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太上皇?

如题所述

  九个,
  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李渊。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把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起杀掉。其时,唐高祖李渊正在皇宫的内湖上泛舟嬉戏,突然一群兵士拥至跟前,声称奉秦王之命为皇父护驾。李渊得知两子被杀,惊慌莫名。他深知朝廷局势已为次子李世民控制,迫不得已,这位坐了九年皇位的唐朝开国皇帝只好下诏退位,宣布由李世民承继大统。李世民既想做皇帝,又不愿背上逼宫篡位的千古恶名,于是他的谋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尊奉皇父为“太上皇”,以保全皇父的体面。就这样,李渊做了10年太上皇,于公元635年抑郁而逝。

  第二位太上皇是李旦。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杀掉毒死唐中宗李显的韦后,拥立父亲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睿宗知道皇位是儿子为自己争得的,三年后便知趣地传位于儿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李旦做了5年太上皇,在孤寂中死去。

  第三位太上皇是李隆基。李隆基让父亲做了太上皇,他儿子李亨如法炮制,也让他做了6年太上皇。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叛军逼近国都长安,已做了45年皇帝的71岁高龄的李隆基在仓皇之中西逃成都,但他仍舍不得放弃帝位。当时承担抗击叛军重任的太子李亨在距长安千里之外的肃州灵武宣布即位,同时根据祖宗先例,遥尊远在成都的李隆基为太上皇。安史之乱平定后,李隆基回到长安,不得不承认这个既成事实。

  第四位太上皇是赵佶。公元1125年,金兵借口宋朝君臣背盟毁约大举南下,对北宋都城汴京形成合围之势。兵临城下,朝内一些当权大臣以皇上不退休不足以平金人之怒为由,逼迫宋徽宗赵佶传位于太子赵桓,是为钦宗。赵佶则成了太上皇。但金朝并不因此罢兵,公元1127年,太上皇赵佶与钦宗赵桓双双被金兵俘虏,史称“靖康之耻”。父子二人先后客死他乡。

  第五位太上皇是赵构。南宋时期的宋高宗赵构没有亲生儿子,立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为太子。由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将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因此开国200余年他的嫡系子孙一直没有人做过皇帝,为此朝野中常常有各种议论。尤其是金兵压境、局势危急之时,满朝文武大臣越来越倾向于尽快让赵匡胤的后裔担负护国重任,坐了35年皇位的赵构在各方压力下不得已宣布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孝宗。

  第六位太上皇是赵昚。宋孝宗赵昚做了27年皇帝后,在内忧外患中将位传于赵惇(宋光宗),自己也做起了太上皇,成为宋朝历史上第三位太上皇。

  第七位太上皇是赵惇。宋光宗赵惇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据笔者考证,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宋宁宗),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安享太上皇的日子。

  第八位太上皇是朱祁镇。公元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进犯明朝北部边疆,前锋很快逼近大同。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瓦剌。明军由于指挥不灵,行动迟缓,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被瓦剌军包围,明英宗被俘。留在都城的兵部尚书于谦等拥立朱祁钰为帝(明代宗),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也因之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一年后双方议和,明英宗被送还北京。明英宗做了7年太上皇后,于公元1457年乘代宗病重在“夺门之变”中复辟,重登大位。

  第九位太上皇是弘历(即乾隆)。弘历25岁登基时,曾经烧香祷告上天,自己如果能做60年皇帝,就把皇位自动禅让给儿子。可能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长寿。到1796年,乾隆已坐够了60年皇位,再不兑现诺言,实在无法向上天和臣民交代。于是他宣布禅位给太子(即嘉庆),但他同时又宣布自己身体康健、精力充沛,仍要过问军国大事,指导新皇施政。乾隆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

  在这九位太上皇中,宋高宗赵构做了26年太上皇,是在此位上坐得最长的太上皇。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7506956.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6
政权 姓名 继任或在位皇帝 关系 任期 受尊原因 结果
秦朝 秦昭襄王
嬴异人 秦始皇
嬴政 父

子 前221年追尊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尊其父昭襄王为太上皇 追尊
汉朝 刘执嘉
(刘太公) 汉高帝
刘邦 父

子 前201年-前197年
共4年 有人告太公以“天无二日”,太公不能给皇帝朝拜,高帝因此特别尊其为太上皇 前197年在栎阳宫去世
晋朝 晋惠帝
司马衷 司马伦 侄孙

