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的特点

要跟课文《桂林山水》写作的方法一样。要快,老师明天就要了

1、地质地貌

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

2、气候

武夷山四季分明地处中亚热带,武夷山四季气温较均匀、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约12℃~13℃,1月均温3℃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5℃,7月均温23℃~24℃;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多地区。年相对湿度高达85%,雾日在100天以上。

3、森林资源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扩展资料:

自然遗产

1、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8m,相对高度215m。它是一条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涧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约120m泉。峰上名木古树众多,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道:“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峰顶胡麻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近百处。其中最大一幅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解释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2、九曲溪

九曲溪发源于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全长62.8公里。进入风景区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弯曲的作用之外,还受多组岩层断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长的河流,直线距离仅5公里, 曲率达1.9。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质达国家地面水Ι类标准。

3、大红袍景区

大红袍景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部位,景区著名大峡谷“九龙窠”内。这是一条受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发育的深长谷地,谷地深切,两侧长条状单面山高耸、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对峙骈列、独特的节理发育,使峰脊高低起伏。

举世闻名的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谷底靠北面的悬崖峭壁上。这里叠着一大一小两方盆景式的古茶园,六株古朴苍郁的茶树,枝繁叶茂。它已有340余年的历史。

2007年7月,最后一次采摘自350年母树的20克大红袍茶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也是现代茶叶第一次被藏入国博。今后,武夷山将不再制作母树大红袍茶叶。

4、水帘洞

武夷山水帘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章堂涧之北。进入景点处,有一线小飞瀑自霞滨岩顶飞泻而下,称为小水帘洞,拾级而上,即抵水帘洞。洞顶危岩斜覆,洞穴深藏于收敛的岩腰之内。洞口斜向大敞,洞顶凉爽遮阳。两股飞泉倾泻自百余米的斜覆岩顶,宛若两条游龙喷射龙涎,飘洒山间,又像两道珠帘,从长空垂向人间,故又称珠帘洞。

水帘洞掩映着题刻纵横的丹崖。其中有撷取朱熹七绝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篆体字。有明代景点题刻“水帘洞”以及楹联石刻“古今晴檐终日雨,春秋花月一联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夷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7

(我认为是抄的)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临安市西北部,面积4284公顷,经度范围:119°24′11〃-119°28 ′21〃,经度范围:30°18′30〃-30°24′55〃,海拔范围300m-1556m,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 

天目山一九五六年被批为\"森林禁伐区\",一九八六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为全国首批,一九九六年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在全国的自然保护区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天目山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是因为她是生物种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集中点,不仅生物资源,保存较好,旅游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原1050公顷范围内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其中以\"天目\"命名的37种,国家保护植物35种;有高等动物2274种,昆虫20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4种,以\"天目\"命名的动物48种,是名符其实的\"生物基因库\",被七十余所大中院校定为教研实习基地。区内的森林生态有高、大、古、稀、美特点。有全国最高的57米的金钱松,整个老殿景区的树木均为30米以上的乔木;有古柳杉群,区内胸径1米以上的古木600余棵,仅柳杉就有400余棵,胸径2米以上的柳杉19棵,最大的材积达75.4立方米;野生野杏、连香树、香果树,迎春木均为珍稀的古老种类,被称为\"活化石\"。丰富的森林生态形成了优美的森林景观,春至野花遍地香气袭人;夏到绿树成荫,清新凉爽;秋来翠竹红枫,金黄的银杏满山皆是;冬天则是玉树银花的优美景象。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年平均气温仙人顶为8.8℃,山麓禅源寺为14.8℃,特别是受地势小环境影响,禅源寺景区形成了冬暖夏凉小气候,常年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是避暑的\"清凉世界\"。天目山距临安41公里,距杭州90公里,处在黄山至杭州的黄金旅游线上,为东南沿海的绿色明珠。天目山自古就为宗教名山,北魏郦道元所注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建于元代的开山老殿,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建于清代的禅源寺占地40余亩,曾有斋堂500余间,僧侣1000余人,是全国最大的韦陀道场。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时珍、乾隆及近代的郁达夫、徐悲鸿、胡适名人都到过天目山,为天目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保护区的旅游接待设施已初具规模,有接待床位1300余个,旅游车辆30余辆,成为东南沿海大中城市生态旅游的首选地。 

