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1-11-15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21世纪教育大环境下,在国家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环境下,教师应如何理解、如何面呢对?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选择的学生观;树立能不能提供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有趣的数学内容,能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数学活动的机会去撞击成功、体验创造,能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作他们信赖的朋友的教师作用观;树立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课堂教学是具有时空性的、社会化的实践过程,需从课堂教学的三个层面上去互相整合的的课堂教学观。
具体的说,要从下面几方面去“做”:
一、要有“精品”意识。
1、材中的句号转化为问号,并提供具有探索性的材料。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是前人研究数学的结论性的浓缩,它是静态的、抽象的、枯燥的。在备课中,我们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就要善于把教材中的句号转化为问号,使它变成动态的、形象的、有趣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把由老师把句号转化为句号,是结论性的直接告诉,然后加以大量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应用,致使学生不理解的、机械的学习,更谈不上感受数学的意义了。现在需要的基本层面是:句号——问号——句号;最高层面是:句号——问号——句号——问号。例如:圆的认识时,基本层面的处理是:把圆纸片对折再对折几次,问:“你发现了什么?”最高层面的处理是:由多媒体播放有圆形的、正方形的、椭圆形的车轮三种自行车比赛的场面,在学生笑中自然会得出问题:“对呀!为什么生活中总是圆形的车轮呢?”此时老师可倡议学生用身边的实物画一个自行车的车轮并画上钢丝,学生动手操作中得出圆的特征来,接着甩动用线和用皮筋拴着的小球,进一步思考:“这两种方法都是甩出圆形吗?”
2、钻研教材与跳出教材的辨证的关系。钻研教材的核心是研究知识的前后联系,把握教的程度;而跳出教材则是跳到社会的大课堂,学有用的数学,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数学。心理学上有三种距离:物理距离、心理距离、例题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而有效的教学就是把这三种距离处理得很好,让学生感受、体验,体现出学数学的价值,自然产生学有用的数学。例如:在学习完“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有一节比较练习,应该说学生觉得没趣,这时可由交朋友的形式开场,以朋友之间的互相请教、互相学习形式为主线,再以新交的朋友的家里情况以数学问题的形式介绍结束。使得整节课既生动活泼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3、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突出学生心理自由度和心理安全度的满足。以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目标,以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为方法,使学生感到自由;尊重学生,以体现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为目标。例如:义务版第九册P61第3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使。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部分学生解出:(75+69)×2+75或75×2+69×2+75;但有一部分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又列出75×(1+2)+69×2、(75+69)×(1+2)—69、75×(2×2+1)—(75—69)×2、69×(2×2+1)+(75—69)×(1+2)。在备课时既要考虑一般的学生,还要让另一部分足够的时间,体现出因材施教。
二、授课要有“务实”的态度。
1、抓住课堂教学的双主性。所谓”双主性”是教师与学生,但各主体的主要功能不同:教师是积极主导,学生是主动建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恰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没有了创新;作为一名教师,应善于摆正自己的位置,从教的角度去促进学生的自主性:⑴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主动的参与,在参与中指导,促进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里的指导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是点拨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提出问题、去解决问题。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是必须的,但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去加以组织;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促进、帮助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间的合作与教师参与的合作有共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去合作,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是对学生的讨论合作的效率提高的一种促进,同时也便于了解学生。⑸教师更应是一个创新者、开拓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教师应走在前面。这就是当前形势下“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更应是“一桶活水”(作终生学习的模范)与“一杯活水”(活知识技能、研究方法)的关系。那种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教师形象是传统的、古老的、陈旧的、霸道的。
