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是药三分毒",真的每一种都有毒吗???

如题所述

是药三分毒。
药是纸包枪,杀人不见伤。
药可延年,亦可折寿。
药能起死回生,亦能立时杀人。
凡药,其性必偏而较烈,否则不能治病。因此凡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既可用来治疗疾病,也可导致疾病。
西药多为化学合成药品,许多药物都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受害最烈的是肝脏。据报道:血清水酸浓度超过25毫克%时,转氨酶就可增高。服用保泰松超过四个星期,可出现明显的黄疸,严重者还可导致肝硬化。日服时扑热息痛片1.2-6.9克,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若超过15克时,就必然导致急性肝细胞坏死,形成急性肝火。四环素静滴超过2克/日,3-5天内可引起脂肪肝,尤其是对孕妇的影响更加严重。抗痨药如雷米封,对氨水杨酸,用药在两个月内,10%的患者转氨酸有暂时性升高,黄疸发生率均为1%,若雷米封与对氨水杨酸合用,对肝脏的损害就更严重。使用抗敏药物和氨丙嗪者,多数在开始用药的四周内出现黄疸,发病率约1%-5%,如果继续用药,可迅速出现肝功能不全。药物致聋的情况也很严重,链霉素能严重损害听神经,甚至致聋。其它抗生素如用量不当,也有同样毒副作用。许多药物对视力有影响,如抗疟药、抗结缔组织病药物氯喹,能引起眼内光敏度的色素改变,从而导致视力衰退。类固醇激素如可的松可引起白内障。磺胺类药物及利尿剂,可引起近视和视力模糊。抗组织胺药影响泪腺对眼的湿润作用。减肥药如硫酸右旋苯丙胺可引起闭角型青光眼,而导致眼珠胀痛,严重者可致失明。许多药物还可导致精神反常,医学上称
为“药物中毒性精神病。”阿托品类药物包括阿托品、东莨菪碱、莨菪碱、颠茄,还有含阿托品类的植物碱,如蔓陀萝、洋金花、枫茄、醉仙桃、天仙子、闹羊花等,能引起躁动不安、口齿不清、意识障碍、幻觉幻听等精神症状,有时突然攻击假设的对象,造成自伤或他伤。激素也可引起病人情绪高涨、兴奋失眠、语言增多,容易激怒、好与人争吵或焦虑不安。
一般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比较小。多吃点没关系。其实,不少中药也有毒性,甚至含剧毒,如天南星、川乌、草乌、蟾酥等,也能引起过敏或毒性反应,不容忽视。尤其是服用中成药和注射剂,不像汤药能辩证施治,更须注意。据报道,有内服六神丸、安神补脑丸、中黄解毒丸、小活络片、大黄苏打片、三七丸、鼻炎宁、复方桔梗
片、感冒咳嗽冲剂、喉症丸、舒服活络酒、参茸木瓜酒、外用七厘散等,引起过敏性皮炎的。消咳喘能引起心律失常,板蓝根糖浆能引起溶血反应。过量服用安宫丸,导致汞毒性肾病。服用黑锡丹、广丹丸,能致铝中毒。活血壮筋丹、止痛丹能致乌头碱中毒,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症。龙虎丸可致中毒性神经炎。舒经活络丸中毒致吐血。服鸡血藤片引起手足抽搐,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中草药注射液如板蓝根、穿心莲、丹参、鱼腥草、两面针、鹿茸精、花粉素、大青叶,复方柴胡、复之地龙、复方当归等引起的过敏反应,较多见而且严重。复方丹参针剂有使用三次即出现肝功能明显损害的。
因此,懂得一些药物知识,尽量少服药,多从积极方面调动和加强自身免疫力来抵抗疾病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也不能因噎废食,为了治病,药还是要用的,但最好尽量少用和慎重选。

附:14种让药变毒的食物食物

药物参与消化的所有过程,可能和你抽的那支烟、喝的那种果汁、吃的那种食物相互作用。因此,你有必要了解你正在服用的药物有哪些忌口,防止药效打折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与烟

服用任何药物后的30分钟内都不能吸烟。因为烟碱会加快肝脏降解药物的速度,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药效。试验证实,服药后30分钟内吸烟,血药浓度约降至不吸烟时的1/20。

阿司匹林与酒、果汁

酒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酸。阿司匹林会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人体内乙醛蓄积,不仅会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而果汁则会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诱发胃出血。

黄连素与茶

茶水中含有约10%的鞣质,鞣质在人体内分解成鞣酸,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大大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前后两小时内不能饮茶。

布洛芬与咖啡、可乐

布洛芬(芬必得)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及可乐中含有的古柯碱都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会加剧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抗生素与牛奶、果汁

服用抗生素前后两小时内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则会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毒副作用。

钙片与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人体后电解出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不仅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专家建议服用钙片前后两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先将菠菜煮一下,待草酸钾溶解于水,将水倒掉后再食用。

抗过敏药与奶酪、肉制品

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止泻药与牛奶

服用止泻药物,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药效,其含有的乳糖成分还容易加重腹泻症状。

苦味健胃药与甜食

苦味健胃药依靠苦味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促食欲、助消化。甜味成分一方面掩盖苦味、降低药效,另一方面还会与健胃药中的很多成分发生反应,降低其有效成分含量。

利尿剂与香蕉、橘子

服用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若同时再吃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更加严重,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维生素C与虾

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因为虾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同时,虾中的五价砷成分还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滋补类中药与萝卜

滋补类中药通过补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大大减弱滋补功效,因此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降压药与西柚汁

服用降压药期间不能饮用西柚汁。因为西柚汁中的柚皮素成分会影响肝脏中某种酶的功能,而这种酶与降压药的代谢有关,将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副作用大大增加。

多酶片与热水

酶是多酶片等助消化类药物的有效成分,这种活性蛋白质遇热水后即凝固变性,失去应有的助消化作用,因此服用多酶片时最好用低温水送服。

参考资料:http://www.fx120.net/yangs/yyysh/20031013142705.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11
"是药三分毒",个人觉得值得商榷.不管是什么药过量就有害,适量有利或利大于弊.比如人参它全身是宝.对症又适量就大补.要吃它两斤恐怕就要命!微量的毗霜可以治癌,这是利大于弊.再说食物疗法,很多都是人们日常的食品,这就关系到对药的界定问题了.能治病的食品对需要的病人来说就是药."是药三分毒",这样的提法就显得片面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0-11
因为,药是有偏性的,并且是依靠偏性来治疗疾病的!再有自古药和毒酒没有明显的界限!从治疗上讲药都会有副作用,比如,治疗热症燥症就得大量使用寒凉药物,短时间应用或患者体质上好一般副作用不明显,如果长时间用药或患者体质弱就会有强烈的副作用,寒凉伤胃,会使患者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以及药物吸收减少降低疗效,再用就成毒了!
中医喜欢治疗,不喜欢药疗。还是因为要有偏性,在治疗过程中会伤及其他脏器或降低人体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是环境、社会、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治疗时注重整体。而药疗只能是治疗的一部分,也是对人体影响最大的医疗手段,所以能不用药尽量不用,通过改善患者生活习惯(饮食、作息时间、工作环境等)、去除不利的心理暗示等医疗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用药可以比喻成国家用兵,必须三思而行,慎而又慎!
第3个回答  2007-10-11
不一定,,是药三分毒,也不是说药有毒,是说吃多的了没什么好处,

什么东西吃多了都不好的
第4个回答  2007-10-11
吃多了破坏酸碱平衡,即使是食物都不可以只吃一种,更不用说是药物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