叔祖 301年
共3月 八王之乱起,赵王司马伦控制政府后更篡位自立,惠帝被尊为太上皇,时年43岁。司马伦为惠帝的叔祖父。 同年,司马伦败死,惠帝复位
后凉 后凉太祖
吕光 后凉隐王
吕绍 父

子 399年
共数日 后凉王吕光病重后,似为避免诸子争位,故先传位予嫡子吕绍,时年63岁 传位后同年不久即去世,后来吕绍庶兄吕纂仍反,吕绍因此自杀
北魏 北魏献文帝
拓跋弘 北魏孝文帝
元宏
(拓跋宏) 父

子 471年-476年
共5年 献文帝喜爱黄老、玄学思想,对富贵非常淡泊,因此禅位于太子拓跋宏,献文帝时年18岁 传位当时拓跋宏只是5岁儿童,故政事仍决于献文帝。476年,冯太后为报复情夫被献文帝所杀之仇,派人暗杀献文帝
北齐 北齐武成帝
高湛 北齐后主
高纬 父

子 565年-568年
共3年 臣属祖珽、和士开欲施恩于太子高纬母子以求长久富贵,遂以追求尊贵为由怂恿武成帝传位给太子,武成帝时年29岁 传位当时太子高纬仍是9岁儿童,故政事仍决于武成帝,直到568年武成帝去世为止
北齐 北齐后主
高纬 北齐幼主
高恒 父

子 577年
共24日 北周大举进攻,北齐灭亡在即,577年,后主传位予太子高恒,自任太上皇帝,时年21岁 传位后20日,命幼主高恒再传位予任城王高湝,后主被尊为“无上皇”;诏书尚未送达高湝,4日后,高纬已被北周军所擒,北齐亡
北周 北周宣帝
宇文赟 北周静帝
宇文阐 父

子 579年-580年
共1年 宣帝纵情声色,骄傲自矜,因此传位于太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时年21岁 传位当时太子宇文阐尚是7岁儿童,因此大权仍在宣帝之手,但之后仍然荒淫无道,不理政事,于传位后次年去世
隋朝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祖

孙 617年-618年
共4月 隋末大乱,李渊入长安,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远在江都的炀帝为太上皇,炀帝时年49岁 因遍地变乱,道路阻隔,实际上炀帝很可能不知道他被尊为太上皇,所以在江都还是以皇帝身分号令;618年,被宇文化及所杀,
唐朝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父

子 626年-635年
共9年 玄武门之变后,高祖失势,不得已传位,时年61岁 传位之后即不接触政事,于635年去世
唐朝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父

子 712年-716年
共4年 太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对立,睿宗本来也无心帝位,故传位,时年51岁 一开始还掌握部分决策权力,713年,玄宗在政争中铲除太平公主势力后,睿宗之权完全释出,716年去世
唐朝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父

子 756年-762年
共6年 安史之乱,玄宗与皇室成员一同西逃,马嵬驿赐死杨贵妃后,玄宗逃向四川,太子李亨奔灵武(今宁夏灵武),并于该地即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将已失人心的玄宗权力基础架空,玄宗时年72岁 玄宗只能追认肃宗的即位,还都长安后,于762年去世
唐朝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父

子 805年-806年
共4月 即位后积极改革时弊,惟因侵害宦官利益,不久又中风,因此被宦官所逼,让位于太子李纯,时年45岁 传位后次年病逝,一说为宦官所杀
唐朝 唐昭宗
李晔 李裕 父

子 900年-901年
共2个月 李晔从流亡华州(今陕西华县)返回长安后,个性大变,喜怒无常,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为求自保,故拥立太子李裕,李晔被幽禁并尊为太上皇,时年34岁 901年,孙德昭等人杀刘季述、王仲先等,迎昭宗复位,李裕被改封为德王
宋朝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宋高宗
赵构 父

子 1125年-1135年
共10年 1125年,金灭辽后南侵,徽宗为息金国之兵,下诏传位太子赵桓,被尊为教主道君皇帝,其时为十二月二十四日,已合阳历1126年,5日后再被尊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徽宗时年44岁 传位后一度后悔,金兵第一次南下时,避往江南,谣传将复辟,后回汴京;1127年金兵二度南下攻陷汴京,徽宗被金国废为庶人并掳往北方,是为靖康之变,不过徽宗还是继续被逃亡江南的另一子高宗赵构遥尊为太上皇直到去世为止
宋朝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昚 养父