浙江天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于1988年,为副县级事业单位,核定计财科、经营管理科、办公室、保护科、科研所五个科室为副科级,定编人数48人。行政上由临安市人民政 府领导,业务隶属浙江省林业厅。天目山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1保护天目山保护区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2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加强生态旅游开发,为保护区的建设积累资金,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建局十余年来,天目山人勤俭创业,甘于奉献,以保护为宗旨,加强保护力度,曾获林业部 、人事部森林防火先进单位。以科技为依托,不仅是生态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场所,也是学校教学实习重要基地。据统计,来天目山进行教学实习的大中专院校70余所,每年有30余所的中小学来天目山举行各种科教活动。不仅生态资源保护较好,文化建设也上了一个台阶,天目书院,天目山诗书画院相继成立;生态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局设立了旅游科,加强了旅游的管理,整个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科研、开发三位一体,事业逐步完善。正如诗人张学理的对联\"天目山名山端靠前贤开拓,自然宝库全凭来者经营\"所说,天目山管理局现任领导班子和职工以护名山,爱名山为荣,立足高起点,确定高标准,请上海同济大学设计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禅源寺景区详细规划已经完成。即将投建,恢复天目山佛教胜 地禅源寺工程正紧锣密鼓进行。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二十一世纪的天目山将更加的辉煌。 

---------------------------------------------------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的最高地段,东经117度27分至51分、北纬27度33分至54分。总面积56527平方米,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为95.3%。建立于1979年,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武夷山不仅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自然风光著称,而且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成为“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气候特点 

地处中亚热带,境内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座,形成天然屏障,冬季可阻挡、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可抬升、截留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8.5--18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日照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 

地质地貌 

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地势最高区域。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也是中国东南大陆最高峰。区内地势高低悬殊,高山深谷纵横,在面积556.7平方米的小范围内,最高处达2158米,最低处仅300米,相差1800多米。区内出露最多的岩石是侏罗系兜岭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武夷山脉有数十个与山脊直交或斜交的垭口,它们或是古老的河谷,或是由断层隐落而成,是小股气流运行的通道。 

植物种类 

保存着2万多公顷原始类型的森林,有30类群系,100多个群落。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过渡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中山矮曲林、中山草甸、竹林等。 

有近四千种植物。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松、南方铁杉、钟萼木、鹅掌楸、香果树、银钟树、观光木等19种。还有紫楠、香花木、武夷四照花以及武夷玉山竹、崇安唐竹等百数十种珍稀物种或武夷特有物种。这些珍稀植物在研究植物进化史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动物种类 

野生猕猴群 

自然保护区内已知脊椎动物有475种,其中哺乳纲8目23科31种,鸟纲18目47科73种,两栖纲2目10科35种,鱼纲4目12科4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9种,二级48种。 

其中被列为国家保护对象的脊椎动物有华南虎(已多年未见出没)、猕猴、短尾猴、毛冠鹿、云豹、金猫、大灵猫、小灵猫、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鸳鸯、白鹇、草鹗、穿山甲、苏门羚等。崇安髭蟾(角怪)、丽棘蜥、竹鼠、蝾螈、大头平胸龟、长脚鼠耳蝠、短脚鼠耳蝠以及崇安地蚣、武夷湍蛙、三港雨蛙等数十种动物,是全国仅见于此的独有珍贵物种。全国昆虫有32个目,在这里已发现31个目,金斑喙凤蝶、宽尾凤蝶等属于珍稀种。蛇类已发现5科26属64种(其中毒蛇17种),占中国蛇类种数的1/3。 

----------------------------------------------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公顷,最低海拔高度14.1米 ,最高海拔高度 1000.3米;有高等植物267科877属1863种,16个自然植被类型,兽类38种,爬行类20种,鸟类178种,蝶类85种,昆虫681种。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其中用于办公和科研的3100多平方米,设有实验室、图书馆、展览室、标本室、讲座室和接待室;职工住宅有1590多平方米。已建有珍奇观赏植物园鼎湖山珍稀濒危植物园、华南杜鹃园(山)、竹园,面积总计5.43公顷,种类合计158种;另有5个荫棚及繁殖棚,占地300多平方米,一个苗圃地占地7000多平方米。3个永久样地占地4公顷,进行生态研究观察。 

