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语言特点

如题所述

1 个性化的语言。课文中,不同的人物语言各有不同,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各自感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周朴园简短的语句、盛气凌人的语言,鲁侍萍和缓的语气、时而冲动的语调,鲁大海直截了当的语言等等,都与人物各自的身份相吻合。而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后相认一段,更突出地反映了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各自不同的心理.

2 富有动作性的语言。课文中,人物的台词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起他们的外部动作。以第二场戏为例。

在这场戏里,鲁大海听说代表返回、工人复工、自己被开除,不禁义愤填膺,愤怒揭露周家的罪恶发家史。周萍则出言相骂,大打出手。这两个人物的内心活动比较简单,外部动作则非常强烈。周朴园与儿子初次相见,送给儿子的“见面礼”是开除。

3 必要的舞台说明。比如课文开头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的说明,课文当中对有关人物动作、神态的说明,等等,不仅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刻地表现主题。

扩展资料: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

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周朴园的专制、冷酷和伪善;周冲的热情和单纯;以及蘩漪对爱情的深挚乃至略显变态的执着;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软弱的周萍;被侮辱的被捉弄的悲苦的鲁妈……

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最后,有错的、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毁灭。它讲述了资产阶级周家和城市平民鲁家两个家庭纠结复杂的悲剧故事。

一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二是以鲁妈为代表的城市平民不能把握自己命运、被别人所操控的悲惨境遇。而周、鲁两家复杂的血缘联系,更是突出、生动地反映了两个不同阶层的家庭之间的矛盾。

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现象以及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反映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社会现实,对受压迫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雷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12
《雷雨》的语言特点:
一、人物语言鲜明个性化
戏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和观众进行交流、沟通的。只有个性化的语言才能使人物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创造,要求剧中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有益于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曹禺在《雷雨》中所描绘的人物,个性化语言非常鲜明突出。如第一幕中对鲁贵语言的刻画,那奸猾的笑容,委琐的语言,把一个奴才的嘴脸表现得是那么逼真、形象,给观众内心刻上了很深的印象。剧中写到周萍与周繁漪有着乱伦的关系,周繁漪要周萍带自己走,要他负责,对他进行威逼时,他却说“你忘了,那是我年轻,我一时冲动,说出来这样糊涂的话。”“年轻人一时糊涂,做错了事,你就不肯原谅么?”从这里就把周萍的自私、懦弱与虚伪、不负责任和推脱表现在观众面前。而全剧的中心人物周朴园,剧作更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把周朴园的伪善、卑劣、毒辣的真面目揭露得出神入化。他玩弄了侍萍又逼她出走,还装出对侍萍念念不忘的样子,如:鲁侍萍:老爷,你想见见她么?周朴园:(连忙)不、不、不用。鲁侍萍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等等。周朴园: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而当他认出鲁侍萍后又是另一态度,周朴园: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记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挺喜欢的东西,多少年了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留着,为的是不忘记你,弥补我的罪过。周朴园:以后鲁家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从这些语言,观众就可以看到一个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改善的外衣下的卑劣、毒辣的伪君子。他要了周繁漪,却对周繁漪十分专横、冷酷,他对矿工更是残酷剥削和暴力镇压。剧作正是通过这些个性化的台词把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引导着观众完全投入。