养子 1162年-1187年
共25年 高宗一生波折起伏,身系宋朝皇室唯一血脉30余年,在位许久已厌倦政事,收养的皇子赵眘年纪已大,故传位,时年56岁 高宗退位后,还是有一定的权力,加以继位的孝宗相当孝顺,高宗在世的期间二人关系和睦,1187年,高宗去世
宋朝 宋孝宗
赵昚 宋光宗
赵惇 父

子 1189年-1194年
共5年 高宗去世后,孝宗亦倦于政事,故传位予太子赵惇,时年63岁 即位的光宗与孝宗不和,一直不去探望孝宗,1194年,孝宗去世
宋朝 宋光宗
赵惇 宋宁宗
赵扩 父

子 1194年-1200年
共6年 光宗与孝宗不和,又受到李皇后的影响,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一直到病重去世及丧礼都是这样,因此孝宗丧礼后不久,在太皇太后的授意下,赵汝愚及韩侂胄迎立光宗之子嘉王赵扩,并逼迫光宗退位,尊其为太上皇,光宗时年48岁 1200年,光宗去世
西辽 西辽帝
耶律直鲁古 西辽帝
屈出律 岳父

女婿 1211年-1213年
共2年 屈出律是乃蛮大阳汗之子,乃蛮为成吉思汗所灭,屈出律逃至西辽,西辽帝耶律直鲁古将公主嫁给他,但屈出律却叛直鲁古,发兵擒之,奉其为太上皇 屈出律奉直鲁古为太上皇,直到直鲁古1213年去世
西夏 西夏神宗
李遵顼 西夏献宗
李德旺 父

子 1224年-1226年
共2年 神宗自号上皇,传子李德旺,时年62岁 1226年,神宗去世
明朝 明英宗
朱祁镇 明代宗
朱祁钰 兄

弟 1449年-1457年
共8年 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为瓦剌所俘,同年郕王朱祁钰即帝位,是为代宗(景帝),英宗被遥尊为太上皇帝,时年23岁 1450年,英宗为瓦剌送回,被代宗幽禁于南宫;1457年,代宗病重之际,被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拥护复辟,史称夺门之变
清朝 清高宗
爱新觉罗
弘历 清仁宗
爱新觉罗
颙琰 父