翻开世界植被图,沿着北回归线由东往西,褐黄的标色不无遗憾地告诉你:这是令人触景生畏的回归沙漠带。越过茫茫沙漠或稀树草原,在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4′的地方,你会惊喜地发现一片蓊蒙的绿洲,象一颗璀璨的翡翠,赫然镶嵌在这条北回归沙漠带的末端。这就是素有“沙漠带上的绿色宝库”之称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内,东距广州86km,南临西江3km,西离肇庆市中心18km,北与九坑相邻。这里群峰列峙,满目青翠,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涓潺的溪流,高悬的飞瀑,浩瀚的林海,奇特多姿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森林群落,丰富多彩的物种资源浑然交织在一起,使其成为物华天宝之地,并以“活的自然博物馆”誉满海内外。 

地处热带北缘,亚热带南缘,温暖湿润的季风气侯,正是大自然对鼎湖山的 

偏爱,这里保存并繁衍着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群峰之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自然植被。前者属于热带植被类型,后者属于亚热带植被类型,而季风常绿阔叶林则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的过渡类型,为中国南亚热带所特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构成了一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序列和方向。此外,由水翁、蒲桃和鱼尾葵所组成的河岸林与沟谷雨林相连,呈一条弯曲的玉带与溪水交辉相映,状似一条走廊,惹人注目。在这众多的植被类型中,最能体现鼎湖山森林地域和景观特色的要数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 

鼎湖山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迄今已有近400年的保存历史,它在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生长发育和进化演替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规律,反映了本地带植被的最高生产力水平及其自然资源状况,是研究自然生态平衡的样板。季风常绿阔叶林外貌苍绿,林冠重叠稠密,群落层次结构复杂,一般可分为五层。其中,乔木可分为了三层,外加灌木和幼树、草本层。由锥栗、荷木等散生的阳性巨树所组成的乔木第一亚层,林冠层不连续,呈半球状。这些巨树高达30多米,3-4个人携手才能合围。高大挺拔的树干,粗糙的树皮以及逐显苍老的枝干和树梢,一方面表明它们在森林中唯我独尊,不可替代的长者地位,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它们经过数百年的沧桑风雨,即将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乔木第二亚层由黄果厚壳桂、厚壳桂等主要种类构成。它们树干挺直,树皮光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显示出奋勇争先的勃勃生机,假以时日,它们将取代上层的高大古树。从乔木第三亚层往下,伴随着丰富多彩的层间植物,种类组成复杂繁多,虽比不上热带森林物种的茂密富饶,但却反映了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原始风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鼎湖山地势轩昂,地形错落,最高峰鸡笼山海拔1000.3m。两条由西北独自发 

源的溪流,终年水花飞溅,流泉淙淙。在纵跨整个鼎湖山后于东南出口处合二为一,最终奔向西江。温暖、阴湿和静风,使庆云寺到半山亭一带,以及白云寺附近的山涧谷地上,分布着亚热带南部所特有的沟谷雨林。由凸脉榕、鱼尾葵、橄榄、肥荚红豆等组成的沟谷雨林,下与河岸林相接,上与季风常绿阔叶林相连。虽在群落合成特征上已不如真正的热带雨林,但群落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当你登高俯瞰,这两条溪流好象礼仪小姐所佩戴的绿色彩带,而其间生长着的沟谷雨林又恰似镶嵌在这条彩带上的绿石,把鼎湖山装扮得分外妖娆。 

