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料,布料的种类。稍微详细点。

如题所述

鸳鸯绮,三梭罗,翠毛锦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前771年) 由商代到西周,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绞织机的罗纱,衣料用色厚重。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 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锦,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全国。

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 男女的帽,更引人注目,精致的用薄如蝉翼的轻纱,贵重的用黄金珠玉;形状有的如覆杯上耸。

女子爱用毛皮镶在袖口衣缘作出锋,还有半截式露指的薄质锦绣手套,无不异常美观。 先秦时没有棉花,所谓'布衣'是指用麻布裁制的衣服。夏天穿的细麻布叫葛,冬装有袍和裘。袍是穿在里面的夹衣,内实丝绵,充填新绵的叫襺,充填旧絮的叫袍。

穷人填不起丝绵,只能填些碎麻,叫做缊袍。袍因是内衣,所以只能居家穿着,但不能作为礼服,外出时只能衬在正服里面。短袍叫襦,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袄。质地粗劣的襦叫褐。裘是皮衣,先秦时代也是主要的冬衣。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 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

扩展资料:

古代衣料,布料的演变史: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

新中国建立后的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成就,已经把服饰文化的源流,科学地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阶段。在此以前更遥远的时间,人类开始用捕猎所获的兽皮来掩盖保护身体和保暖。夏天则拣取树叶遮掩阳光免受炎热。

这标志着人类刚脱离了动物境界,原始服饰出现的雏形。而山顶洞人遗存中发现的利用缝纫加工为特征的服饰文化。这时候的衣饰已不再是简单的利用自然材料,而演变成合乎人类生活需要的构造,开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先河。

我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若从古典中寻找,总会将其归结于三皇五帝。这个时代,从考古发掘的文化遗存对照,应该是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

这个时期内出土的实物有纺轮、骨针、纲坠等,又出土有纺织物的残片。我国中原甘肃出土的彩陶上的陶绘,已将上衣下裳相连的形制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服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4
织物的原料成份对服装的外观风格、手感、穿着的舒适性,以及服装的成本和价格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购买衣物面料或服装时,需要弄清其原料组成。

在日常生活中,鉴别服装的用料使用得较多的方法是:品号鉴别法,感观鉴别法和燃烧法。

一、织物的品号

正规企业生产的纺织品,均按国家规定统一编号,因此从商品的品牌上就能得知其所用原料。在成品服装的衣领处或内侧的小牌上常用英文符号或中文标注此服装的所用原料,如表2所示:

表2

中文 缩写 英文 备注

棉 C Cotton

毛 W Wool

丝 S Silk 柞蚕丝:Tussah silk

苎麻 R Ramie 亚麻Linen或flax

粘胶 R Rayon 人造丝也是此单词

涤纶 T Terylene

聚酯纤维 Po1yester fibres

锦纶 N Ny1on 尼龙

聚酰胺 Po1yamide

丙烯纶 A Acrylic

维尼纶 V Viny1on

醋酸纤维 Ac acetate

二、感观鉴别法

这种方法是靠人的眼睛看(颜色、光泽、质地等),用手模(厚度、挺、滑、爽、糯、柔等)的方法来鉴别组成织物的纤维种类。

1.纯棉织物:具有天然棉纤维的柔和光泽,手感柔软,弹性较差,用手捏紧布料后,布面留有明显的折痕。从其边缘抽出几根纱线,可以观察到其单纤维一般较短,为30毫米左右,线细且有天然扭曲。

2.涤棉布:布面比纯棉布明亮,手感平整、光洁、挺括、滑爽、织物弹性较好,折皱不明显。

3.粘胶纤维织物:色泽较其他棉型化纤鲜艳,光泽柔和,手感较纯棉布柔软,弹性差,折痕明显,且恢复平整的时间较慢。纱线强度低,湿态时强度更低,可在布边抽出几根纱,在中间湿润一下,用力拉时,在湿润处断裂者,常为粘胶。

4.精纺纯毛面料:呢面平整、光洁、织纹清晰,光泽自然柔和,富有油润感,手感温暖、滑糯、柔软、布面丰厚,弹性足。捏紧放开,折痕不明显,恢复快,不留痕迹。若将纱线解开,其长度不均匀,在70~90毫米左右的为毛纤维,且有天然波纹。

5.粗纺纯毛面料:呢面粗厚、丰满,质地紧密,手感柔软润滑、有温暖感,弹性好,膘光足。

6.粘胶人造毛混纺呢绒:一般呢面光泽较暗,不如纯毛鲜明匀净,缺乏羊毛的油润,薄型织物有棉布特征,不及纯毛紧密挺括,易出现折痕,恢复原状缓慢。

7.涤纶混纺呢绒:外观有较明亮光泽,带有闪光感,但不如纯毛织物柔和,缺乏羊毛的油润感,呢面织纹清晰、平整、光滑、挺括,但略粗糙或有硬的感觉,弹性比纯毛更好,捏紧放松,折痕恢复迅速,几乎不留痕迹。

8.腈纶混纺呢绒:织纹平坦不突出,呢面光泽似粘胶人造毛,但其手感较丰满,有温暖感,弹性好,毛感较强。

9.棉纶混纺呢绒:外观毛感差,有蜡状光泽,毛感硬挺欠柔软,捏紧放松后有折痕,能恢复原状但较慢。

10.真丝绸:织物绸面光泽柔和,色泽明亮均匀,手感轻柔润滑。有丝鸣,有折痕。

11.粘胶丝织物:光泽明亮刺目,不如真丝柔和。手感滑爽,绸面柔软垂重,不及真丝轻盈、飘逸。强度比真丝差,湿润后更差些。

12.涤纶长丝织物:在各类丝绸织物中,它的光泽较差,似有蜡感,色泽暗淡手感硬挺,抗皱性尚好。

13.麻织物:刚度好,手感硬挺,有凉感,不贴身,纱支条不够均匀,布面欠平整,较粗糙,捏紧放松,折皱很明显,恢复很慢。

另外,识别织物的原料组成,比较准确的还是抽出几根纱线,解捻后,观察其长度、细度、整齐度及强度和天然卷曲情况。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3471799.html

第2个回答  2017-06-19
棉,麻,丝,皮草,葛,大致是这些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