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然”有几种解释?

如题所述

1、燃烧。后来写作“燃”。

西汉贾谊《陈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谓之安。”

【译】火还没来得及燃烧,因此说这是安全的。

2、这样;那样。

汉代司马迁《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译】不这样,(我)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3、是的;对的。

先秦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译】王说:‘对的,如果有百姓的。

认为……对的。

清代蒲松龄《促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

【译】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分之一找到的希望。’成也为是这样的。

4、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也可不译。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译】因而愉快而自安,竟然不知道衰老即将来临

5、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与前面的动词“如”、“若”、“犹”等呼应,表示“(像)……一样”。

明朝魏学洢《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然。”

【译】那个人目光正视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6、然而;但是。

汉代司马迁《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译】但是连我自己也没料到竟先攻入函谷关灭了秦国

扩展资料

今义:

1、作为连词时:

(1)但是,然而

(2)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4)于是 

(5)然后;才

2、作为形容词:

(1)如此,这样,那样 

(2)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3、作为助词:

(1)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2)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  3、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3)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4、作为名词: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1、对,是:~否。不~。不以为~。   2、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3、这样,如此:当~。~后。~则。   4、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5、……的样子,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   6、古同“燃”。[2]
  详细字义
  〈动〉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burn]。   然,烧也。——东汉·许慎《说文》   3、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西晋·陈寿《三国志·刘馥传》   4、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明白 [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耀;照耀 [dazzle]。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以为…对;同意 [agree]。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形成 [form]。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宜;合适 [fit]。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19
然而

第3个回答  2011-11-19
多了去 了 好 要 不行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