倘佯于古林绿海之中,品味“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那离奇古怪,神秘玄妙的热带森林景观,会使你会味无穷,留连忘返。在那土壤浅薄的山坡上,雄伟壮观的板状根,形如板墙,又似昆鹏展翅,向四周延伸,牢固地支撑着仁面子、荔枝等参天大树,使之雄踞于林冠之首。那黑的、青的、黄的、红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藤蔓植物,有的圆粗如巨蟒,有的扁平如履带,有的则纤细如丝线,它们时而卧地而行,时而攀岩走壁,绕树而上;似秋千,似绳杆,腾空飞挂于大树之间,纵横交织于林冠之上,无所不在地显示它们魔高一丈的生存本领。植物种对生存空间的激烈争夺,使一些附生植物选择锥栗、荷木等大树苍老的枝干,作为自己的安身之所,脆花兰、蜈蚣藤、狮子尾等在枝干上划地为营,将自己发达的根系深扎于树皮裂隙之间,巧取豪夺,繁衍生息。它们或攀附紧贴树干,或悬垂倒挂,风姿绰约,仪态万千,宛如空中花园一般。植物世界生存竞争最残忍的一幕应是绞杀现象,本来依靠动物和鸟类将种子携带到宿主枝丫和树皮裂缝后,才得以萌发生长的榕树,非但不知恩图报,反而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凭着自己垂吊而下的气根网,将宿主团团抱住并绞杀致死,进而占据宿主的位置,求其自身的发展。在水筒木、青果榕等桑科榕属植物,以及水东哥的树干上,出现了开花结果的奇特现象,鱼尾葵更是别出心裁地从茎干或叶柄处长出一个硕大的花序,似观音手中的魔鞭,倒挂干顶,成一景。其实老茎生花的植物多数为雌雄异株,将自己鲜艳的花朵显露于昆虫最易触及的位置,显示了植物对昆虫传粉的一种特殊适应。至此,你不得不惊叹自然界的博大精深。 

鼎湖山遍地珍奇,满山宝藏。保护区1133ha范围内,生长着2500多种高等植物,约占广东植物总数的四分之一。1845种野生高等植物中,桫椤、紫荆木、土沉香等国家保护植物达22种,鼎湖冬青、鼎湖钓樟等华南特有种和模式产地种更是多达30种。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孑遗植物桫椤,逃过了第四纪冰川的浩劫,鼎湖山生存下来,虽野生数量已寥寥无几,但同门兄弟-黑桫椤却选择阴湿避风的地方安家落户,已成旺族。经过40年的保护和繁殖,一些珍稀濒危种类在鼎湖山已不再是孤家寡人,家丁不旺。格木已成群落,观光木、鸡毛松的后代早已融入植物大家庭中,随处可见其芳踪。而长叶竹柏则成了鼎湖山独特的行道树种,笑迎八方宾客。 

四方物种,兼容并存,荟萃于此,将鼎湖山装点得花枝招展,充满生机。春天,油麻藤那圆粗的茎干上,则开出了一串串晶莹剔透,丰腴动人的禾雀花,那白的白里泛绿,那红的红中紫,似一群排列有序,振翅欲飞的禾雀。在林木稀疏的杜鹃山上,20多种华南杜鹃花竞相怒放,红色、白色、紫红色、粉红色,满山遍野,争春斗艳。初夏,锥栗、荷木盛花,一簇簇淡黄色的花球点缀在高低起伏,参差不齐的林冠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从而引来成群的蜂飞蝶舞。秋冬季节,山杜英、天料木、山乌桕的叶子由绿变红,似一抹血色涌动在暗绿丛中。鱼尾葵的果实嫣红如玛瑙,俨然串串佛珠,倒悬在笔直挺拔的茎干上,耀眼夺目。红花油茶那鲜红硕大的果实,会使你仿佛走进了春华秋实的苹果园。而桂花那浓郁、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魄荡神游,飘飘欲仙。 

生物学家把鼎湖山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植物并兼有多种用途。有以木质坚硬著称的格木、野生荔枝等优良的用材树 

种320多种,药用植物更是多达900种以上,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巴戟、肉桂、何首乌外,尚有能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紫花杜鹃,可医肝病的黄根豆,以及灵芝、马勃、霍克斯虫草等58种药用真菌,300多种野生园林观赏植物中,粤万年青、长生铁角蕨,以及各种兰花,在装扮大自然的同时,亦可美化你的居室,与你朝夕相伴。20多种野生果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百年以上的野生荔枝、野生龙眼,虽其果实已退化变质,苦涩难咽,但它们却是改良、复壮、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来源。10多种保健饮料植物中,苦丁茶、绞股蓝已受益于平常百姓,但被当代文豪郭沫若赞为“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斟满杯”的鼎湖特产紫背天葵,因锲生于悬崖石壁,数量稀少而十分珍贵。此外,还有油脂植物180多种,淀粉和芳香植物各40余种,纤维植物110多种,鞣料植物60多种。不胜枚举的资源植物,为人们监测、研究、保存、繁殖和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参考资料:Shirleycherry