子 1795年-1799年
共4年 为了不超过祖父圣祖康熙帝在位61年的纪录故传位予太子颙琰,时年85岁 传位后仍掌握实权,直到1799年去世
第2个回答  2011-11-27
政权 姓名 继任或在位皇帝 关系 任期 受尊原因 结果
秦朝 秦昭襄王
嬴异人 秦始皇
嬴政 父
子 前221年追尊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尊其父昭襄王为太上皇 追尊
汉朝 刘执嘉
(刘太公) 汉高帝
刘邦 父
子 前201年-前197年
共4年 有人告太公以“天无二日”,太公不能给皇帝朝拜,高帝因此特别尊其为太上皇 前197年在栎阳宫去世
晋朝 晋惠帝
司马衷 司马伦 侄孙
叔祖 301年
共3月 八王之乱起,赵王司马伦控制政府后更篡位自立,惠帝被尊为太上皇,时年43岁。司马伦为惠帝的叔祖父。 同年,司马伦败死,惠帝复位
北魏 北魏献文帝
拓跋弘 北魏孝文帝
元宏
(拓跋宏) 父
子 471年-476年
共5年 献文帝喜爱黄老、玄学思想,对富贵非常淡泊,因此禅位于太子拓跋宏,献文帝时年18岁 传位当时拓跋宏只是5岁儿童,故政事仍决于献文帝。476年,冯太后为报复情夫被献文帝所杀之仇,派人暗杀献文帝
北齐 北齐武成帝
高湛 北齐后主
高纬 父
子 565年-568年
共3年 臣属祖珽、和士开欲施恩于太子高纬母子以求长久富贵,遂以追求尊贵为由怂恿武成帝传位给太子,武成帝时年29岁 传位当时太子高纬仍是9岁儿童,故政事仍决于武成帝,直到568年武成帝去世为止
北齐 北齐后主
高纬 北齐幼主
高恒 父
子 577年
共24日 北周大举进攻,北齐灭亡在即,577年,后主传位予太子高恒,自任太上皇帝,时年21岁 传位后20日,命幼主高恒再传位予任城王高湝,后主被尊为“无上皇”;诏书尚未送达高湝,4日后,高纬已被北周军所擒,北齐亡
北周 北周宣帝
宇文赟 北周静帝
宇文阐 父
子 579年-580年
共1年 宣帝纵情声色,骄傲自矜,因此传位于太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时年21岁 传位当时太子宇文阐尚是7岁儿童,因此大权仍在宣帝之手,但之后仍然荒淫无道,不理政事,于传位后次年去世
隋朝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祖
孙 617年-618年
共4月 隋末大乱,李渊入长安,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远在江都的炀帝为太上皇,炀帝时年49岁 因遍地变乱,道路阻隔,实际上炀帝很可能不知道他被尊为太上皇,所以在江都还是以皇帝身分号令;618年,被宇文化及所杀,
唐朝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父
子 626年-635年
共9年 玄武门之变后,高祖失势,不得已传位,时年61岁 传位之后即不接触政事,于635年去世
唐朝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父
子 712年-716年
共4年 太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对立,睿宗本来也无心帝位,故传位,时年51岁 一开始还掌握部分决策权力,713年,玄宗在政争中铲除太平公主势力后,睿宗之权完全释出,716年去世
唐朝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父
子 756年-762年
共6年 安史之乱,玄宗与皇室成员一同西逃,马嵬驿赐死杨贵妃后,玄宗逃向四川,太子李亨奔灵武(今宁夏灵武),并于该地即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将已失人心的玄宗权力基础架空,玄宗时年72岁 玄宗只能追认肃宗的即位,还都长安后,于762年去世
唐朝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父
子 805年-806年
共4月 即位后积极改革时弊,惟因侵害宦官利益,不久又中风,因此被宦官所逼,让位于太子李纯,时年45岁 传位后次年病逝,一说为宦官所杀
唐朝 唐昭宗
李晔 李裕 父
子 900年-901年
共2个月 李晔从流亡华州(今陕西华县)返回长安后,个性大变,喜怒无常,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为求自保,故拥立太子李裕,李晔被幽禁并尊为太上皇,时年34岁 901年,孙德昭等人杀刘季述、王仲先等,迎昭宗复位,李裕被改封为德王
宋朝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宋高宗
赵构 父
子 1125年-1135年
共10年 1125年,金灭辽后南侵,徽宗为息金国之兵,下诏传位太子赵桓,被尊为教主道君皇帝,其时为十二月二十四日,已合阳历1126年,5日后再被尊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徽宗时年44岁 传位后一度后悔,金兵第一次南下时,避往江南,谣传将复辟,后回汴京;1127年金兵二度南下攻陷汴京,徽宗被金国废为庶人并掳往北方,是为靖康之变,不过徽宗还是继续被逃亡江南的另一子高宗赵构遥尊为太上皇直到去世为止
宋朝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昚 养父
养子 1162年-1187年
共25年 高宗一生波折起伏,身系宋朝皇室唯一血脉30余年,在位许久已厌倦政事,收养的皇子赵眘年纪已大,故传位,时年56岁 高宗退位后,还是有一定的权力,加以继位的孝宗相当孝顺,高宗在世的期间二人关系和睦,1187年,高宗去世
宋朝 宋孝宗
赵昚 宋光宗
赵惇 父
子 1189年-1194年
共5年 高宗去世后,孝宗亦倦于政事,故传位予太子赵惇,时年63岁 即位的光宗与孝宗不和,一直不去探望孝宗,1194年,孝宗去世
宋朝 宋光宗
赵惇 宋宁宗
赵扩 父
子 1194年-1200年
共6年 光宗与孝宗不和,又受到李皇后的影响,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一直到病重去世及丧礼都是这样,因此孝宗丧礼后不久,在太皇太后的授意下,赵汝愚及韩侂胄迎立光宗之子嘉王赵扩,并逼迫光宗退位,尊其为太上皇,光宗时年48岁 1200年,光宗去世
西辽 西辽帝
耶律直鲁古 西辽帝
