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万岁”是否难敌婚姻“门当户对”?

如题所述

无论是“三星公主离婚案”,还是各大城市的“相亲角”,都让人们重新审视“门当户对”这个婚姻门槛。这个被许多凄凉的爱情故事掰成“贬义词”的标签,放在婚姻自由的当下看来,有更多现实意义。





三星公主离婚案,让“门当户对”成为热词,许多人对此津津乐道,视为幸福婚姻的保障,忘记经典的爱情传奇,常常是从颠覆它开始。

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牛郎和织女,王宝钏和薛平贵……我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叫做《春草闯堂》,说的就是一个机智的丫鬟,想方设法把他们家小姐嫁给穷书生的故事。

这所有故事,都是女人的门第高于男人——中国古代没有灰姑娘,现在流行“霸道总裁爱上我”,也许是这种匮乏产生的报复性反弹?

想想也不奇怪,“门不当户不对”模式,首先有助于打破阶级固化。

跨越阶层的常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考试,二是通过婚姻。考试这件事没什么好说的,只能死磕,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婚姻就很难说了,少奋斗的可不只是十年八年,你看司马相如把卓文君拐到他家乡成都去卖酒,他老丈人面子挂不住,给了他一大笔钱,下半生基本就可以专心搞文学了。


他们不怕出身高贵的女人骄矜,《打金枝》的故事足以说明,皇帝的女儿,在夫家也必须是温良恭俭让。

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因此成了穷书生们最美的白日梦。他们人数众多,分布广阔,未来似有无限可能。他们没钱但有话语权,乐于制造这样的故事,并且让它们流传开来。

最方便的“恶势力”是父母反对,但父母又不是傻子,如果对方足够好,父母为什么要反对?唯有“门不当户不对”是顺手的理由,因此得以贯穿于整部传奇,平添一种悲壮。




在传奇里,最后当然是爱情赢了,即使失败,像梁祝或是牛郎织女,也虽败犹荣。现实却让人一言难尽,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靠门当户对支撑,捱过了许多困难;徐志摩和张幼仪也曾是门当户对的组合,却粉碎于徐志摩对于真爱的追寻。我访问了五个朋友,男女都有,问他们婚姻要不要门当户对,几乎是众口一词,都说,要,当然要。

“爱情可以不要,婚姻必须要。”女友春熙幽幽地补充。

春熙和她丈夫大亮是读研时的同学,两人出身差距,并不是很大。大亮出身农家,春熙也非豪门,父亲是四线小城的中学校长,春熙打小经常跟着父母去乡下走亲戚,觉得那些亲戚特别朴实友善,而屋舍俨然,田野一望无际的乡村景色,也如田园诗般令人迷醉。

况且大亮很优秀,帅,能力强,即便因为家境不行衣着素朴,在学校时,依旧倾慕者无数。在那些女孩子里,春熙不是最美的一个,但她看上去安静本分,宜室宜家,是大亮心中理想妻子的样子。

毕业后,春熙进入大学教书,大亮进了一家效益很不错的国企,也算最佳组合,但问题逐渐出现了。

大亮不是抠门的人,对亲戚朋友,对春熙的父母都很慷慨,唯独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周末里,春熙说:“我想吃火锅”,大亮总是说:“好啊,再喊上某某和某某某吧”。在大亮心中,钱要花在刀刃上,你不是想吃火锅吗?就把朋友们也喊上,也算咱们请了一次客了。

有时候,大亮也说要提高生活质量比如经常旅旅游之类,可是,当春熙真的兴致勃勃设计旅行路线时,大亮又会挑剔这条路线航班不打折,去那个地方不值当。对于大亮来说,没有“旅行”这件事,只有“我又去了一个地方”这件事。

生活因此就有点枯燥,但春熙也不是要求生活必须多姿多彩的那种姑娘,心存遗憾,还是自行消化了。让春熙真正开始后悔自己的婚姻,是她生了孩子之后:她婆婆来了。

并不是那种可怕的恶婆婆,春熙的婆婆是个好人。春熙生孩子前对她很有好感,她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婆婆的存在,对她竟是那样大的压力……



阶层不是爱情的障碍,而不同生活环境养成的截然不同的生活观、消费观,才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最难跨越的鸿沟。敢于跨越阶层的婚姻者,我们视为勇者,选择门当户对者,是有自知之明,这是现代人的理性,和品德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