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经历了哪些美国重大的事情?

还有就是接触了哪些美国名人?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
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
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
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
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
接见。
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里,
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
·泰勒上尉。
这时,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甘一直爱
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在战争结束后,甘作为英雄
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和平集会上,甘又遇
见了珍妮,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说到就要做
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
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美国的名人。他告
发了水门事件的窃听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到了
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猫王和约翰·列侬这两
位音乐巨星也是通过与他的交往而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
的歌曲。最后,甘通过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为了纪念
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
股份给了布巴的母亲,自己去做一名园丁。甘经历了世
界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处,
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纯朴而善良。
在隐居生活中,他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
已误入歧途, 陷于绝望之中。 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
了。她和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
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醒来的甘木
然坐在门前的长椅上,然后突然开始奔跑。他跑步横越
了美国,又一次成了名人。
在奔跑了许久之后,甘停了下来,开始回自己的故
乡。在途中, 他收到了珍妮的信。 他又一次见到了珍
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
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乡,一
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甘
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回忆起了
他一生的遭遇。

参考资料:baidu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12
与中国建交(阿甘来中国打乒乓球);
水门事件;
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接见了他;
第2个回答  2007-10-12
看这个吧!!!
图片和历史都有
http://post.baidu.com/f?kz=93959638
第3个回答  2015-11-21
  有一天,阿甘丢掉了自己腿上的赘物,越来越快的奔跑,于是,美国进入了汽车普及的时代。假若阿甘不是具有奔跑的天赋,恐怕美国的汽车文明还要推后,当然他也进不了大学,那样美国的历史恐怕也要做些更改。
  大学里阿甘最先经历的就是黑人的解放运动,黑人要进入大学同白人一块读书,那个似乎厌恶棕熊的州长成为了影片中第一个死于枪下的与总统有关的人物。随后阿甘随球队进入白宫,有幸见到了深受美国人爱戴的总统肯尼迪。注意阿甘走进厕所小便时看到的梦露照片,肯尼迪的黑市夫人。据说和肯尼迪的弟弟也有染。曾经被其赶下床的梦露,同样是个苦命的人,落得个红颜薄命。
  1964年,肯尼迪总统被刺,这在美国人的心里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也许正因为如此,导演没有把这一年Beatles的登陆美国放入影片中。当然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并不是每个美国人都痴迷beatles,但是beatles的登陆,将猫王赶到好莱坞喝花酒,也揭开了人类流行文化的新篇章,从此摇滚乐登上大雅之堂,beatles的音乐影响了随后一代又一代的流行音乐人,甚至多明戈也要翻唱beatles的歌助兴。
  大学毕业,阿甘奔赴越南战场。这是场令美国历史格外出彩的战争,激发了美国社会的一场浩大的革命。反战运动伴随着嬉皮士与性泛滥充斥美国社会,引发了美国乃至西方各国家的思想解放浪潮,当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个例外,虽然同时发生,同样属于思想意识范畴的革命。
  性泛滥是嬉皮士的专利,与性解放并不一定等同。看过影片的一定记得阿甘返回美国后在纽约街头遇到了珍妮,她正掺杂在黑豹党中,他们要去旧金山的伯克利。性解放的思潮记得源自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兹,一个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主张通过解放性来升华的家伙,不想自己的言论成为一场文化运动的先导。当时的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有两个研究中心,一个是哥伦比亚大学,另一个就是旧金山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是当革命到来时,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子喜欢看热闹,而伯克利却是真刀真枪,旧金山成为了嬉皮士的据点,大家是不是注意到电影中的一个场景,珍妮在街头演唱,一个长发的年轻人跑过来问,要不要去旧金山?随之响起那首经典的嬉皮运动歌曲going to sanfrancisco,听到这首歌可以让人有流泪的冲动,那是青年时代追逐自由的乐章。嬉皮士,成就了美国6、70年代的历史,他们的自暴自弃、吸毒滥交换得人们的反思。当年的嬉皮士大多最终还是成为了中产阶级,融入了西方的主流社会,最典型的就是英国的首相布莱尔,曾经迷恋beatles的嬉皮士,至少他自己这样承认。