屈出律 岳父
女婿 1211年-1213年
共2年 屈出律是乃蛮大阳汗之子,乃蛮为成吉思汗所灭,屈出律逃至西辽,西辽帝耶律直鲁古将公主嫁给他,但屈出律却叛直鲁古,发兵擒之,奉其为太上皇 屈出律奉直鲁古为太上皇,直到直鲁古1213年去世
西夏 西夏神宗
李遵顼 西夏献宗
李德旺 父
子 1224年-1226年
共2年 神宗自号上皇,传子李德旺,时年62岁 1226年,神宗去世
明朝 明英宗
朱祁镇 明代宗
朱祁钰 兄
弟 1449年-1457年
共8年 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为瓦剌所俘,同年郕王朱祁钰即帝位,是为代宗(景帝),英宗被遥尊为太上皇帝,时年23岁 1450年,英宗为瓦剌送回,被代宗幽禁于南宫;1457年,代宗病重之际,被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拥护复辟,史称夺门之变
清朝 清高宗
爱新觉罗
弘历 清仁宗
爱新觉罗
颙琰 父
子 1795年-1799年
共4年 为了不超过祖父圣祖康熙帝在位61年的纪录故传位予太子颙琰,时年85岁 传位后仍掌握实权,直到1799年去世
第3个回答  2011-11-26
中国古代太上皇列表
次序 太上皇 备注
1 秦庄襄王嬴子楚 被秦始皇追封为太上皇
2 刘太公刘执嘉 汉高祖刘邦父
3 晋惠帝司马衷 赵王司马伦侄孙,赵王曾篡位自立
4 后凉太祖吕光 后凉隐王吕绍父
5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北魏孝文帝元宏父
6 北齐武成帝高湛 北齐后主高纬父
7 北齐后主高纬 北齐幼主高恒父
8 北周宣帝宇文赟 北周静帝宇文阐父
9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祖父
10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父
11 武周圣神皇帝武曌 唐中宗李显母
12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父
13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父
14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父
15 唐昭宗李晔 唐废帝李裕父
16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和宋高宗赵构之父
17 宋高宗赵构 宋孝宗赵昚养父
18 宋孝宗赵昚 宋光宗赵敦父
19 宋光宗赵敦 宋宁宗赵扩父
20 西辽帝耶律直鲁古 西辽帝屈出律岳父
21 西夏神宗李遵顼 西夏献宗李德旺父
22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兄
23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父
第4个回答  2011-11-27
1汉高祖父,刘太公:夏五月丙午,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2北魏献文帝:丙午,使太保建安王陆珝、太尉源贺奉皇帝玺绶,册命皇太子升帝位。于是群公奏上尊号太上皇帝
3北齐武成帝:丙子,乃使太宰段韶兼太尉,持节奉皇帝玺绶,传位于皇太子…….于是群公上尊号为太上皇帝
4北齐后主:于是依天统故事,授位幼主。改元为承光元年,大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帝为太上皇帝。
5北周宣帝:辛巳,诏传位于皇太子衍。大赦,改元,大成为大象。帝于是自称天元皇帝,所居称天台,冕二十有四旒,车服旗鼓皆以二十四为节。
6隋炀帝:义兵入长安,尊炀帝为太上皇,奉帝纂业
7唐高祖;六月癸亥,立秦王世民为皇太子,听政,八月甲子,皇太子即皇帝位。贞观三年,太上皇徙居大安宫。
8唐睿宗:五月辛巳,改元曰延和。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皇帝,以听小事;自尊为太上皇,以听大事。
9唐玄宗:皇太子即皇帝位于灵武,以闻。庚子,上皇天帝诰遣韦见素、房琯、崔涣奉皇帝册于灵武。至德三载,上号曰太上至道圣皇天帝。
10唐顺宗:永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皇帝,自称曰太上皇。
11宋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诏内禅,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帝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于龙德宫。
12宋高宗:丙子,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帝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皇后称太上皇后。孝宗即位,累上尊号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
13宋孝宗:二月辛酉朔,日有食之。壬戌,下诏传位皇太子。是日,皇太子即皇帝位。帝素服驾之重华宫。辛未,上尊号曰至尊寿皇圣帝,皇后曰寿成皇后。
14宋光宗:甲子,太皇太后以皇帝疾未能执丧,命皇子嘉王即皇帝位于重华宫之素幄,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寿仁太上皇后,移御泰安宫。庆元元年十一月戊戌,上尊号曰圣安寿仁太上皇帝。
15明英宗:九月癸未,王即皇帝位,遥尊皇帝为太上皇帝,以明年为景泰元年。景泰八年正月壬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上皇复位。
16清高宗: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朔,举行授受大典,立皇太子为皇帝。尊上为太上皇帝,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宫中时宪书用乾隆年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