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见棺材不落泪“是被国人误传的几句

为什么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见棺材不落泪“是被国人误传的几句俗语?

因为这三句话的本意都是很积极地 ,但是感觉传来传去就变成贬义词了呢
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来讲,“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是个很良好局面,试想一根筷子轻轻的就能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则牢牢抱成团,这就是一股合力,我们或许都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才华横溢、深思熟虑、未卜先知,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大家的聪明才智集中起来,整合资源,这样就能形成优势互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打字手都打累了希望能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0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嫁乞丐随乞丐,嫁富贵随富贵 。正规的传是嫁乞随乞。后面就忘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是诸葛亮的智慧只是三个皮匠,而是人心齐泰山移。不见棺材不落泪应该是不见亲棺不落泪,是没有看到绝路决不后退,多有挑衅。
第2个回答  2011-11-23
1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 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

“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