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研究与评价)如何确定“恰切的学习内容”?

如题所述

  如何才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恰切的学习内容。源头是教材内容,效果是学生掌握体悟的内容。其实说的都是如何提高教学成效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通过恰当的教学技巧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掌握相应的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王荣生老师明确指出,课程内容至关重要,如果课程内容不当,那么,其它诸如教学方法的改进、语文能力的培养等,其作用就会非常有限。
  我们知道,学习内容分四个层次。一是课标和课本规定的学科学习内容。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按课标、教科书的内容做的教学设计。三是在课堂上呈现的学习内容,即是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内容。四是个体学生体验、体悟到的学习内容,即是学生认知中的学习内容。我们注重的应该是学生认知中的学习内容,只有研究了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个体化的学习内容的恰切性,才能不断改进预设的学习内容和实践中的学习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按课标、教科书的内容做的教学设计中的学习内容,是否就是学生“恰切”的学习内容,也就直接反映了教师教授的是否就是“恰切”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各种课程资源中,论及“恰切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情是要点,是关键,是中心。王荣生教授认为“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备课的要点,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反思的要点,是什么呢?是学生,是学情,是学生的学习经验,是学生学习的成效。” 他进一步说明,“什么是‘教学’呢?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归根结底,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语文教师备课,关注点主要是两个: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第一,教学内容要合宜。教学内容要正确,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要给学生学习提供较大的帮助。第二,教学设计要有效。我们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要有效地使学生达到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
  围绕教学目的和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经过教师的一番备课,转换成教师的教学设计,这是“预设的学习内容”。至于 预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学情是否“恰切”一方面要依据体式,正确解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对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地方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就是教授学生不懂的,从学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
  王荣生教授曾经界定了三个概念:1、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作为“定篇”的选文,是其重要的构成。2、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指为了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定篇”之外的其他类型的选文,是位于这个层面。3、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从上面这三个概念看出,教师的作用是中介,是桥梁,是达成教学目的、完成从“预设的学习内容”到“课堂呈现的学习内容”“学生认知的学习内容”的加速器。课程资源是为完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任务(语文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合理的,有选择的去调动其他课程资源的目的也是围绕着“恰切的学习内容”的。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由此可以看出,课程内容决定教材内容,视学生学情,通过备课、解读,教师关注关键属性,选择“恰切的学习内容”,再到“合宜的”语文教学内容,经过课堂教学,使用课程资源,检验其“恰切性”。在课堂教学当中,师生间互动、学生之间互动,营造“学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还可以以灵活的教学形式,以练习或作业的手段,再补充、拓展“恰切的学习内容”。课后,学生仍可以自主地使用课程资源,继续拓展“恰切的学习内容”,最终达成学生认知中的学习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1
如何选择“恰切的学习内容”
“恰切”,是恰当而又切合实际的意思。而“恰切的学习内容”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中所选择的学习内容要恰当的体现教材的教学和要求学生学习的实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确定“恰切的学习内容”,受教材、学生、教师和课程资源多方因素的影响。
备课是确定“恰切的学习内容”的前提,教师要通过精心的备课 来为学生选择“恰切的学习内容”。
要选择“恰切的学习内容”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一般来说教师备课离不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教材及其他课程资源,二是学生。
教材是在教学标准的指导下为学生编排的学习蓝本,也是教师备课首先要突破的第一目标,教师选取教学课题后,要在认真研究教材,教学要求(如单元说明、每一课的课前说明等)的基础上初步明确所学知识的文化属性,确定教学的基础内容,如那些本课涉及到字词、背景、文体知识等基础性知识,还要考虑到那些是学生以前学过的、所学的知识涉及到那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和那些边缘学科有联系、在情感教育方面有哪些方面的要求等等,对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语文属基础学科,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广泛性,语文与其他课程或知识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考虑教材的同时,要做发散式的构思,努力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预设研讨问题、教学方法,根据所选“课题”预设语文实践活动。
“恰切的学习内容”这一概念源于“课堂学习研究”理论,“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从‘差异'开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师备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恰切”的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水准,关注他们的学习基础,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关注他们的接受能力等。只有对学生的学情做出“恰切”的判断,才能更“恰切”的选择学生学习的内容。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薄弱处着眼,通过前提测评了解学生对关联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疏漏所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状态和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在根据所选“课题”的其他要求做系统的综合性的分析,修改教师“预设”的知识和问题,为学生学习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做出“恰切的内容”选择。
要做好这些教师要树立“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服务意识,养成课前检测、访谈,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课堂学习研究”它是行动研究的一种形式,又是协作式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共同备课、课前课后会议交流分享以及观课、评课等协同工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所以我们要习惯于与其他教师合作,通过交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保证所选学习内容的全面合理“恰切”。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把教材看作是“固定”的因素,把学生和课程资源看成“变化”的因素,“固定”的因素因“变化”的因素而精彩,只有把二者的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备课,才算是真正的备课,而根据这些确定出的学习内容才算是“恰切的”,因为它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