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

如题所述

1、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它的屋面四坡五脊,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庑殿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庑殿顶在屋顶下方增加了一层短檐,如故宫的太和殿。庑殿顶的历史非常悠久,甚至早于歇山顶,汉朝的阙楼和唐朝的佛光寺大殿是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
2、歇山顶: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歇山顶的屋顶有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悬山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在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主要用于民间建筑。
3、硬山顶:硬山顶的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硬山顶的历史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它主要适用于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和宫墙中两庑殿房。
4、卷棚顶:卷棚顶的外观与硬山、悬山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卷棚顶是两坡出水,其特征在于前后两坡相接处没有明显外露的正脊,而是成弧线曲面。卷棚顶多用于园林建筑,在宫殿中也多用于太监、佣人等所居的边房。
5、攒尖顶: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除圆形攒尖顶无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汇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攒尖顶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如塔、亭、阁等。特点是屋顶较陡,无正脊,只有数条垂脊交于顶部,在上面覆盖一个宝顶。
6、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除了上述单一造型的屋顶外,还有由这些单体屋顶组合而成的复杂形体,如北京故宫、颐和园和被烧毁的圆明园。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明显,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其中大屋顶是显著的特征。屋顶四面的屋檐是两头高于中间,形成一条曲线。瓦顶覆盖在与立柱联结的正梁上面,顺而向下倾斜,形成美丽的曲线。边用头瓦,其色彩则与众不同。屋顶平缓坦然的坡度突出了建筑物雍容端庄的形态,蒙生庄严雄伟的气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