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在中国古代叫什么?

如题所述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

汉代戴圣编写的《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意思就是汤的有菜的使用梜来夹菜;

汉代史游的《急救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意思就是箸,也叫做梜,是用来夹东西的物品;

《礼记》中郑玄注“梜,犹箸也”,意思就是梜,也就是箸;

清代吴敬梓创作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写有“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

扩展资料:

使用方法

正确拿筷子手势和使用方法并不唯一,但是都大同小异。上面的筷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下面的筷子要固定,只动上面的筷子,然后夹住食物,这点很关键。两根筷子头部合起来,筷子尖对准,很容易就能夹起吃的东西。

使用的礼节

1、夹起食物之后,不应该放回盘碟。

2、赴宴的时候,不应提前于主人动筷子(汤匙亦然)。

3、在用餐过程中,已经举起筷子,但不知道该吃哪道菜,这时不可将筷子在各碟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在菜盘上来回的转而却又不夹菜。

4、在席间说话的时候,不要把筷子当道具,随意乱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点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轻轻地放下,尽量不要发出响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筷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10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
第2个回答  2012-05-01
筷子文化知多少

————有关筷子文化的问卷调查

您好,能打扰您宝贵的一点时间做个调查吗?

总所周知,筷子是东方人所特有的,或者说是中国人所特有,

那么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对于筷子到底了解多少呢?

下面有几个问题,希望您能回答一下,谢谢.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15-25岁 B.20-35岁 C.35岁以上

3.在家是否使用筷子?

A.是 B.否 C.偶尔

4.一般出门旅游会使用什么餐具?

A.自带筷子 B.一次性筷子 C.其它

5.对于使用一次性筷子持何观点?

A.坚决反对 B.没什么不好的 C.支持,使用方便

6.一次性筷子导致树木被大量砍伐,环境被破坏,在带来方便的同时更带来危害,为保护环境,你有何看法?

A.保护环境,抵制一次性筷子

B.随便,大家用我也用

C.保护环境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照样用

7.你是否知道筷子的起源?

A.知道 B.清楚一点 C.不清楚

8.你是否知道使用筷子的禁忌?

A.知道 B.清楚一点 C.不清楚

9.在当今西方刀叉文化横行的时代里,你比较喜欢哪种文化?

A.支持筷子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支持西方文化,追求时尚潮流

C.持中立态度

谢谢您此次的参与!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
历史记载,大概3100多年以前,我们就已经有了象牙筷子,《史记》记载:“纣始为象箸而箕子怖”,殷纣王是殷代末期,纣王因为他很奢侈,他把大象打死以后 ,把象牙锯下来做筷子,以显示他的豪华的气概,这是我们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双象牙筷子,这算起来,已经有3100年,就是公元前1100 多年,已经有了象牙筷子。但作为历史来说,他并不是中国的第一双筷子,而仅仅是第一双象牙筷子。
根据研究,我国筷子的历史还要前推1000年。我们最早的筷子是竹木筷,而不是象牙筷。我们的老祖先为了方便捞煮熟了的事物,就在原始森林里取下树枝,在陶锅里而捞菜,在捞来捞去的过程中,逐步逐步产生了筷子的雏形。这个最原始的筷子应该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并不象我们现在这么有规则。等到了"纣始而象箸而萁于怖"时候,筷子已经形成了,粗细长短都相同了,这样说来,我们中国有筷子的最早的雏形一直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
远古的时侯,筷子多是就地取材的树或木棍、天然的动物骨角,原始社会末期是修削后的木筷或竹筷。夏商出现牙筷、玉筷。春秋战国,庄重古朴的铜筷铁筷,汉魏六朝,光亮秀丽的漆筷、精致名贵的银筷和金筷出现。近来,质料各异的筷子名目繁多,有象牙筷、犀角筷、乌木镶金筷和各种玉筷。

在我国的唐代,银制的筷子是最出名的,因为金筷被皇家所垄断,别人不能再用,但是银筷却可以,一般大户人家都用银筷。自唐代产生了银筷之后,到现如今银筷仍然很流行,有流传说,银筷子能够验毒,那有毒的东西用银筷子插进去以后,原来的银白色发黑。
说"筷"字

