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的赏析

急需少年中国说的赏析

少年中国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全文在阐发辨析“老大帝国”与“少年中国”的过程中,围绕“老大”与“少年”的基本形象进行鲜明的对比。如有少年人与老年人的对比、中国过去强盛与今日颓老的对比,有“如其老大”与“如其非老大”的对比。

而在每一对比中都大量运用鲜明的形象来说明,如将老年人比作“夕照”、“瘠牛”;少年人比作“朝阳”、“乳虎”;将老朽为保其位比为乞儿拾金锭;将老朽、少年与中国之关系比为迁居者、入室者与屋之关系。形象的对比不但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化,还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奇彩纷呈。

文字语言特点是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文章多为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

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戊戌变法失败迫使梁启超逃亡日本,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变法图强的努力,到日本的当年就创办了《清议报》,通过媒介竭力推动维新运动的继续。

当时帝国主义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白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9
少年中国说赏析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领导人之一。曾与师友康有为、谭嗣同等倡导变法,失败后亡命国外,宣传保皇立宪。民国成立,又曾附和袁世凯、段祺瑞。晚年在大学任教。著有《饮冰室合集》。
《少年中国说》即选自《饮冰室合集》,当为其早期作品。在这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散文中,作者痛斥了帝国主义污中国为“老大帝国”的谰言,揭露了当时清王朝政治腐败、老朽无能的本质;字里行间,饱含着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堪称梁启超新体散文的代表作。
文章开头由反面入手,,先引日本人袭译欧西人之语对中国的污蔑,旋即以感情强烈的反问句和感叹句加以否定,开篇即振聋发聩,催人猛省。然后再针锋相对地推出“少年中国”的正面论题。
接着,梁启超以“人之老少”设喻,来论“国之老少”,运用对偶、排比句式,从思想上、感情上、气魄上,将老年与少年进行多角度对比,极言老年之消极保守、气衰力竭,极言少年之激昂奋进、血气方刚。段末以“人固有之,国亦亦然”作结,亦即证明年轻人胜于老年人,少年中国胜于封建的老大帝国。
中间部分,集中论述中国并非“老大帝国”,而是有着灿烂前景的“少年中国”。
作者先是挥洒笔墨,描述古今中外老大伤悲的种种情状,借以说明“幽郁”、“悲惨”、“颓唐”、“叹息”的“老大帝国”断不能有所作为。以下的两段,则均以“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领起,用腾挪跌宕、欲擒故纵之笔法,先由追溯“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之畴昔,到痛诉“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的现状,似乎说明中国的确是“颓然老矣”。然后笔锋一转,通过比较“老大”“过去之国”与“少年”“未来之国”的本质区别,通过分析“国”字的完整含义,通过辨析“国之老少”与“朝之老少”的根本差异,层层逼进,推出结论:“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则为少年国”,其“天地大矣,前途辽矣”,具体驳斥了欧西及日本人对我中国的污蔑。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则论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一是“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这一部分,是全文的精华所在,也是全文的高潮所在。
梁启超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谓我老大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文中,作者极尽其铺陈夸张、嬉笑怒骂之能事,运用大量排偶局,一气蝉联,活画出一群祸国殃民的封建官僚老朽愚钝、尸位素餐、卑劣自私,卖国以求荣、割地以保官的丑恶嘴脸和肮脏灵魂,读来痛快淋漓,令人有摧枯拉朽之感,激起强不可遏的愤激之情。
在论及少年拯国救民的历史使命时,作者的感情更如火山爆发,烈焰熊熊,行文之中更显其文采辉耀,语势纵横,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他用玛志尼使意大利由衰老而中兴的事例,进行类比,浩叹:“堂堂四百余州之国土,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岂遂无一玛志尼其人者”,号召中国之少年志士忍辱负重,为中华之崛起而抗争。尤其是全文最末一段,用多重排偶,用层叠比喻,写得洋洋洒洒,酣畅淋漓,犹如骏马走坂,流水注坡,把中国少年责任之重大,把少年中国前景之辉煌,表现得气足神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顿生振兴中华之豪情壮志,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油然澎湃于胸腔之内。
作为全文的附记,梁启超还引岳飞《满江红》词以明志,并自改名号以示为创建少年中国而誓为前驱的决心。
总的说来,《少年中国说》抨击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表现了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忱,其基本精神,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角度给予肯定。当然,对于他在政治上的局限性,如超阶级的国家观和英雄观,搬用达尔文进化论去解释社会现象等等,都是应该批判的。至于梁启超新体散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议论风发,推论缜密和“笔锋常带感情”、文思峭拔锋利的特点,在当时,既能风靡文坛,“学者竞相效之”,蔚成一体,就是在当今,也不失其借鉴的价值。
第2个回答  2014-02-13
梁任公说:造成今天衰老腐朽中国的,是中国衰老腐朽人的罪孽。创建未来的少年中国的,是中国少年一代的责任。那些衰老腐朽的人有什么可说的,他们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日子不远了,而我们少年才是新来并将与世界结缘。如租赁房屋的人一样,他们明天就将迁到别的地方去住,而我们今天才搬进这间屋子居住。将要迁居别处的人,不爱护这间屋子的窗户,不清扫治理这间房舍的庭院走廊,这是俗人常情,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至于象我们少年人,前程浩浩远大,回顾辽阔深远。中国如果成为牛马奴隶,那么烹烧、宰割、鞭打的惨酷遭遇,只有我们少年承受。中国如果称霸世界,主宰地球,那么发号施令
的尊贵光荣,也只有我们少年享受;这对于那些气息奄奄将与死鬼做邻居的
有什么关系?他们如果漠然对待这一问题还可以说得过去。我们如果漠然地对待这一问题,就说不过去了。假如使全国的少年果真成为充满朝气的少年,那么我们中国作为未来的国家,它的进步是不可限量的;假如全国的少年也变成衰老腐朽的人,那么我们中国就会成为从前那样的国家,它的灭亡不久就要到来。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1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热情歌颂了少年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批评了消极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鼓励人们要奋发图强,创建出光辉的未来中国,表现了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4-16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热情歌颂了少年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批评了消极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鼓励人们要奋发图强,创建出光辉的未来中国,表现了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