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

如题所述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现今社会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我国当代社会新青年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想,如果一个人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其在工作竞争中的表现将极为突出,他的人生也将得到大幅度的延展。在社会高度发展,祖国将欲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年轻人必须具备这种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能力呢,其前提就是要达到一定的知识储备,并首先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动脑能力,超强的综合素质,善于总结归纳现象的本质。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单纯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学习生涯铸就良好的基石。

二、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演绎与归纳法

演绎和归纳是数学学习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其含义就是将特殊的数学问题逐步向一般规律类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法则、性质、运算规律,都可以利用演绎和归纳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2.分类与比较法


分类和比较,就是对数学知识加以整理并对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研究的学习方法,这种思维逻辑学习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综合与分析法

所谓综合和分析,就是将数学知识有关联的部分全部联系在一起,然后再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或得数学知识本质认识的教学方法。

4.概括与抽象法

概括和抽象法就是将同一类的数学知识进行规模的整合并且在众多的数学知识之中对其抽象的内容进行实际意义上的理解,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1.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成果取决于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充分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笔者在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因为小学的高年级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些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在逐渐的降低。所以,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要工作就是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改的的大环境下,这些先圣所倡导的的教育理念依然适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被动的学习都是不具备教育意义的。如果教师只是进行压迫式的灌输学习,那么学生只会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基本的教学效果都不能达到,就更不必提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了。再者,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极强的叛逆心理,教师如果一意孤行的采用压迫式的教学方法,必然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数学的教学实际中,一定要采用疏导式的教学,尽可能的去引导,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2.创设教学情境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必须一句学生的年龄,性格,以及理解能力的高低来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唤醒学生对于学习的热忱,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的探索数学世界,感受数学世界带给他们的快乐。教学实际告诉我们,利用设置情景来进行教学工作,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的讲解更为透彻,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的扎实。因此,合理的创设情境,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也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得以培养。创设情境,就如同任务型教学法,由教师布置任务,将学生置于将要进行的教学任务中。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教师最后总结,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3.鼓励学生质疑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在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注重的应该是发现式的学习,而不是结论性的学习。结论性的学习不过是知识的灌输,其实际是十分不堪的。因为数学本身就不是一个定式。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过程,这不是一张成绩单就能告诉我们的。启发学生多思考,多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否定结论,并大胆印证,这是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

4.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学的主体已经由教师转换为学生,传统的灌输形式的教学已经不符合当代的教学潮流。如果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就必须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将新时代的教学方法合理的应用在教学实际之中,打破传统思维的定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5.确立教学目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要在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就必须要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因为数学的学习是抽象思维的理解,不能硬性的进行灌输,只有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驱使下,学生才能拥有最佳的学习状态,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性的消化。通过教学目标的确立,学生可以明确的掌握教学中所需要学习的项目,如此一来,就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准备中不仅要准备教案,还要再教学之前为学生确立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目标的确立,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学习四则运算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四则运算的学习中培养思维逻辑能力。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该对四则运算的基础以及运算法则进行明确的说明,让学生进行理解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成绩。在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6.重视学生的数学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工作中,实践是学生解决问题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起实践的意义,增加实践课程的密度。例如在新人教版教材中,学习《周长与面积》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教学过程中进行测量的实践活动,通过测量来对数学公式进行验证,学生就会对自身的测量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进行精心的设计,这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无形中,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使用先进教学技术

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很抽象的问题。例如,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死单元和第五单元中,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等,这些问题利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授课很难令学生理解。单纯的凭借学生的想象来进行教学,会使学生陷入思维的误区,并难以自拔。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动图课件或者是利用幻灯片来进行演示,提升学生学习的直观感受,那么,一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一定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8.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启发性的教学。教师通过交流给予学生引导,并激励学生继续探究,打开思维上的枷锁,最终解决问题。这些启发式的教学都具有通往抽象思维的路径,对学生总结归纳数学定律,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极大的提升了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禁锢,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最终得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5
1.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手段。
思维的深刻性既是数学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既要以学生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
2.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3.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二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三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