说到筷子,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国有历史记载的就已经有3100年了。筷子的“筷”字是怎么发展演变过来的呢?它为什么叫做筷子呢?筷子这个词,在汉语里有关的读音就有三个,要说字最少有六个,常见的是箸,一个竹子头一个或者的者,这个字还有个异体字,就是住旁边在加个木字旁,这个字最早在说文解字里就有记载,讲的就是吃饭的工具。
南北朝出了一部楷书字典,叫《御监?》里边有个字,读音呢跟箸一样,但写法不一样,写法是一个竹子头,下面一个帮助的助,这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那个箸字念是念住,可是你要想他表示什么意思呀,从形体上不大容易看的出来,同样是这个读音,写成了帮助的助呢,就能看出点儿名堂来。好象是跟我们生活当中能起点儿帮助作用的东西有关,音没有变,写法变了,表现的意义比原来要多一点,这是很有意思的。
筷子在我国可谓是历史悠久,但筷子这个词以及发音,却只有几百年的时间,从这里到是可以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们中国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他往往要赋予一些观念上的东西。比如:结婚的时候要送给新郎新娘枣呀,栗子呀,意思就是早立子,希望他们能早生贵子。这在民间叫讨口采,从箸发展到筷也受到这种讨口采的影响。
明代有一部书,说现在的吴中,也就是现在的江浙一带的土著,这个箸就不叫箸,叫筷子。原因是因为江浙一带的人撑船的多,船户人家撑船有很多讲究,有很多忌会,说这个箸跟停住的那个住字同音,撑船的人总想着一帆风顺,住不走,这不就挺麻烦的吗?就把这个箸改成快,快快的走,那么词变了,发音变了,字也变了,还是竹子头,不是者了,是快慢的快,我们现在的筷子的筷其实就是一个方言字。
筷子的种类
筷子看起来简简单单,灵活小巧,却质料各异,种类繁多。中国历史上的筷子就有100多款,我们现在常用的有木头的,竹子的,密胺的。但有更多的筷子是我们不常见的。

其实中国的筷子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他们是竹木筷,金属筷,牙骨筷,玉石筷,化学筷。
第一种主要是最原始,最普及的,一直到现在还是很流行的——竹木筷,比如说天竺筷,南竹筷,湘妃竹筷,这些都是竹子做的,最普通的就是毛竹筷。木制的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楠木筷,冬青木,还有红木,在清代的时候最热门的是乌木,在红楼梦里面王熙凤陪刘姥姥进大观圆时,她原来给刘姥姥用的是镶金的象牙筷子,刘姥姥用不来,就给她换了乌木的筷子,叫乌木三镶箸。
金属筷,从青铜筷算起,还有金筷子,银筷子,铜筷子,铁筷子,现在发展到不锈钢筷子。牙骨筷,牙骨是指象牙以及野兽的骨头,野兽的骨头有牛骨头,有骆驼骨头,北方的大部分用骆驼骨头做筷子,还有大象的骨头等等。 第四大类玉石筷,玉有汉白玉,羊脂玉,有翡翠,慈禧太后用的筷子的翡翠的,翡翠镶金的。还有一大类就是我们现在最年轻的化学筷子,密胺的,塑料的……
还有许多我们今天不常见的棕竹牙帽箸、乳帽镶银象牙箸、乌木镶银箸、虬角镶金箸。等等都可以归到这五大类中。 筷子是我们国家发明的独有的餐具,也是世界所公认的非常巧妙的工具,他还有十多种功能,搓,播,拌,撕,……,可以说他把勺子的功能都代替了,除了舀汤不行,它都能代替。
在我国有的地方还有一种筷子舞。是在婚礼,或喜庆欢宴的时候表演的一种舞蹈。用筷子敲打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处,击打的同时肩部环绕耸动,腕部灵活翻绕,敲打声轻脆,节奏鲜明,情绪热烈。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为经常上演的舞台节目。
苗族有一个铁筷王,他的一支插在腰后边,必要的时候,他可以拔出来,拔出来,不是为了吃饭,是作为武器的,所以他叫铁筷王,这位大蓉县文化馆的同志来给我讲,他有本事到什么地步,就是有一次,他是反对清朝的,那么人家清朝官府派人刺杀他,有一次在饭店里吃饭,吃放的时候,他拿着铁筷子吃,人家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听到有声音进来,他马上把这个铁筷子拿出来,外边飞镖已经进来了,他一夹把这飞镖夹住,夹住以后,形容他的功夫好到什么地步呢,然后他把飞镖这么一甩,相反把窗户外面的哪个刺客刺死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