第2个回答  2007-09-03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临安市西北部,面积4284公顷,经度范围:119°24′11〃-119°28 ′21〃,经度范围:30°18′30〃-30°24′55〃,海拔范围300m-1556m,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 天目山一九五六年被批为\"森林禁伐区\",一九八六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为全国首批,一九九六年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在全国的自然保护区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天目山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是因为她是生物种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集中点,不仅生物资源,保存较好,旅游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原1050公顷范围内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其中以\"天目\"命名的37种,国家保护植物35种;有高等动物2274种,昆虫20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4种,以\"天目\"命名的动物48种,是名符其实的\"生物基因库\",被七十余所大中院校定为教研实习基地。区内的森林生态有高、大、古、稀、美特点。有全国最高的57米的金钱松,整个老殿景区的树木均为30米以上的乔木;有古柳杉群,区内胸径1米以上的古木600余棵,仅柳杉就有400余棵,胸径2米以上的柳杉19棵,最大的材积达75.4立方米;野生野杏、连香树、香果树,迎春木均为珍稀的古老种类,被称为\"活化石\"。丰富的森林生态形成了优美的森林景观,春至野花遍地香气袭人;夏到绿树成荫,清新凉爽;秋来翠竹红枫,金黄的银杏满山皆是;冬天则是玉树银花的优美景象。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年平均气温仙人顶为8.8℃,山麓禅源寺为14.8℃,特别是受地势小环境影响,禅源寺景区形成了冬暖夏凉小气候,常年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是避暑的\"清凉世界\"。天目山距临安41公里,距杭州90公里,处在黄山至杭州的黄金旅游线上,为东南沿海的绿色明珠。天目山自古就为宗教名山,北魏郦道元所注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建于元代的开山老殿,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建于清代的禅源寺占地40余亩,曾有斋堂500余间,僧侣1000余人,是全国最大的韦陀道场。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时珍、乾隆及近代的郁达夫、徐悲鸿、胡适名人都到过天目山,为天目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保护区的旅游接待设施已初具规模,有接待床位1300余个,旅游车辆30余辆,成为东南沿海大中城市生态旅游的首选地。 浙江天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于1988年,为副县级事业单位,核定计财科、经营管理科、办公室、保护科、科研所五个科室为副科级,定编人数48人。行政上由临安市人民政 府领导,业务隶属浙江省林业厅。天目山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1?保护天目山保护区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2?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加强生态旅游开发,为保护区的建设积累资金,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建局十余年来,天目山人勤俭创业,甘于奉献,以保护为宗旨,加强保护力度,曾获林业部 、人事部森林防火先进单位。以科技为依托,不仅是生态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场所,也是学校教学实习重要基地。据统计,来天目山进行教学实习的大中专院校70余所,每年有30余所的中小学来天目山举行各种科教活动。不仅生态资源保护较好,文化建设也上了一个台阶,天目书院,天目山诗书画院相继成立;生态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局设立了旅游科,加强了旅游的管理,整个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科研、开发三位一体,事业逐步完善。正如诗人张学理的对联\"天目山名山端靠前贤开拓,自然宝库全凭来者经营\"所说,天目山管理局现任领导班子和职工以护名山,爱名山为荣,立足高起点,确定高标准,请上海同济大学设计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禅源寺景区详细规划已经完成。即将投建,恢复天目山佛教胜 地禅源寺工程正紧锣密鼓进行。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二十一世纪的天目山将更加的辉煌。 ---------------------------------------------------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的最高地段,东经117度27分至51分、北纬27度33分至54分。