2、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情感。学生是无罪的!上海市东格致中学课上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貌似无奇的事件,却引起了包括中央电视台、《文汇报》《解放军报》在内的众多的关注,成为千年之交教育界的一大新闻。“上课插嘴”之所以受到关注,反映了教学的不足之处: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张扬学生的个性。要弘扬学生的个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⑴鼓励学生自由畅想,延迟评价判断;⑵捕捉创新信息,提炼独到见解;⑶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评价;⑷鼓励学生“找对子”进行讨论,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态势。⑸允许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作不同的研究与探索,不搞“一刀切”。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时,一些学生就想:能不能把一个梯形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呢?在课堂上就手研究起来。儿童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即童真、童趣、童心;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溶合,更是情感态度的交织。学生的积极性大小与其在课堂上的情感的释放的大小是密切关联的。教师要善于进行心理换位,从学生的童真、童趣、童心出发,看看我们的课有没有从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层面上去思考、去服务。注重学生的情感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⑴提供给每一位学生机会,让他们知道你在重视他们;⑵以激励的评价方式促进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感到每一次表现的价值所在;⑶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评价,以交流的方式共同进步;⑷使他们有乐趣,爱学数学。
3、突出课堂小社会的人际交流的互动性。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需组织的学习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性材料和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的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研究的氛围,形成课堂上小社会型的人际交流的互动性,形成和平共处、互相帮助、和谐发展的学习氛围。
4、强调课堂评价艺术的多样性。评价总的来说,要以激励为主,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的情感、态度、品质、意志等等非智力因素一直处于积极状态,以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稳步的发展。评价可以多种方法,一般有三种:⑴鼓励性评价:当学生提出探究的设想或在活动中取得一定的进展或与众不同时,应用时加以鼓励性的评价。如:在学习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后,有些学生在课堂就小声的问起:“以后学到分数时,可能也是这样的运算顺序吧?”这时应立刻给予评价,让他能大声的说出来。⑵期望性评价:心理学说:教师的期望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会成为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有一位后进的同学在一次作业的日记上写道:老师:请您忘记我的过去吧?从今天起,我将改变我的过去,认真写作业,按时订正作业,作一名好的同学。请您相信我!此时怎么办呢?应回写:教师很高兴看到你的这一段话,也相信你!老师期待着的进步!⑶延迟性评价:适当的延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延迟是指时间上的延迟,也是指评价学生的辨证的、以激励为主的看法,或是指不直接的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我判断。
三、课外作业要成为学生的展示平台,使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
把课外作业本当作BBS论坛、聊天室。学生需要交流,更希望老师和他聊一聊、论一论,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作他们信任的朋友,他会把他的心理话掏给你。一位同学一天给我写了这样的内容:我希望您不要老调课好吗?我答:太忙,以后一定改正!另一位同学有一天慷慨陈词:其实这次六班胜了我们是耍赖而来的。而且还因为施老师有些偏心┄┄(注:是一次学生拔河比赛)我答道:凡事要一分为二的看!
总之,要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主阵地;要转变观念,终生学习;要积极研究,努力改革;以达到踏踏实实的“做数学”。赞同7| 评论
第2个回答 2011-11-17
一、要有“精品”意识。
1、材中的句号转化为问号,并提供具有探索性的材料。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是前人研究数学的结论性的浓缩,它是静态的、抽象的、枯燥的。在备课中,我们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就要善于把教材中的句号转化为问号,使它变成动态的、形象的、有趣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把由老师把句号转化为句号,是结论性的直接告诉,然后加以大量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应用,致使学生不理解的、机械的学习,更谈不上感受数学的意义了。现在需要的基本层面是:句号——问号——句号;最高层面是:句号——问号——句号——问号。例如:圆的认识时,基本层面的处理是:把圆纸片对折再对折几次,问:“你发现了什么?”最高层面的处理是:由多媒体播放有圆形的、正方形的、椭圆形的车轮三种自行车比赛的场面,在学生笑中自然会得出问题:“对呀!为什么生活中总是圆形的车轮呢?”此时老师可倡议学生用身边的实物画一个自行车的车轮并画上钢丝,学生动手操作中得出圆的特征来,接着甩动用线和用皮筋拴着的小球,进一步思考:“这两种方法都是甩出圆形吗?”
