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的习俗

如题所述

宜 昌 风 俗 与 文 化

土家篝火晚会——>舞狮——>龙舟竞赛

土家族地区,山岗缠绕,物产丰饶。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吸引着中外游人。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一般认为是“土生土长的人”之意。2000

多年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赛龙舟之习,据记载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春秋时期的古文物青铜?X上,就有古代越人京渡的图像,看来赛龙舟之习是在屈原时代之前就已有之。到了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于是“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见南北朝吴均《续齐谐记》),便使以后的赛龙舟活动成了纪念屈原的一种民俗活动。尤其是唐代之后,朝廷下令纪念屈原,赛龙舟活动在民间更为普遍地发展起来,而且千年以来常盛不衷。

农历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称五月节,民间的风俗是做粽子,挂香包,挂菖蒲艾蒿,烧艾条,到江边 祭祀鬼神;公众性的活动则是一年一度的龙船竞渡。五月节实际就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亦称“龙舟节”、“端阳节”。端午之“端”字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来称“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称为“端午”;既然是两个“午”,故又被称作“重午”;再者,由于古人把午时称作“阳辰”,所以又称“端阳”。

关于端午节来由,一般有两种说法。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中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古代吴越民族“龙子节”。古代的先民是以龙为图腾的,龙子节就是以盛典祭祀龙祖先。依这个说法,端午接的源头则相当古远了。另一个说法,也就是最普遍的说法,则说端午节是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战国时人他忧国忧民,最后于农历五月初五愤愤然跳入湖南的汨罗江而死。民众对他的死十分震惊,对他怀念之余,还在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划龙船于江面上,说是要寻找他的尸首;又将粮食用竹叶裹投入水中,以防蛟龙类的水兽吞食屈原的尸首。相延正习,便有了今天的端午赛龙舟和吃棕子的风俗习惯。从这一说法来看,端午节应该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

据文献记载,过端午节在唐代已十分盛行,当时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把五月初五定为端五节,传谕全国各地纪念屈原,使端午节成为正规的大型纪念节日。端午节各习,就如端午节的来由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在各地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且延续至今,尚有方兴未艾之势。据记载,南北朝以后,舞狮在民间日益盛行,盛唐时期更是发展到了锣鼓伴舞。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往往就是狮队穿家过巷的时侯,往往要延至正月十五方止。

夷陵故土——宜昌系川东鄂西货物集散之枢纽,为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中心。千百年来,到夷陵经商贸易、奠基创业的商贾大户,悠游四海的迁客骚人及达官显贵纷至踏来。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大江淘尽多少风流,但那落至夷陵故土的孔方钱却永存于世,流传千古。邮票是精美的艺术品,是认识世界的窗口,集邮活动在夷陵故土宜昌方兴未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被贬任夷陵县令的时候,曾写过一首《劳停驿》的诗。“驿”即驿站,古时邮人送信歇脚之地。从欧阳修的诗中,我们可见900多年前古夷陵邮政文化之一斑。

火花又称火柴贴画。在宜昌的火花收藏界里,“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的收藏是其主要藏品之一。南京、天津、重庆等地的厂家发行的“三国人物画选”、“京剧脸谱”等火柴贴画成为收藏迷的抢手货。(摘自欧阳运森《沧桑寻梦》)

宜昌拟建历史文化长廊

宜昌市将滨江公园建成历史文化长廊的多年设想即将成为现实。王昭君、屈原、三国人物等宜昌名人将被用艺术手法制成雕塑搬进滨江公园,来自四川美院的两位教授及设计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已开始同宜昌市有关部门洽谈。据悉,历史文化长廊拟围绕五个主题建设:一是屈原吟诗投江等史实;二是王昭君出塞和亲;三是陆逊儒生挂帅火烧夷陵、刘备借荆州、赵子龙千里走单骑、关羽败走麦城;四是清江巴人和土家文化神韵;五是葛洲坝、三峡大坝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04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开端,俗称“过年” 。为了迎接这一天,从腊月就开始过节了,俗称“忙年” ,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熏腌腊肉、腊鱼,酿腊八酒。腊月二十三日(有的是二十四日)过小年,除夕日,家家户户要钉桃符,贴春联,放鞭炮,合家祭祖,辞年,吃团年饭,家长给小孩压岁钱。人们还兴通宵不眠地“守岁” 。初一早上,晚辈要向长辈拜年,,初二拜丈母,初三以后方才拜亲戚朋友。初五俗名“破五” ,要接财神。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称上九节。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这天要吃元宵、毛谷团;晚上,要玩龙灯、狮子、舞蚌壳精、划采莲船、打连箫,赏灯、猜灯谜。有的地方还玩技艺更高的虾子龙、板凳龙。许多人家还要放孔明灯。所谓“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至此才算过完春节。商家也要过完正月十五才开门迎客。