总面积56527平方米,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为95.3%。建立于1979年,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武夷山不仅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自然风光著称,而且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成为“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气候特点 地处中亚热带,境内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座,形成天然屏障,冬季可阻挡、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可抬升、截留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8.5--18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日照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 地质地貌 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地势最高区域。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也是中国东南大陆最高峰。区内地势高低悬殊,高山深谷纵横,在面积556.7平方米的小范围内,最高处达2158米,最低处仅300米,相差1800多米。区内出露最多的岩石是侏罗系兜岭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武夷山脉有数十个与山脊直交或斜交的垭口,它们或是古老的河谷,或是由断层隐落而成,是小股气流运行的通道。 植物种类 保存着2万多公顷原始类型的森林,有30类群系,100多个群落。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过渡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中山矮曲林、中山草甸、竹林等。 有近四千种植物。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松、南方铁杉、钟萼木、鹅掌楸、香果树、银钟树、观光木等19种。还有紫楠、香花木、武夷四照花以及武夷玉山竹、崇安唐竹等百数十种珍稀物种或武夷特有物种。这些珍稀植物在研究植物进化史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动物种类 野生猕猴群 自然保护区内已知脊椎动物有475种,其中哺乳纲8目23科31种,鸟纲18目47科73种,两栖纲2目10科35种,鱼纲4目12科4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9种,二级48种。 其中被列为国家保护对象的脊椎动物有华南虎(已多年未见出没)、猕猴、短尾猴、毛冠鹿、云豹、金猫、大灵猫、小灵猫、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鸳鸯、白鹇、草鹗、穿山甲、苏门羚等。崇安髭蟾(角怪)、丽棘蜥、竹鼠、蝾螈、大头平胸龟、长脚鼠耳蝠、短脚鼠耳蝠以及崇安地蚣、武夷湍蛙、三港雨蛙等数十种动物,是全国仅见于此的独有珍贵物种。全国昆虫有32个目,在这里已发现31个目,金斑喙凤蝶、宽尾凤蝶等属于珍稀种。蛇类已发现5科26属64种(其中毒蛇17种),占中国蛇类种数的1/3。 ----------------------------------------------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公顷,最低海拔高度14.1米 ,最高海拔高度 1000.3米;有高等植物267科877属1863种,16个自然植被类型,兽类38种,爬行类20种,鸟类178种,蝶类85种,昆虫681种。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其中用于办公和科研的3100多平方米,设有实验室、图书馆、展览室、标本室、讲座室和接待室;职工住宅有1590多平方米。已建有珍奇观赏植物园鼎湖山珍稀濒危植物园、华南杜鹃园(山)、竹园,面积总计5.43公顷,种类合计158种;另有5个荫棚及繁殖棚,占地300多平方米,一个苗圃地占地7000多平方米。3个永久样地占地4公顷,进行生态研究观察。 翻开世界植被图,沿着北回归线由东往西,褐黄的标色不无遗憾地告诉你:这是令人触景生畏的回归沙漠带。越过茫茫沙漠或稀树草原,在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4′的地方,你会惊喜地发现一片蓊蒙的绿洲,象一颗璀璨的翡翠,赫然镶嵌在这条北回归沙漠带的末端。这就是素有“沙漠带上的绿色宝库”之称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内,东距广州86km,南临西江3km,西离肇庆市中心18km,北与九坑相邻。这里群峰列峙,满目青翠,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涓潺的溪流,高悬的飞瀑,浩瀚的林海,奇特多姿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森林群落,丰富多彩的物种资源浑然交织在一起,使其成为物华天宝之地,并以“活的自然博物馆”誉满海内外。 地处热带北缘,亚热带南缘,温暖湿润的季风气侯,正是大自然对鼎湖山的 偏爱,这里保存并繁衍着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群峰之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自然植被。