二、 戏剧语言动作性格化
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和人物语言,戏剧动作既指能够看得见的人物外部形体动作,又指人物的内心动作。《曹禺》第二幕里,当周朴园吩咐鲁侍萍“先下去”时鲁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单的话语和细微的动作很好地表现了鲁侍萍诸般往事涌上心头后产生的愤恨、失望的心情。又如,当周朴园说死去的侍萍和周家有点亲戚关系时,有下边这样的一段对话:鲁侍萍追问一句:“亲戚?”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这一“嗯”—“哦”的对话,表现了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特殊心态,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另外,当周朴园让下人们打鲁大海时,鲁侍萍: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儿子?”这段话包含了侍萍极其复杂的感情,她先是震惊,接着猛醒,继而愤怒,最后怒诉,一系列感情的急剧变化过程全部在这一个皆音“凭”字的巧妙运用。从这可以看出鲁侍萍善良、有尊严、欲抗争但又挣脱不了种种现状地牵伴的当时社会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这些都是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耐人寻味的台词和预示
优秀剧作的语言总是含蓄、蕴籍,耐人寻味的,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是戏剧的酵母。“潜台词”就是潜藏在人物的台词之中的真正含义,既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常说的“话里有话”。既要演员便于“上口”又要观众听来“入耳”这些语言给观众和读者留下展开丰富想象的余地。韵味深长的潜台词也是一部话剧是否优秀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在《雷雨》中,优秀的潜台词比比皆是。如大海打周萍时所说的“你准备好了?”就是指你是准备好跑了呢?还是准备好挨打了呢?又如《雷雨》第二幕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见那场戏,周朴园还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侍萍时,表现出一种眷念、悔恨之情,当认出侍萍后,露出了资产阶级伪君子的真相,他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两句从下意识中冒出来的话,是有内心语言和潜台词的。前一句话“你来干什么?”的潜台词有两层意思:其一,你大可不必到这来,其二是一种威胁之意,你想来敲诈我吗?后一句话“谁指使你来的?”的潜台词是:不是你,那一定是鲁贵指使你来敲诈我的。他非常害怕他和侍萍的事暴露在鲁贵这个下人面前,这对他的名誉、社会地位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这两句“言外立意”的潜台词,对于表现周朴园的虚伪性格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含蓄的语言表达潜在的意思,是曹禺等优秀作家最值得称道的艺术手法,这使观众在欣赏话剧的过程中能够完全地投入其中,调动起观众的积极性,思在其中。而第二幕中的最后写到风雷大作则是用周朴园讲的一句话“萍儿,花盆叫大风吹倒了,你叫下人快把百叶窗关上,大概是暴雨就要来了”这一句话,一语双关,既是写当时的天气变化,又预示了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将会是一场大风雨,预示着人物的不幸命运,这样的语言通俗易懂,扣人心弦,耐人寻味,具有象征性。从另一个侧面来讲,这个道理岸然的“恶魔”,暴风雨的出现正是他做了亏心事后,内心的情感起伏变化,这样的语言起到了预示的作用,能更好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四、意韵深厚的诗意和抒情性
诗意是剧作家追求的美学理想。别林斯基说:戏剧应是最高一类的诗。曹禺恰以其语言的抒情性构筑着他剧作诗的大厦,也可以说,正是因为一些诗的语言技法,如比喻、象征、含蓄等的综合运用,才使他的戏剧语言具有了抒情性。在剧本中,曹禺喜欢对他所描绘的人物进行外貌、性格和身世的具体描述,对人物生活的场景作详细的说明和描绘。这种语言如同叙事诗一般,具有浓厚的抒情性,那象诗一样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意蕴深厚,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曹禺决不是孤立地、静止地描写人物台词,而是让人物身临其境地讲话,将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的台词同舞台效果,布景的描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雷雨》是当做诗来写的,其中的许多台词准确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周繁漪是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具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周繁漪在第二幕中那段著名的独白,简直就是一首贮满愤怒与渴望: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事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繁漪在“宇宙残酷的井里”拼死攀援的艰辛与焦灼、压抑与烦闷,“爱起你来象一团火”,“恨起你来也象一团火”的炽烈阴鸷的个性也都铸在这诗里。
“诗生内心”,曹禺能够深入到人物的灵魂世界并善于用艺术的语言揭开他们的内心奥秘。在心理语言的抒情独白中渗透人物细致的所思所感和曲折的情感意志,这是他戏剧语言抒情性的特点。
高尔基说:“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曹禺剧作中众多的典型而有诗意的人物正是通过戏剧语言塑造出来的,曹禺先生在《雷雨》这部戏剧中充分地体现出了一个戏剧作家的非凡能力,在中国现代史上树立了一座不巧的艺术丰碑,流其百世,永照后人!