  中美乒乓外交,美国人被淹没在红色的海洋之中。阿甘的中国之旅结束了世界两大国之间的冷战,而成就这一历史转折的尼克松,却因阿甘的无意之举毁于水门事件。

  ,阿甘同Beatles的灵魂人物john lennon一道出现的一档访谈节目中。当阿甘谈起中国时,lennon在一旁说,no possession?no religion?it is easy if you try。这是lennon的想象中的歌词,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最简单的和平、平等的真理,道出了解除战争与争端的根源。Lennon与猫王同样死于非命,不同的是,猫王死于糜烂生活导致的心脏衰竭,而lennon死于疯狂歌迷的枪下。Lennon当时卷在潮流的漩涡之中,曾经将自己的长发剪下卖掉募捐给黑豹党。这个片断也许是导演向Beatles、向lennon的唯一致敬吧。
  接下来,丹中尉出场了。他代表了越战后老兵遗留给美国的社会问题,失业,伤残、精神崩溃。所幸他遇到了阿甘,在阿甘的感染下,他终于重新站了起来,重新恢复了对生的信心。当他感激阿甘时,道出了时代的声音,越战的阴影似乎终于可以从美国的上空挥去。

  珍妮回来了。当她在毒品刺激下神志昏迷的站在阳台边缘时,她忽然想起了阿甘。阿甘是她内心深处唯一一块净土,是她灵魂向往回归的唯一指引。她回到故乡,与阿甘开始了一段宁静的田园生活。历史终归是历史,有一天注定要渐渐远去。珍妮要摆脱过去的疯狂,这告诉我们,那个疯狂的年代即将终结。
  珍妮又悄悄的离开了,阿甘失去了珍妮,却萌发了奔跑的欲望。他夜以继日的奔跑,跟在后面的队伍不断壮大。这些人不再是嬉皮士,不再是空想家,奔跑就象一种精神,能驱散内心的疲惫,能焕发新的激情,也许人们突然发现还有些事情可以做一做,仅此而已,不为任何伟大的信仰或目的,忘记以往,勇于前进,阿甘带领美国人民从迷惘与堕落中走了出来。

  最后,历史尘埃落定。阿甘有了儿子,他的儿子将有崭新的生活,一切都不会重演。阿甘站在珍妮的墓前,这是催人泪下的一幕。伟大的爱情莫过于执著与纯真,这是永恒的主题,无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在什么样的境遇中。
  影片宣扬了一种质朴情感的回归,但是吸引大众眼球的更少不了片中的历史元素,这些元素不仅是一种娱乐上的光怪陆离,更要人们去怀念、去反思。有些呆傻的阿甘,用他不带任何偏见、杂质的眼睛看到了这一切,他用他的思维方式引领我们大家共同回顾,也许这样我们能更容易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第4个回答  2007-10-12
  有一天,阿甘丢掉了自己腿上的赘物,越来越快的奔跑,于是,美国进入了汽车普及的时代。假若阿甘不是具有奔跑的天赋,恐怕美国的汽车文明还要推后,当然他也进不了大学,那样美国的历史恐怕也要做些更改。
  大学里阿甘最先经历的就是黑人的解放运动,黑人要进入大学同白人一块读书,那个似乎厌恶棕熊的州长成为了影片中第一个死于枪下的与总统有关的人物。随后阿甘随球队进入白宫,有幸见到了深受美国人爱戴的总统肯尼迪。注意阿甘走进厕所小便时看到的梦露照片,肯尼迪的黑市夫人。据说和肯尼迪的弟弟也有染。曾经被其赶下床的梦露,同样是个苦命的人,落得个红颜薄命。
  1964年,肯尼迪总统被刺,这在美国人的心里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也许正因为如此,导演没有把这一年Beatles的登陆美国放入影片中。当然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并不是每个美国人都痴迷beatles,但是beatles的登陆,将猫王赶到好莱坞喝花酒,也揭开了人类流行文化的新篇章,从此摇滚乐登上大雅之堂,beatles的音乐影响了随后一代又一代的流行音乐人,甚至多明戈也要翻唱beatles的歌助兴。
  大学毕业,阿甘奔赴越南战场。这是场令美国历史格外出彩的战争,激发了美国社会的一场浩大的革命。反战运动伴随着嬉皮士与性泛滥充斥美国社会,引发了美国乃至西方各国家的思想解放浪潮,当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个例外,虽然同时发生,同样属于思想意识范畴的革命。
  性泛滥是嬉皮士的专利,与性解放并不一定等同。看过影片的一定记得阿甘返回美国后在纽约街头遇到了珍妮,她正掺杂在黑豹党中,他们要去旧金山的伯克利。性解放的思潮记得源自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兹,一个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主张通过解放性来升华的家伙,不想自己的言论成为一场文化运动的先导。当时的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有两个研究中心,一个是哥伦比亚大学,另一个就是旧金山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是当革命到来时,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子喜欢看热闹,而伯克利却是真刀真枪,旧金山成为了嬉皮士的据点,大家是不是注意到电影中的一个场景,珍妮在街头演唱,一个长发的年轻人跑过来问,要不要去旧金山?随之响起那首经典的嬉皮运动歌曲going to sanfrancisco,听到这首歌可以让人有流泪的冲动,那是青年时代追逐自由的乐章。嬉皮士,成就了美国6、70年代的历史,他们的自暴自弃、吸毒滥交换得人们的反思。当年的嬉皮士大多最终还是成为了中产阶级,融入了西方的主流社会,最典型的就是英国的首相布莱尔,曾经迷恋beatles的嬉皮士,至少他自己这样承认。