前者属于热带植被类型,后者属于亚热带植被类型,而季风常绿阔叶林则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的过渡类型,为中国南亚热带所特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构成了一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序列和方向。此外,由水翁、蒲桃和鱼尾葵所组成的河岸林与沟谷雨林相连,呈一条弯曲的玉带与溪水交辉相映,状似一条走廊,惹人注目。在这众多的植被类型中,最能体现鼎湖山森林地域和景观特色的要数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 鼎湖山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迄今已有近400年的保存历史,它在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生长发育和进化演替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规律,反映了本地带植被的最高生产力水平及其自然资源状况,是研究自然生态平衡的样板。季风常绿阔叶林外貌苍绿,林冠重叠稠密,群落层次结构复杂,一般可分为五层。其中,乔木可分为了三层,外加灌木和幼树、草本层。由锥栗、荷木等散生的阳性巨树所组成的乔木第一亚层,林冠层不连续,呈半球状。这些巨树高达30多米,3-4个人携手才能合围。高大挺拔的树干,粗糙的树皮以及逐显苍老的枝干和树梢,一方面表明它们在森林中唯我独尊,不可替代的长者地位,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它们经过数百年的沧桑风雨,即将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乔木第二亚层由黄果厚壳桂、厚壳桂等主要种类构成。它们树干挺直,树皮光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显示出奋勇争先的勃勃生机,假以时日,它们将取代上层的高大古树。从乔木第三亚层往下,伴随着丰富多彩的层间植物,种类组成复杂繁多,虽比不上热带森林物种的茂密富饶,但却反映了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原始风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鼎湖山地势轩昂,地形错落,最高峰鸡笼山海拔1000.3m。两条由西北独自发 源的溪流,终年水花飞溅,流泉淙淙。在纵跨整个鼎湖山后于东南出口处合二为一,最终奔向西江。温暖、阴湿和静风,使庆云寺到半山亭一带,以及白云寺附近的山涧谷地上,分布着亚热带南部所特有的沟谷雨林。由凸脉榕、鱼尾葵、橄榄、肥荚红豆等组成的沟谷雨林,下与河岸林相接,上与季风常绿阔叶林相连。虽在群落合成特征上已不如真正的热带雨林,但群落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当你登高俯瞰,这两条溪流好象礼仪小姐所佩戴的绿色彩带,而其间生长着的沟谷雨林又恰似镶嵌在这条彩带上的绿石,把鼎湖山装扮得分外妖娆。 倘佯于古林绿海之中,品味“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那离奇古怪,神秘玄妙的热带森林景观,会使你会味无穷,留连忘返。在那土壤浅薄的山坡上,雄伟壮观的板状根,形如板墙,又似昆鹏展翅,向四周延伸,牢固地支撑着仁面子、荔枝等参天大树,使之雄踞于林冠之首。那黑的、青的、黄的、红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藤蔓植物,有的圆粗如巨蟒,有的扁平如履带,有的则纤细如丝线,它们时而卧地而行,时而攀岩走壁,绕树而上;似秋千,似绳杆,腾空飞挂于大树之间,纵横交织于林冠之上,无所不在地显示它们魔高一丈的生存本领。植物种对生存空间的激烈争夺,使一些附生植物选择锥栗、荷木等大树苍老的枝干,作为自己的安身之所,脆花兰、蜈蚣藤、狮子尾等在枝干上划地为营,将自己发达的根系深扎于树皮裂隙之间,巧取豪夺,繁衍生息。它们或攀附紧贴树干,或悬垂倒挂,风姿绰约,仪态万千,宛如空中花园一般。植物世界生存竞争最残忍的一幕应是绞杀现象,本来依靠动物和鸟类将种子携带到宿主枝丫和树皮裂缝后,才得以萌发生长的榕树,非但不知恩图报,反而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凭着自己垂吊而下的气根网,将宿主团团抱住并绞杀致死,进而占据宿主的位置,求其自身的发展。在水筒木、青果榕等桑科榕属植物,以及水东哥的树干上,出现了开花结果的奇特现象,鱼尾葵更是别出心裁地从茎干或叶柄处长出一个硕大的花序,似观音手中的魔鞭,倒挂干顶,成一景。其实老茎生花的植物多数为雌雄异株,将自己鲜艳的花朵显露于昆虫最易触及的位置,显示了植物对昆虫传粉的一种特殊适应。至此,你不得不惊叹自然界的博大精深。 鼎湖山遍地珍奇,满山宝藏。保护区1133ha范围内,生长着2500多种高等植物,约占广东植物总数的四分之一。1845种野生高等植物中,桫椤、紫荆木、土沉香等国家保护植物达22种,鼎湖冬青、鼎湖钓樟等华南特有种和模式产地种更是多达30种。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孑遗植物桫椤,逃过了第四纪冰川的浩劫,鼎湖山生存下来,虽野生数量已寥寥无几,但同门兄弟-黑桫椤却选择阴湿避风的地方安家落户,已成旺族。经过40年的保护和繁殖,一些珍稀濒危种类在鼎湖山已不再是孤家寡人,家丁不旺。格木已成群落,观光木、鸡毛松的后代早已融入植物大家庭中,随处可见其芳踪。而长叶竹柏则成了鼎湖山独特的行道树种,笑迎八方宾客。 四方物种,兼容并存,荟萃于此,将鼎湖山装点得花枝招展,充满生机。春天,油麻藤那圆粗的茎干上,则开出了一串串晶莹剔透,丰腴动人的禾雀花,那白的白里泛绿,那红的红中紫,似一群排列有序,振翅欲飞的禾雀。在林木稀疏的杜鹃山上,20多种华南杜鹃花竞相怒放,红色、白色、紫红色、粉红色,满山遍野,争春斗艳。初夏,锥栗、荷木盛花,一簇簇淡黄色的花球点缀在高低起伏,参差不齐的林冠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从而引来成群的蜂飞蝶舞。