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求:如何学好文言文,在解释的时候如何蒙字词的意思

如题所述

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积累实词,夯实基础;
积累虚词,关注语气。
下面介绍几种“蒙”字词意思的方法:
一、语境推断法
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
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1、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写)。驻(车马停止不前)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同“返”,返回),下马伫(长时间地站着)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才)去。
参考译文:欧阳询曾经走(在路上),看见一古代的石碑,是晋朝索靖所写的。停下马观看它,很久才离开。(他走了)几百步后又返回,下马站立,等到疲劳了,就铺开裘皮大衣坐下来观看,于是睡在了石碑的旁边,三天后才离开。
2、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
参考译文: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青年时有才识度量,很广博地阅览了文史书籍。隋大业年间,当治礼郎。士廉的妹妹先前嫁给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了儿子长孙无忌和女儿。
我们得出“布”的意思是“铺”,主要是依照上下文中的“伫立”“及疲”“裘”“坐”“宿”等词语的意思;我们得出“适”的意思是“出嫁”,主要是依照下文中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我们把这种根据文句间的意思来推断词义的方法称为语境分析法。
试试看:
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绐(dài) :欺骗
二、语法分析法
想一想:
说说下列句中“绝”字词性和含义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译文: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佛印绝类弥勒
译文:佛印非常像弥勒菩萨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第一个“绝”是“停止,动词”,第二个“绝”是与世隔绝,形容词”,第三个“绝”是“非常,副词”,第四个“绝”是“渡过,动词”。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它的词义不同,词性不同。根据这个特点,准确判断词性也能为推断词义提供帮助。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文言文的句子是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这种方法叫语法分析法。
试一试
1、《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后面跟了宾语,故词性应为动词,翻译成名词“眼睛”就不对了,应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2、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表”字因有“临”的限制,就能推断它是动词“上表”之意。)
3、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②信义著于四海
[简析]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②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
三、对应互译法。
文言文中对偶句、并列词句很多,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想一想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简析]
1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2祭祀祷告结束了,刍狗就应抛弃;醇酒已经流出来了,糟粕就要抛弃。“捐”和后文中“弃”对应,故解释为“丢弃、抛弃”。
3、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4、臧:好的;否:坏的,语意相反,由此可知“陟”提拔的意思。
试一试
解释加点的字
唐太宗)叹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
上面文段中,“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是并列的句子,古人写文章讲究文面美,经常采用并列句、对偶句、排比句等句式,在这样的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可以由此来推知词义。语段中“安”和“弊”是意思相反的两个词,“安”是“安全、安定”,“弊”可解释为“衰败”。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应互译法。
四、字形推断法。
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想一想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组: 绳索
2、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 嫁妆
3、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穑:收割
种植叫“稼”,收割叫“穑”。
试一试
1、汤、武非受命,乃弑也 。(06年山东卷翻译题)
(译文:汤、武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杀君)
“弑”根据其形旁可推知此词和“杀”有关,义为“臣杀君”。
2、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09全国2卷)
(译文: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 做饭
五、知识迁移法
高考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想一想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09年海南、宁夏卷)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第一项中可见史记选读中“周公乃践祚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摄: 代理;第二项中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第三项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
试一试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09江苏卷)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分析:《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5
要想学好文言文,要多读多背,多思考
在解释的时候要想提高准确度,就要充分结合语言环境及语法知识,体会古今语言的想通性
第2个回答  2011-11-25
先读诗,再看古文观止,看的记的多了,便有感觉了
第3个回答  2011-11-25
背的滚瓜烂熟,摇头晃脑时就什么都明白了。。。。。追问

具体一点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