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司马朗传(白话文+原文)

如题所述

在三国时代的璀璨星河中,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县的智者)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早年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品格。九岁那年,面对他人对父亲不敬的轻浮,司马朗以孩童的敏锐洞察,教导世人尊重长辈,彰显了他深厚的家教和早慧的品性。

十二岁那年,司马朗在童子郎的考核中崭露头角,尽管因超群的体格被质疑年龄,他却以家族世代高大的遗传解释,展现出从容不迫的智慧。面对董卓篡位的动荡,他以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劝说李邵不要因避难而弃民,然而遗憾的是,李邵并未采纳他的建议,这成为司马朗人生中一次深刻的教训。

董卓迁都长安,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滞留洛阳,司马朗深感责任重大,他巧妙地贿赂董卓的手下,成功带着家人回到家乡,却因误会遭受了流言蜚语。他以国家兴衰为己任,向董卓提出了关注民生的建议,虽然未被完全采纳,但他的远见卓识已初见端倪。

预见到董卓的败局,司马朗预见性的行动力再次展现,他建议乡人前往黎阳避难,凭借对局势的精准把握,他预见了黎阳在乱世中的相对安全。曹操看中了他的才能,征召他为官,他任司空掾属,后转任成皋令和堂阳长,宽厚的施政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戴。

司马朗深信恢复井田制与州郡驻防对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他的政治理念影响深远。在担任兖州刺史的职务上,他以身作则,推行教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观点与钟繇、王粲等名士不谋而合,尽管未曾达到圣人的境地,却依然能够持续执政,为社会带来和平繁荣。

在建安二十二年的征伐吴国中,司马朗不幸因疫病离世,但他为国为民的忠诚和卓越贡献,让他被封为昌武亭侯,其子承袭了他的荣耀。一同迁徙的赵咨,以其爱士之名,成为太常,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那个时代一段独特而传奇的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