一些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和有些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和特殊性质的混凝土,采用同一混合比,没有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要想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就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在实际施工中,用一般搅拌机时必须设置称量装置,随着施工机械装配水平的提高,现在推广使用集中搅拌站,由程序控制。严格控制计量精度。在生产配重或者有严格容重要求的混凝土时,做到每车过地磅,进行二次验证,以免出现大的误差。为保证称量系统的精确性,定期由法定的计量部门检定,并取得计量部门签发的《鉴定证书》。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

3.2 加强设备管理

目前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预拌混凝土实现了混凝土生产专业化及规模经营。机械设备性能的优劣及是否正常运转,关系着混凝土生产的质量。加强设备管理可以从一下机方面入手:

(1)砂石的待料斗(也称过渡仓)的仓门是很关键的部位。时刻关注料斗仓门的情况并及时清理待料斗的仓门,事后要分析关闭不严的原因。砂石在待料斗中等待下一盘混凝土生产,如果仓门关闭不严,砂石会漏到正在搅拌的混凝土中,造成混凝土质量出现严重的偏差,轻则使混凝土和易性无法控制,重则会造成质量事故

(2)定期用风枪打掉搅拌池内的混凝土结块,并及时更换搅刀和叶片目的是为了保护混凝土的均匀性。

(3)技术部门应配合设备部定期对称量系统用砝码校验,并做好记录,目的是为了保证设备的计量稳定性。

4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关系到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原材料、施工条件和试验条件等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造成混凝土质量的波动。因此在施工中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之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试验控制。主要指的是原材料选好确定以后,试验人员要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二是要对混凝土振捣的控制。在混凝土施工中,如果振捣不良,所产生的气泡、空洞、蜂窝、裂隙灯将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所以就要求质检人员对于施工人员的振捣进行控制,以避免产生的问题。三是做好施工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因为一旦混凝土施工出现问题,必将拆毁重做,这样会造成巨大的财力物力的损失。所以监督检查一定要及时,主要控制缺陷,比如外观上的蜂窝、麻面缺陷,混凝土的坍塌度,混凝土浇筑的分层厚度及浇筑速度等等。四是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主要是在混凝土施工的后期,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水泥与水产生的反应来保证混凝土适宜的硬化条件。如果后期养护不力,将会导致混凝土施工功亏一篑。主要的方法是覆盖浇水或者用塑料薄膜完全覆盖养护,具体的应根据施工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方法网页链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