2、钻研教材与跳出教材的辨证的关系。钻研教材的核心是研究知识的前后联系,把握教的程度;而跳出教材则是跳到社会的大课堂,学有用的数学,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数学。心理学上有三种距离:物理距离、心理距离、例题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而有效的教学就是把这三种距离处理得很好,让学生感受、体验,体现出学数学的价值,自然产生学有用的数学。例如:在学习完“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有一节比较练习,应该说学生觉得没趣,这时可由交朋友的形式开场,以朋友之间的互相请教、互相学习形式为主线,再以新交的朋友的家里情况以数学问题的形式介绍结束。使得整节课既生动活泼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3、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突出学生心理自由度和心理安全度的满足。以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目标,以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为方法,使学生感到自由;尊重学生,以体现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为目标。例如:义务版第九册P61第3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使。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部分学生解出:(75+69)×2+75或75×2+69×2+75;但有一部分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又列出75×(1+2)+69×2、(75+69)×(1+2)—69、75×(2×2+1)—(75—69)×2、69×(2×2+1)+(75—69)×(1+2)。在备课时既要考虑一般的学生,还要让另一部分足够的时间,体现出因材施教。
二、授课要有“务实”的态度。
1、抓住课堂教学的双主性。所谓”双主性”是教师与学生,但各主体的主要功能不同:教师是积极主导,学生是主动建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恰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没有了创新;作为一名教师,应善于摆正自己的位置,从教的角度去促进学生的自主性:⑴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主动的参与,在参与中指导,促进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里的指导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是点拨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提出问题、去解决问题。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是必须的,但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去加以组织;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促进、帮助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间的合作与教师参与的合作有共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去合作,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是对学生的讨论合作的效率提高的一种促进,同时也便于了解学生。⑸教师更应是一个创新者、开拓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教师应走在前面。这就是当前形势下“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更应是“一桶活水”(作终生学习的模范)与“一杯活水”(活知识技能、研究方法)的关系。那种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教师形象是传统的、古老的、陈旧的、霸道的。
2、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情感。学生是无罪的!上海市东格致中学课上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貌似无奇的事件,却引起了包括中央电视台、《文汇报》《解放军报》在内的众多的关注,成为千年之交教育界的一大新闻。“上课插嘴”之所以受到关注,反映了教学的不足之处: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张扬学生的个性。要弘扬学生的个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⑴鼓励学生自由畅想,延迟评价判断;⑵捕捉创新信息,提炼独到见解;⑶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评价;⑷鼓励学生“找对子”进行讨论,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态势。⑸允许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作不同的研究与探索,不搞“一刀切”。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时,一些学生就想:能不能把一个梯形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呢?在课堂上就手研究起来。儿童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即童真、童趣、童心;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溶合,更是情感态度的交织。学生的积极性大小与其在课堂上的情感的释放的大小是密切关联的。教师要善于进行心理换位,从学生的童真、童趣、童心出发,看看我们的课有没有从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层面上去思考、去服务。注重学生的情感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⑴提供给每一位学生机会,让他们知道你在重视他们;⑵以激励的评价方式促进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感到每一次表现的价值所在;⑶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评价,以交流的方式共同进步;⑷使他们有乐趣,爱学数学。
3、突出课堂小社会的人际交流的互动性。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需组织的学习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性材料和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的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研究的氛围,形成课堂上小社会型的人际交流的互动性,形成和平共处、互相帮助、和谐发展的学习氛围。
4、强调课堂评价艺术的多样性。评价总的来说,要以激励为主,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的情感、态度、品质、意志等等非智力因素一直处于积极状态,以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稳步的发展。评价可以多种方法,一般有三种:⑴鼓励性评价:当学生提出探究的设想或在活动中取得一定的进展或与众不同时,应用时加以鼓励性的评价。如:在学习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后,有些学生在课堂就小声的问起:“以后学到分数时,可能也是这样的运算顺序吧?”这时应立刻给予评价,让他能大声的说出来。⑵期望性评价:心理学说:教师的期望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会成为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有一位后进的同学在一次作业的日记上写道:老师:请您忘记我的过去吧?从今天起,我将改变我的过去,认真写作业,按时订正作业,作一名好的同学。请您相信我!此时怎么办呢?应回写:教师很高兴看到你的这一段话,也相信你!老师期待着的进步!⑶延迟性评价:适当的延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延迟是指时间上的延迟,也是指评价学生的辨证的、以激励为主的看法,或是指不直接的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我判断。
三、课外作业要成为学生的展示平台,使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
把课外作业本当作BBS论坛、聊天室。学生需要交流,更希望老师和他聊一聊、论一论,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作他们信任的朋友,他会把他的心理话掏给你。一位同学一天给我写了这样的内容:我希望您不要老调课好吗?我答:太忙,以后一定改正!另一位同学有一天慷慨陈词:其实这次六班胜了我们是耍赖而来的。而且还因为施老师有些偏心┄┄(注:是一次学生拔河比赛)我答道:凡事要一分为二的看!
总之,要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主阵地;要转变观念,终生学习;要积极研究,努力改革;以达到踏踏实实的“做数学”。赞同啊
第3个回答 2019-04-11
1、专业
2、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3、对孩子的喜爱
缺一不可。首先专业的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幼儿数学老师的基础,其次要热爱教书育人这份工作,否则会把它变成任务,失去乐趣,影响教学质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爱孩子,否则会把孩子的活泼当成胡闹,严重影响教育。
第4个回答 2011-11-23
用你的真心去教,用你的真情去感动每一个孩子,孩子喜欢你,就会喜欢数学,喜欢数学就会很好的去学数学,因为孩子们一直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