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最强盛的时期是不是三国最强的

如果不是最强的 孙权干嘛会有连曹抗刘的念头呢? 当时刘备有益州和荆州的时候,刘备不是也看此景登上帝位了么。
都说不是最强的,那孙权干嘛要想联曹抗刘呢。

蜀国最强盛的时期不是三国最强的,三国排名前期是魏蜀吴,后期是魏吴蜀。三国时期,魏国基本在占据了半壁江山,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来说,曹操都稳稳地控制着天下三分而有其二的局面,而吴蜀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它们的由来也基本是刘备孙坚在正统的汉家朝廷混不下去的结果。
蜀国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蜀国(221年5月15日[1]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9
蜀国最强盛的时期不是三国中最强的,最强的一直是曹魏。
蜀汉(221年5月15日[1]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1]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魏国(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两晋南北朝的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毌丘俭征伐高句丽后将朝鲜半岛北部并入了版图,南部诸州大致以秦岭淮河与蜀、吴为界。[1] 公元263年,攻灭蜀汉将益州和南中纳入版图,曹魏国土约达四百万平方公里。[2]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3-30
三国当中,曹魏一直都是最强的,因为曹魏有九或十个州(具体记不清了),地盘最大,人口最多,地方也最好(当时的北方,以冀州为主,生产力发展是优于南方的扬、荆、益三个州的),刘备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有成为最强的趋势,但是马上就被孙权从背后捅了一刀,成为最弱了。三国之间,讲的是平衡、制衡,永远是弱的两家攻击最强的,谁打破这个平衡,谁就要被攻击。
至于你问的孙权干嘛要想联曹抗刘,要从当时的情况分析
历史上孙权联曹抗刘只有一次,那就是吕蒙白衣渡江夺取荆州。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刚拿下东川,已经坐拥荆益—汉朝面积最大的两个州。此时按实力对比,曹操最强为甲,刘备有两个州为乙,孙权只有一个扬州为丙。三方博弈中,弱势的乙丙两方必须联合才有希望在于甲的对抗中生存下来,所以孙刘一直是联合的,但是同时丙又都不希望乙在攻击甲的时候取得巨大的优势壮大自己,从而成为新的甲方威胁自己,于是就有了荆州这一出。

孙权联曹抗刘之前的背景如下:关羽在刘备得了东川之后出兵北伐,在实力和运气的帮助下水淹七军,轻松瓦解了曹操的强势反扑,可以说这场战斗打得太顺利了,此时刘备军对曹操取得了巨大的优势,曹操已经开始商议迁都的事了。同时,孙权第一想要荆州,但是关羽不给;第二,像前面说的,当时的刘备实力比孙权强,如果孙刘一起去抢曹操的地盘势必是刘备抢的多,对孙权自己就不利,而且可能还会威胁到自己的安全;第三,关羽倾巢出动,荆州空虚,傻子才会错过这个天大的好机会。以上是联曹抗刘的好处。
那么坏处呢?第一,势必与刘备交恶;第二,万一局势失控曹操反扑的很凶猛,孙刘两家被灭了一家,那么另一家也就是板上鱼肉了,有风险,所以制衡很重要。于是孙权在仔细分析之下,做出了选择:先联曹抗刘,刘备一旦处于弱势马上联刘抗曹。具体的行动计划就是先由吕蒙拿下荆州,然后把关羽的死从形式上嫁祸给曹操分散仇恨,接着马上向刘备表明立场我们应该合作。
于是显而易见的,荆州之战结束时最大的受益者是孙权,终于得了荆州,而且还不担心刘备不跟自己联合(如果刘备还想在三分天下的游戏里玩下去,那么即使被孙权捅了一刀也得和孙权联合,不然作为最弱方很容易被曹操灭掉)
纯属个人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需要,可以追问。复制粘贴党自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1-21
不是,最多的时候不过荆州和益州两州,虽然这两州是东汉面积较大的两州,同样也是人口密度较小的两州,所以人口不足是蜀汉最大的软肋。而曹操具有北方的青幽并徐兖冀豫凉以及京畿的司隶校尉部不论人口和面积都大大强于刘备,所以说自从曹操完全消灭袁氏势力完成北方统一之后,实现统一全国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自古以来由南向北实现统一只有朱元璋和蒋介石(姑且算是统一吧)两人,而当时的南方已经无论人口还是经济都强于北方方才实现的,三国时期的南方不具备叫板北方势力的资本。至于孙权,在刘备最强势的时候恰恰是东吴势力最弱之时,刚刚打完赤壁之战没多久,主将周瑜去世,而且东吴也属于南方势力,鲁肃为孙权设定的战略方针是先定江南,再趁北方有变(诸葛亮也说是要趁北方有变)才能完成统一。 而且东吴首都在建业,政权存在的最大屏障就是长江防线,但是这个屏障对于占据长江上游的蜀汉恰恰不是难题,而且蜀汉军中南方人较多,熟悉水战,自古由北方统一南方,较多采取先占领四川,由长江上游而下,一举定天下,如晋灭东吴,元灭南宋,东吴为夺取长江上游,保护首都安全,联曹抗蜀,因为曹军在不占据四川的情况下无法消灭东吴,而刘备强大了之后恰恰可以这么干。我觉得如果孙权不以吕蒙白衣渡江占据荆州的话,曹刘对决,如果刘备胜利灭孙权易如反掌,若曹操胜利夺取荆州南四郡,占据长江上中游,顺江而下也是东吴不可抵挡的。
第4个回答  2011-11-21
毫无疑问:不是!
1:面积。当时的魏国基本上是蜀国的6-8倍。
2:人口。打仗是要死人的,人家魏国明显比蜀国人口多几倍。
3:武将。三国演义把蜀国的武将美化了,所以很多人以为蜀国武将强。其实不是!五子良将都是人家操哥的人。人家大将比蜀国多到海里去了。没见后期蜀国(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4:忽悠。你被罗贯中忽悠了。你看的三国演义。演义。演义。说白了就是以人的喜好和YY写出来的东西。
5:史实:知道猪哥为什么1次2次出师吗?为了灭了魏?NO NO NO 人家不过是以攻代守而已。三国后期全国人口加起来都只有四百余万.蜀国都只有几十万了.给后来的五胡乱中华打下了基础。(汉人少了被欺负了,所以记得打架多叫点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