秋冬季节,山杜英、天料木、山乌桕的叶子由绿变红,似一抹血色涌动在暗绿丛中。鱼尾葵的果实嫣红如玛瑙,俨然串串佛珠,倒悬在笔直挺拔的茎干上,耀眼夺目。红花油茶那鲜红硕大的果实,会使你仿佛走进了春华秋实的苹果园。而桂花那浓郁、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魄荡神游,飘飘欲仙。 生物学家把鼎湖山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植物并兼有多种用途。有以木质坚硬著称的格木、野生荔枝等优良的用材树 种320多种,药用植物更是多达900种以上,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巴戟、肉桂、何首乌外,尚有能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紫花杜鹃,可医肝病的黄根豆,以及灵芝、马勃、霍克斯虫草等58种药用真菌,300多种野生园林观赏植物中,粤万年青、长生铁角蕨,以及各种兰花,在装扮大自然的同时,亦可美化你的居室,与你朝夕相伴。20多种野生果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百年以上的野生荔枝、野生龙眼,虽其果实已退化变质,苦涩难咽,但它们却是改良、复壮、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来源。10多种保健饮料植物中,苦丁茶、绞股蓝已受益于平常百姓,但被当代文豪郭沫若赞为“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斟满杯”的鼎湖特产紫背天葵,因锲生于悬崖石壁,数量稀少而十分珍贵。此外,还有油脂植物180多种,淀粉和芳香植物各40余种,纤维植物110多种,鞣料植物60多种。不胜枚举的资源植物,为人们监测、研究、保存、繁殖和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05
..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的最高地段,东经117度27分至51分、北纬27度33分至54分。总面积56527平方米,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为95.3%。建立于1979年,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武夷山不仅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自然风光著称,而且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成为“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1、气候特点
地处中亚热带,境内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座,形成天然屏障,冬季可阻挡、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可抬升、截留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8.5--18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日照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
2、地质地貌
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地势最高区域。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也是中国东南大陆最高峰。区内地势高低悬殊,高山深谷纵横,在面积556.7平方米的小范围内,最高处达2158米,最低处仅300米,相差1800多米。区内出露最多的岩石是侏罗系兜岭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武夷山脉有数十个与山脊直交或斜交的垭口,它们或是古老的河谷,或是由断层隐落而成,是小股气流运行的通道。
3、植物种类
保存着2万多公顷原始类型的森林,有30类群系,100多个群落。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过渡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中山矮曲林、中山草甸、竹林等。
有近四千种植物。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松、南方铁杉、钟萼木、鹅掌楸、香果树、银钟树、观光木等19种。还有紫楠、香花木、武夷四照花以及武夷玉山竹、崇安唐竹等百数十种珍稀物种或武夷特有物种。这些珍稀植物在研究植物进化史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4、动物种类
野生猕猴群
自然保护区内已知脊椎动物有475种,其中哺乳纲8目23科31种,鸟纲18目47科73种,两栖纲2目10科35种,鱼纲4目12科4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9种,二级48种。
其中被列为国家保护对象的脊椎动物有华南虎(已多年未见出没)、猕猴、短尾猴、毛冠鹿、云豹、金猫、大灵猫、小灵猫、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鸳鸯、白鹇、草鹗、穿山甲、苏门羚等。崇安髭蟾(角怪)、丽棘蜥、竹鼠、蝾螈、大头平胸龟、长脚鼠耳蝠、短脚鼠耳蝠以及崇安地蚣、武夷湍蛙、三港雨蛙等数十种动物,是全国仅见于此的独有珍贵物种。全国昆虫有32个目,在这里已发现31个目,金斑喙凤蝶、宽尾凤蝶等属于珍稀种。蛇类已发现5科26属64种(其中毒蛇17种),占中国蛇类种数的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