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事业编制、公务员、事业编制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1、所属制度不同:

行政编制人员(公务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事业编制人员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参公事业实行与行政编制人员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在招录、晋升、薪酬、退休、养老等诸多人事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同,如招录制度,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人员招录必须遵守《公务员录用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聘必须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一系列规定执行。

2、人员职务属性不同:

虽然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都实行公务员制度,但是一般来说,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而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参公人员”。

3、职业发展空间不同:

参公事业单位与一般事业单位在享有的资源方面存在不同,过参公管理身份的确立,能够增强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参公管理的身份保障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类同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如,参公人员基本可以无障碍地在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之间交流,有较大职业发展空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编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政编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公事业单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4
区别如下:
一是编制不同。参公人员还是事业编制人员,非行政,而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必须有行政编制。原本只有公务员和事业编两种编制,但由于一些事业单位具有行使政府相关权力的职能,但是其单位的职工却没有公务员身份,而编委会又不可能审批通过扩大行政编的编制,于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间衍生产物就产生了,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编制是事业编,这点毋庸置疑,曾经看到过编办的批文,清楚的写着所有职工都是事业编,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二是名称不同。参公人员的名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从广义上讲具有公务员身份,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正式的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需具备2个条件,一必须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具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具备了这2个条件后经过本单位申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报上一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经过批准后这个单位叫做参公单位,参公单位的人员符合登记条件的,经过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登记后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参公的叫单位,不叫机关
  三是转任不同。从公务员单位调到参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变成了事业编,反之亦然,参公单位调到公务员单位,身份就由事业编变成了行政编,这也就解释了上面说的为什么事业编与公务员和参公在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事业编不经过考试是不可能调入这两种单位的,而公务员和参公是可以互通的。

公务员: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具职位特殊性,需单独管理的,可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及以下设置。
参公:参公是我国政府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单位人员要具体分析,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1]
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要有其组织或机构的表现形式,要成为法人实体。从目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建立,大多为行政单位的下属机构,也有一部分由民间建立,或由企业集团建立。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中国的事业单位在功能上对应国外的是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国外的这些组织是社会自治组织,在中国的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这种不同点,有些是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07
参公编制全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编制,虽然不属于公务员序列里的行政编制,但是和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参公编制产生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当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由于行政编制给予太少远远无法满足需要,一些完全或者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里就产生了参公编制。
一般来说参公编制是需要在国考、省考等公务员统一考试中才能招录。参公编制人员,其管理、调动、晋升、任用、工资、福利等,都和公务员是一样的,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向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调动,属于正常调动,可以自由转任。
普通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普通事业编制人员是参加各地事业编制招聘考试录取,此类编制人员一般不能向参公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调动。
参公编制参照公务员跟公务员一样,除可以行政、参公双向调动外,还享受公务交通补贴,同时还参加全市绩效考核领取绩效考核奖等,而这些往往是事业编制暂时没有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是这样的 政府的正式编制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种,参公是指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编制,也是行政编制,和真正的公务员没区别,等改制后就是正式的公务员编制了。事业编制当前和行政编制是没什么区别的,由于可以进职称,待遇甚至还可能超过公务员,但是他面临着改制,改制后很多事业编制将成为社会机构,编制不复存在。所以说没有公务员稳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16
公务员编制和事业单位编制主要区别如下:
国家机关里的正规在编人员是公务员,例如政府、检察院法院、公安、工商、民政、司法、税务等
但是,有一些国家机关下面有对外服务职能或者是专业技术智能的单位,例如劳动局本身是机关,但下面的社保中心、医保中心就是对外服务窗口单位;卫生局是机关,但医院就是对外服务的单位……这些单位就是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分国家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筹自支三种。
事业单位编制也是通过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来招募的,不是拿着简历直接应聘的,事业单位采用合同的方式固定劳动关系,但和公务员一样也不会随便解雇,所以论稳定,也是稳定的。但是在待遇上,事业单位比公务员略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