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 姚良良的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1-16
平顶山学院召开姚良良同学长篇小说《窗下》研讨会
日前,平顶山学院召开姚良良同学长篇小说《窗下》研讨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博士生导师、平顶山市作协主席于天命,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华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平顶山三苏诗社社长、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老年作协主席薛海文,平顶山三苏诗社副社长、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老年作协副主席夏友汉,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煤矿文联影视剧协会理事刘国平,平顶山学院副校长袁桂娥、苏晓红以及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文学院负责同志和文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平顶山学院副校长袁桂娥在致辞中说,姚良良作为平顶山学院的一名在校生,其长篇小说《窗下》的诞生,是文学院师生的骄傲,也是平顶山学院探索培养学生特长成果的有力见证。文学院应以此为契机多做调研、多做总结,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特长及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希望姚良良同学能持之以恒,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华,以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母校争光添彩。
与会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分别对《窗下》这部小说的写作风格、创作思想、作者心理以及创作意义等各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文学院院长何梅琴说,《窗下》这部作品以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线索展开的,辅以三个“窗口”——亲情、友情和爱情为故事情节构建的。《窗下》通过描写主人公夏雨寒的学生生活和打工经历,站在“窗下”,看社会,看人间冷暖,表现一种对当下社会、教育的观察和解读。在创作手法上,大量的运用诗化、散文化的语言,使行文具有抒情化和理论化的色彩。希望作者能够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写出大众的作品。
学生代表王辉辉认为作者在写作技巧上打破了传统的笔法,运用了西方长句式的写作手法,大胆的引用诸多典故,让读者站在“窗下”,读着孔孟庄的道德典范,这是本书的特色之处。
姚良良从小酷爱文学,2008年考入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大二期间,他开始创作校园生活小说——《窗下》。在创作过程中,姚良良追求着一种创新的写作技巧,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规则,用意识流的写作方法,以小框架小故事的形式展开,用“冷文学”的创作笔法展示了人物丰沛的内心世界。长篇小说《窗下》共有17万字,已于2011年5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平顶山学院 曹萍)

姚良良小说《窗下》受关注 平顶山学院为其举办研讨会

2011-11-09 00:00:00 进入论坛 来源:平顶山晚报

本报讯(记者娄刚)平顶山学院08级学生姚良良创作的长篇小说《窗下》受到我市文学界的关注,昨天,市作协几位作家及平顶山学院的部分专家教授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讨。

姚良良从小酷爱文学,在平顶山学院文学院学的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这为他创作《窗下》进行了必要的积累,他常常在深夜其他同学熟睡后进行创作,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窗下》。《窗下》通过描写主人公夏雨寒的学生生活和打工经历,表现作者对当下社会的观察和解读。

平顶山文学院原院长、副教授郑黎阳认为,《窗下》是一部成功的小说,作品所流露出来的孤独感,对姚良良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
第2个回答  2013-06-09
姚良良,男,1985年生,河南开封人,大学本科学历,编辑,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80后作家、诗人,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窗下》[1]。2010年五月,赴台湾交流学习。曾获得“三苏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2];获得第一届、第二届全国高校文学征文优秀奖。曾获第三十九届香港青年文学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