  中美乒乓外交,美国人被淹没在红色的海洋之中。阿甘的中国之旅结束了世界两大国之间的冷战,而成就这一历史转折的尼克松,却因阿甘的无意之举毁于水门事件。

  ,阿甘同Beatles的灵魂人物john lennon一道出现的一档访谈节目中。当阿甘谈起中国时,lennon在一旁说,no possession?no religion?it is easy if you try。这是lennon的想象中的歌词,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最简单的和平、平等的真理,道出了解除战争与争端的根源。Lennon与猫王同样死于非命,不同的是,猫王死于糜烂生活导致的心脏衰竭,而lennon死于疯狂歌迷的枪下。Lennon当时卷在潮流的漩涡之中,曾经将自己的长发剪下卖掉募捐给黑豹党。这个片断也许是导演向Beatles、向lennon的唯一致敬吧。
  接下来,丹中尉出场了。他代表了越战后老兵遗留给美国的社会问题,失业,伤残、精神崩溃。所幸他遇到了阿甘,在阿甘的感染下,他终于重新站了起来,重新恢复了对生的信心。当他感激阿甘时,道出了时代的声音,越战的阴影似乎终于可以从美国的上空挥去。

  珍妮回来了。当她在毒品刺激下神志昏迷的站在阳台边缘时,她忽然想起了阿甘。阿甘是她内心深处唯一一块净土,是她灵魂向往回归的唯一指引。她回到故乡,与阿甘开始了一段宁静的田园生活。历史终归是历史,有一天注定要渐渐远去。珍妮要摆脱过去的疯狂,这告诉我们,那个疯狂的年代即将终结。
  珍妮又悄悄的离开了,阿甘失去了珍妮,却萌发了奔跑的欲望。他夜以继日的奔跑,跟在后面的队伍不断壮大。这些人不再是嬉皮士,不再是空想家,奔跑就象一种精神,能驱散内心的疲惫,能焕发新的激情,也许人们突然发现还有些事情可以做一做,仅此而已,不为任何伟大的信仰或目的,忘记以往,勇于前进,阿甘带领美国人民从迷惘与堕落中走了出来。

  最后,历史尘埃落定。阿甘有了儿子,他的儿子将有崭新的生活,一切都不会重演。阿甘站在珍妮的墓前,这是催人泪下的一幕。伟大的爱情莫过于执著与纯真,这是永恒的主题,无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在什么样的境遇中。
  影片宣扬了一种质朴情感的回归,但是吸引大众眼球的更少不了片中的历史元素,这些元素不仅是一种娱乐上的光怪陆离,更要人们去怀念、去反思。有些呆傻的阿甘,用他不带任何偏见、杂质的眼睛看到了这一切,他用他的思维方式引领我们大家共同回顾,也许这样我们能更容易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54627.html?fr=qrl3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