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雷雨》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雷雨》内容介绍:
20年代一个夏天,气候闷热逼人,室外没有阳光,天空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由于处理矿工罢工,一直忙于公务,回到家里没有看到太太蘩漪。客厅里侍女四凤正在滤药,她的父亲鲁贵昨天连喝带赌,欠了别人的债,正厚着脸皮向女儿要钱呢,“如果你不给,我就要把你和大少爷之间的私情张扬出去。”四凤无奈,只得给他钱打发他走,鲁贵一高兴,告诉四凤大少爷周萍和他的继母蘩漪有乱伦关系,正在这时蘩漪走进客厅,向四凤打听大少爷周萍的消息。太太这么一问,四凤心里更紧张了,太太又请她母亲来,不知安的什么心。
这时,蘩漪的亲生儿子周冲蹦蹦跳跳地跑进来,他对母亲说,他想把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好让她去上学,因为他正热恋着四凤。正当此时,周萍走进了客厅,他说他明天要离家到矿上去,找父亲谈一谈。
周萍是周朴园同他家的一个侍女生的孩子。那时候,周朴园还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的大少爷,与仆人梅妈的女儿梅侍萍相爱,侍萍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因周家老太爷不同意这门亲事,所以在侍萍生下第二个孩子第三天,大年夜的晚上被赶出家门,她抱着孩子冒着暴风雪投河自尽。后周家几次搬家。
蘩漪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太太,她只比周萍大7 岁,她脸色苍白,面部轮廓很美,眉目间显出忧郁,她有些神经症,得不到任何温情,因而爱上软弱的周萍。蘩漪让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就是要让她把四凤带走,重新得到周萍。
午饭后天气更加阴沉郁闷。周萍走进客厅,打了个暗号,四凤从外面跑了进来,他们约定晚上11点到四凤的屋子相会。蘩漪希望周萍留下陪陪她,她指责周萍当初引诱她,使她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周萍冷漠地说:“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我盼望这一次的谈话是我们最后一次。”她对周萍说:“你不能就这么抛弃我,我不能受周家两代人的欺负。我要让你尝尝一个女人受伤害时的力量。”
鲁妈在四凤的陪同下来到了客厅,就是当年投河自尽的梅侍萍,当年她并没有死,被人救了,后来又嫁了两次,都是下等人。她万万没想到,三十年前她伺候周家的老爷,三十年后,她的女儿又伺候周家的少爷。
周朴园走进客厅,侍萍的无锡口音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盘问,他认出了侍萍,在此之前,他很怀念侍萍,家里的一切都按照侍萍在时的布置,可当活着的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厉声说:“你来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侍萍愤怒地回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决定用钱来解决他们的恩怨,侍萍当面撕碎了5000元支票,她说只想见见他的萍儿。
这时罢工代表鲁大海闯了进来,他就是侍萍和周朴园的第二个儿子。周朴园拿出复工合同,原来他用钱收买了另外三个罢工代表,而准备开除鲁大海。鲁大海非常愤怒地揭露他在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三千多名工人,发了一笔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周萍上来打了鲁大海两个巴掌,侍萍看到父子、兄弟势不两立的惨剧。
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周冲奉母命来给侍萍送100 元钱。四凤拒绝接收,鲁贵却厚着脸收下了,鲁大海知道此事,带着鲁贵把钱退还给周冲,并把周冲赶出门。周萍也冒雨来到鲁家,周萍从窗子跳进四凤的房间,跟踪而来的蘩漪把窗子关死,进屋拿东西的大海发现了周萍,四凤羞愧地夺路而逃。
侍萍和鲁大海来到周公馆找四凤,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侍萍说出真相,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侍萍如晴天霹雳,因为她知道四凤与周萍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在四凤的苦苦哀求下她答应让周萍带四凤走,永远不要再见到他们。
蘩漪带周冲来阻止周萍带四凤走,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善良的鲁妈痴呆了,阴鸷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第2个回答  2011-11-26
  戏剧语言有两种,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我想,戏剧的定义,把文学与美术等诸类艺术并列一起却又放在首位,其实并非从广义的思维语言的角度解释戏剧,而是单单抽其以完成塑造人物形象、构建矛盾冲突之任务为主体的剧本创作而言;在搬上舞台或银幕之前,戏剧可以说是绝对优势的文学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戏剧特别是以对话为主要特质的话剧语言,就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了。
  在此谈谈《雷雨》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
  第一、 高度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无情又无义,再也伪装不下去了,便化为语言,绝!摆架子,树威性,即使在不是自家人面前,也无法自持。既封建,又资本家;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他本能的以为。在这里,语言是灵魂的直裸。
  人物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鲁大海 可是你们完全错了。……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第二、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样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是个经典的潜台词。自豪,埋怨,理解,嗔怒……妙就妙在不言中;若“言”,那就白了。
  潜台词的作用是使语言简练而有味。简练而无味,不是潜台词。有味不简练?那几乎不可能。简练到晦涩,那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而已。
  下面的人物语言有潜台词,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
  尽在不言中。如果说出来,那就不是艺术了。
  潜台词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而有味。简练而无味不是潜台词,有味不简练也不是潜台词。
  下面的潜台词使语言简练,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再看“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又如:
  下面的下面的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另一个角色的意思就是:
  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我想,潜台词之所以与戏剧特别有缘,是由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欧洲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可以为之注脚:时间一律,地点(场景)一律,情节一律。如此集中的戏剧在语言上岂能拖沓冗长,岂能不以一当十?若把什么都交待清楚,岂不要演三天三夜?若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那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以下鲁侍萍的两句话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使潜台词:
  ①
