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县的满族是如何产生的?据说是守灵的人迁徙过来的是吗?

如题所述

满族人自清代初期即开始迁入,后来成一定规模地般迁入境定居。一是清王朝因军事需要在易州设守城营兵,其中部分满族将官携家眷而来,也有满族士兵落户;二是于家大规模圈占土地和管理皇庄、王庄、官庄,先后派进易州大批八旗兵丁;三是用于守陵、护围、镇守驿站而调入的八旗兵丁。

顺治元年(1644年),易州城内设游击衙门,派驻守城的营兵,其着属陆续前来定居。大部分满族居民住在县城附近的石赛、中亢各庄、北市等村庄。顺治三年至康熙年间,清廷为安置入关皇室、贵州及八旗子弟,政府清查京畿各州且有无主荒田和明朝后亲、公侯的土地,设置皇粮庄头,遗满族分别居住在东、西、南、北四韩村和东邵、大方、涞山、东庄、黄山、西北奇、固村等村。韩村满族钟氏于顺治元年从盛京(今沈阳)里岗屯迁居而来,至今已15代。西北奇马姓原为满族那拉氏,定居后改汉姓。南韩村鞠氏、东邵吴氏、固村王、张、于、赵四姓居民都是顺治年间迁入满族后代。

雍正八年(1730年),在易州城西30里的泰宁山下始建皇陵,北北京、沈阳、热河、东陵调拨军政官吏驻西陵、梁格庄一带监造营房,长期担任陵区守护,在陵区内建成五道河、太平峪、晓新村、龙里化、龙泉庄、凤凰台、华北村、太和庄、下岭、北百泉、张格庄等14个满民营。雍正在世时,把和他争皇权的14弟15弟发配去守康熙的景陵去了,不知道他的陵哪个皇子守的。

辛亥革命前陵区内各村全部是满族,辛亥革命后满族人陆续外迁,主要迁往北京、保定、山西及关东各地,境内满族人口锐减,部分汉族迁入陵区定居,出现满汉杂居。

参考资料:易县境内4个民族的来历 http://www.yixianren.com/thread-1794-1-1.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1
  满族
  满族人自清代初期即开始迁入,后来成一定规模地般迁入境定居。一是清王朝因军事需要在易州设守城营兵,其中部分满族将官携家眷而来,也有满族士兵落户;二是于家大规模圈占土地和管理皇庄、王庄、官庄,先后派进易州大批八旗兵丁;三是用于守陵、护围、镇守驿站而调入的八旗兵丁。
  顺治元年(1644年),易州城内设游击衙门,派驻守城的营兵,其着属陆续前来定居。大部分满族居民住在县城附近的石赛、中亢各庄、北市等村庄。顺治三年至康熙年间,清廷为安置入关皇室、贵州及八旗子弟,政府清查京畿各州且有无主荒田和明朝后亲、公侯的土地,设置皇粮庄头,遗满族分别居住在东、西、南、北四韩村和东邵、大方、涞山、东庄、黄山、西北奇、固村等村。韩村满族钟氏于顺治元年从盛京(今沈阳)里岗屯迁居而来,至今已15代。西北奇马姓原为满族那拉氏,定居后改汉姓。南韩村鞠氏、东邵吴氏、固村王、张、于、赵四姓居民都是顺治年间迁入满族后代。
  雍正八年(1730年),在易州城西30里的泰宁山下始建皇陵,北北京、沈阳、热河、东陵调拨军政官吏驻西陵、梁格庄一带监造营房,长期担任陵区守护,在陵区内建成五道河、太平峪、晓新村、龙里化、龙泉庄、凤凰台、华北村、太和庄、下岭、北百泉、张格庄等14个满民营。雍正在世时,把和他争皇权的14弟15弟发配去守康熙的景陵去了,不知道他的陵哪个皇子守的。
  辛亥革命前陵区内各村全部是满族,辛亥革命后满族人陆续外迁,主要迁往北京、保定、山西及关东各地,境内满族人口锐减,部分汉族迁入陵区定居,出现满汉杂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