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二级行政区治所城郭简图(十九)贵州

如题所述

清代的贵州,作为边疆之地,历经元明开发,逐步设立土司治所和卫所,如贵阳、镇远等,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明代卫所演变为行政机构,而清朝时期,府州制度逐渐兴起,尽管府城规模较小,但战乱频仍,至清朝中期,大部分地区实现了改流。


府级治所,贵阳府自宋代始建,明清两代多次扩建,现今尚存部分古城墙,见证了城市的繁荣与沧桑;兴义府源于明代,清代更名,虽有城墙遗迹,但岁月侵蚀痕迹犹在。镇远府,作为黔东的门户,城墙留存较多,保存着昔日的雄伟;黎平府则是明朝卫所演变,多次重修,城墙部分尚存;遵义府,平播州后建立,咸丰年间扩大规模,部分遗址仍能展现其历史风貌,杨龙喜的起义于此留下了鲜明的一笔。
在杨龙喜的起义中,他组建军队,攻克桐梓,并自立为江汉政权,攻城略地,清军屡次失利。然而,川军的反攻迫使江汉军撤退,思南府在这一时期经历多次变迁,管辖区域有所调整。
府治变迁,如思南府,始于永乐年间,历经多次修缮,咸丰后曾拆除,仅存石基墙址;石阡府,顺治设立,明时土城基础,后多次扩建修复,清乾隆时加固,民国时已无完整城墙,仅剩部分残墙;铜仁府,永乐时期设立,虽多次扩建,但最终在1954年消失,仅存部分城墙遗迹。
其他如大定府、安顺府、都匀府、思州府、平越州等,每个府治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痕迹,或在战乱中重建,或在和平时期修缮,城墙的存废反映了它们的兴衰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平越州在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经历了管辖调整,虽在咸丰年间受损,但后来有所修复。至1955年,部分城墙石被拆,1984年的大修保留了水城,其瓮城和水城遗迹成为历史的见证。
学术研究方面,学者如肖竞、李和平深入研究了西南山地城镇,地方志如《思南府志》、《思州府志》等详尽记录了这些府治的历史,而贵阳、黔西、仁怀等地志和文物保护规划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同时,城市图如贵阳市街图、遵义县城示意图,以及军事志如《遵义市军事志》等,共同构建了贵州府治的立体画卷。
综上,清代贵州的二级行政区治所,每座府城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的兴衰更替,是清代贵州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