  社祭 农历二月初二,要过土地节,古称“社祭” ,这一祭祀活动,在民国中期即逐渐衰落,现代的年轻人几乎都不知道,只能从古诗词中去寻觅蛛丝马迹。

  清明节 是每年扫墓祭祖、踏青春游的日子,也是儿童们放风筝的最好时期。家人多数会自己动手做清明吊、清明棍和纸幡,然后带着酒食、香烛、鞭炮等去上坟。干粮、酒食若吃不完不兴带回去,,俗称这为“赶堆子” 。城区因而有“叫花子也兴赶堆子”的说法。民国以来直到解放初期,宜昌城区都还流行这一风俗。建国以后反对封建迷信和铺张浪费,清明祭扫之风虽存,赶堆子就逐渐只限于家人和亲属了。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 、“重五” 、诗人节。在宜昌,民众以这天为头端阳,十五日为大端阳、二十五日为末端阳。家家户户悬菖蒲、艾蒿,包粽子、煮盐鸭蛋、蒸肉包子、喝雄黄酒、捣大蒜吃,挂长命锁、戴香包,洗兰草澡。宜昌城区和秭归县都要划龙船(宜昌人不称舟),高喊龙船号子为屈原招魂。改革开放以来,宜昌市政府根据端午划龙船的风俗,成功组织了数届国际龙舟拉力赛,取得极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果。目前已成为宜昌的一个著名品牌。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旧时在这天夜晚,妇女们会对空穿针引线,盼求七仙女赐予自己智慧和技巧,故而又称“乞巧节”。现代的青年人,都兴过一中一洋的两个情人节。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亲人团聚,吃月饼、瓜果,围坐赏月、谈心、饮酒、叙旧的好时光。宜昌的文人雅士也会在这天邀约到一起拜月、观月、吟月,赋诗对联,一展抱负情怀,留下词章墨宝,文苑佳话。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民间还有迎接嫁女归宁,回家吃糕的习俗。解放以后,国家规定这一天为老年节,因此各个单位都要组织离休、退休人员开展活动,表达敬老尊老之意。

  宜昌土家族的节庆活动,以牛王节和女儿会为最。

  新中国建立以来,宜昌人民在法定的节假日,元旦、三八妇女节、三月十二日植树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月一日儿童节、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八一建军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包括端午节、重阳节) ,都要按例放假或者举行相关的纪念活动。
第2个回答  2012-02-05
。24过小年,好像还要祭奠灶神的,那时我爷爷会把煮好的整只的猪头(我们叫元宝)放在盆里,上面插几根筷子,还点蜡烛上香,跪下去嘴里念念有词,之后26,27就要打扫卫生的吧 ,房子里里外外彻底大扫除,28,29,30有些家里面兄弟多的,就开始轮流吃团圆饭了,30晚上我们还要吃包面(其实就是饺子,只不过样子不一样)的,一般是我爸爸擀的皮儿,过去说初一是不串门的,一家人呆在自己家烤火,聊聊这一年发生的事,早上一起来我们全家会吃汤圆过早,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不吃了,初二就是去我外婆家,其他家庭一般也是这样,叫做“走丈母娘”,再就走其他亲戚,一般到初八我们家就开始做事了,据说叫“做发事”,这天开工的很多,因为大家认为初八开工整年都会顺,之后立春了,我们那儿有吃春饭的习俗,正月十五也会互请吃饭的,反正节日里面“吃”占了很大一部分。还有就是,除夕时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放鞭炮的,大家比着放,特别热闹,最近两年都改放烟火了,漂亮得不得了!嘿嘿,欢迎你到宜昌过年啊!
第3个回答  2012-02-04
腊月初八要吃腊肉喝腊八粥。
第4个回答  2012-02-06
e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