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包括哪些具体的模式?

如题所述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包括:

1、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抛锚式教学模式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

3、随机进入教学模式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拓展资料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建构主义”原本是1913年沙俄艺术家和建筑学家新创的词汇。十月革命后,他是一种重要的新艺术潮流。建构主义被普遍用来描述一种认识论立场,其内涵和最初的建构主义有了很大的区别,它被作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取向,重视客观世界乃是通过社会建构而存在的,所以得名“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尼古拉斯·奥努夫在1989年首次使用这一术语。

从总体上看,建构主义注重的以心理学为基础“把心态,期望,知识,信念等作为基本因素来解释行为”,代表了一种认知取向。它在对事物严谨逻辑的分析过程中,拒绝纯粹按照物质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努力寻找国际现象背后的心理和文化因素。然后观察现象和原因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强调心理和文化为基础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建构主义——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8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包括:

一、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以情境性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在不同情境中,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简单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展开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在知识建构中,一方面,学习者要与物理环境(客体)互动,通过指向客体的活动来促进知识的增长;另一方面,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也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方面。 

三、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知识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从而融入到原来的经验结构中,即同化;另一方面,新经验的融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

四、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随机通达教学” 

斯皮罗等人根据对高级学习的基本认识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意义建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可以获得不同侧面的理解。同时,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存在着概念的复杂性和和实例间的差异性。对任何对事物的简单理解都会漏掉事物的某些方面,而换一个情境,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时,这些方面就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拓展资料

建构主义理论也译作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structivism,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化和平衡。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建构主义理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02
  建构主义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儿童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2)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   (3)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   (5)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1-27
基于建构学习主义而构造的教学环境将是:

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研究,鼓励和要求学生自我学习
2,授与学关系相对开放,鼓励和要求学生提问和质疑
3,授学方式是互动式,和以学生的情况和疑问为主
4,教师创造出一种''学生向自己负责''和''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学习过程
5,学习以"解决问题", "批判性理解知识"和"教师起向导作用"为关键.

常见的几种基于建构学习主义而构造的教学模式是:

1,实验模式.每个学生单独承担一部分课题或学习任务,然后集中成为团体,要求和鼓励互相传递知识以及讨论.
2,研究计划模式.每个学生单独承担一个课题,然后分别向全班展示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总结以及学习技巧.
3,实地考察模式.鼓励全班学生在课堂上,以真实世界的情况,讨论知识点和相关的应用.
4,电影模式.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物质化,真实化的学习材料,使得他们对知识点有另一种看法.
5,课堂讨论.这个是最关键也最普遍的基于建构学习主义而构造的教学方法.
第4个回答  2017-12-01
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