  我想,潜台词之所以与戏剧特别有缘,是由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欧洲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可以注脚:时间一律,地点(场景)一律,情节一律。如此集中的戏剧在语言上岂能拖沓冗长,岂能不以一当十?若把什么都交待清楚,岂不要演三天三夜?若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那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以下鲁侍萍的两句话表明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潜台词: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愤恨,痛苦,失望,悲哀……什么都有,真是百感交集。
  第三、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繁 漪 (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①
  周 萍 我已经准备好了。②
  繁 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③
  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冲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
  我国古代小说深得动作语言的精髓,写书写到无法再写的时候,往往就会“无巧不成书”的“节外生枝”。刀架到好人的脖子上了,会有侠客从天而降。不过这种动作语言不全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更多的是作者的叙述语言(环境描写也在其中)。这种语言,有时是不经意,不露痕迹的,有时却是经意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情节发展下去。
  《雷雨》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有时也带有作者很强的主观动机,让读者很明显的感觉到“人为”的痕迹,请看下面鲁侍萍的语言:
  1、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
  2、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 推动情节发展 )
  3、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 )
  4、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
  5、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的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所能解释得了的,而最重要的,是恰好的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下面两个:
  1、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自己的儿子,但她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的时候的这些语言就不但反映了她的心理,而且恰好起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下面两个:
  1、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 )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直接推动 ;节外生枝? )
  2、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暗示 )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 直接推动 ;多么重要的衬衫! )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接下去的鲁侍萍开窗户的动作,如果没有她精确的说出衬衫的件数和绣有“梅”字的衬衫,试问情节如何发展下去?周朴园的语言,就是典型的动作语言。它的作用,从某种角度看,仅仅在于推动情节而已。而这一点,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一个剧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这三点是主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特点,比如语言的口语化,便于观众当场接受等,这里就不涉及。通过学习《雷雨》,了解戏剧人物语言的三个主要特点,对于剧本的阅读和创作,应该是大有裨益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1-26
1.个性化的语言。课文中,不同的人物语言各有不同,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各自感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周朴园简短的语句、盛气凌人的语言,鲁侍萍和缓的语气、时而冲动的语调,鲁大海直截了当的语言,等等,都与人物各自的身份相吻合。而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后相认一段,更突出地反映了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各自不同的心理.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周并不知道,也没想到侍萍会出现。在这特定的情境下,二人开始了对话。对话围绕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展开,其中周朴园几次问到侍萍的身份,问语各有不同。他先是看到侍萍关窗的动作,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觉得“很奇怪”。但这时他还不知真情,心里还比较平静,因此问的虽然有些迟疑,语调还是平静的。但是当侍萍反复说梅小姐“不是小姐”,“也不贤慧”,而且点明“她叫侍萍”时,周朴园感到有些意外,也有些吃惊,所以他“抬起头来”,直截了当地问“你姓什么”。接着侍萍告诉他梅小姐没有死,她的孩子也还活着,周朴园更加疑惑,而且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所以紧张地“忽然立起”,再次追问。侍萍继续述说梅小姐的辛酸往事,当她说出衬衫上的“梅花”和“萍”字时,周朴园更加怀疑,所以慢慢地站起来,疑虑地问。当侍萍肯定了他的疑问时,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所以又“低声”问了一句。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不同的问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周朴园从奇怪、猜疑,到紧张,再到疑虑消除而不知所措的心理变化过程。在这过程中,面对周朴园的谎话,侍萍欲说还休,一步一步巧妙地显露着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欲言又止,其中既有单纯的幻想,又蕴含着三十多年的悲愤,是侍萍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接下来的控诉,更显示了她的极端愤怒。

2.富有动作性的语言。课文中,人物的台词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起他们的外部动作。以第二场戏为例。在这场戏里,鲁大海听说代表返回、工人复工、自己被开除,不禁义愤填膺,愤怒揭露周家的罪恶发家史。周萍则出言相骂,大打出手。这两个人物的内心活动比较简单,外部动作则非常强烈。周朴园与儿子初次相见,送给儿子的“见面礼”是开除。然而当鲁大海揭露甚至斥骂的时候,他采取了克制的态度;当周萍指使仆人打鲁大海的时候,他又“厉声”制止。这其中固然可能有伪善的成分,但不能否认他还隐隐有着一丝父子之情。鲁侍萍的感情更复杂。对周朴园的无情无义,她早有领教;对周萍,除了愤怒,还有痛心。“这真是一群强盗”,既是她对周朴园之流认识的深化,又显示着她内心的极度痛苦。而由于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侍萍的痛心之中还有一丝恋恋不舍,话语中的两次转折,将这种痛苦显露无遗。语言的动作性,不仅增加了情节的生动性,能够吸引观众和读者,而且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3.必要的舞台说明。比如课文开头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的说明,课文当中对有关人物动作、神态的说明,等等,不仅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刻地表现主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