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主管

如题所述

财务主管在财务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就财务主管在事业单位如何尽职尽责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科学编制单位财务预算计划
我们知道,事业单位根据其性质不同分为全额预算拨款单位、差额预算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不论何种性质的单位,编制好财务预算收支计划是财务主管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财务主管要充分认识预算计划的重要性。因为,第一、预算编制完成后,要通过单位领导、财政部门、人大机关的审核把关,其编制的好坏从大的方面说会影响政府的形象,从小的方面说会影响本单位的正常用款。第二、财务收支预算是保证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资金预测,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单位的财务管理的成果。要编好财务预算收支计划,应做到:
(一)财务主管必须对单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财务状况的过去、本年和以后年度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财务预算收支计划是单位工作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编制好计划规定资金流动情况,有利于根据单位完成各项工作的需要组织、筹措安排相应的资金来源。编制可采用因素分析法、零基预算法、趋势分析法、滚动计划法等常用方法。同时还可以引进、借鉴国外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的原理与方法。
(二)由于财务预算计划是事业单位以货币反应的综合性计划,所以编制时还必须广泛听取单位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要收集各部门的资料,汇总后交领导和职工讨论,反复进行协调与平衡,不断完善。只有利用各种科学方法编制出来的财务预算收支计划,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合理制定单位的财务政策
事业单位财务政策是基于发展规划与全体干部职工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根据国家有关财务、财经法规、规章制定的。它不仅是指导单位理财行为必须沿循的轨迹,而且也限定了财务活动运作的方式、权责利关系的准则以及必须达到的财务质量、数量标准,是控制与督导单位整体利益和职责能够顺利履行的核心保障。这些政策的制定要求财务主管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使政策趋向合理化。
三、有效实施单位预算控制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出发点都是立足于单位管理与效益的增长,预算管理的这种定位使预算目标更加明确合理。而财务管理则居于整个活动的中枢地位,从业务开展、成本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的制定实施,还有其他各项管理工作,都无一例外地与财务部门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财务部门是预算管理的中坚力量,它起到不可替代的、综合保障与资金运动的统筹规划及全面控制的作用。而财务主管又是财务部门的核心人物,对预算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效实施预算控制,是财务主管应尽的职责。
四、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是事业单位的命脉,单位的各项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财务管理则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作为财务主管,加强资金管理是他的重要工作。为使单位最经济有效地用好、用活资金,财务主管必须正确筹划和测算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同单位的重大决策都有直接的联系。现金流量估计、筹划得当,单位就可有效地运用各项资金,保证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从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估计筹划不当,则会降低资金的利用效果,或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财务状况恶化,阻碍单位的正常工作。所以,在当今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财务主管必须具备合理估计现金流量的能力。
在估计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若单位在投资过程中发生现金流出量大于现金流入量时,财务主管就应履行融通资金的重要任务。在进行实际融资时,要综合考虑借款数额、借款条件、放款者的服务质量、借款利息的高低,是否可享受国家的政策性贴息优惠、以及还款的期限等。权衡优劣,选取最优对象,适时借入资金,使单位的流动“血液”不至中断,保证单位投资活动的正常进行。
由于季节性、周期性等因素的影响,单位的资金有时也会出现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的现象,即:现金有积余或过剩。这时,财务主管的工作重心就是充分估计过剩现金的数量和时间,为此种资金找到最好的、最为合适的短期投资机会。如选择信用程度较高的、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或委托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以及进行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其它短期投资。只要这些投资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较高的收益,且所涉及的风险又比较小,那么这些短期过剩资金就完全可以灵活调度和充分利用。如何调度,怎么利用,这其中的技巧,财务主管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
五、强化对资产的管理
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等,是事业单位以实物形态存在、能用货币计量的劳动工具,是财务支付货币、设备管理部门主管、使用部门领用的结合体,它运行的好坏取决于平时人们对它的维护和保养。作为财务主管,必须经常督促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爱护和管理好资产,并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盘点,以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同时,在单位内部必须实行资源共享,以防止一个部门的设备闲置,而另一部门又要买设备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以达到减少支出的目的。
六、对领导的投资决策提供预测和分析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地进行各种投资活动,如兴建办公楼、购置办公设备等。无论哪一种投资活动,财务主管都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对投资项目的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依据本项目建成后的预计收益来测算单位的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净收益,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预测、分析,向领导提供客观全面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数据资料,使领导的投资决策真正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并切实可行。总之,既要考虑项目建成后给单位带来的投资回报,又要考虑该项目给单位带来的投资风险,以便在报酬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实现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
七、协调各种财务关系
单位的资金运动是以货币反映的各种财务关系,触及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作为单位的财务主管应能较好地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与财政、税务、银行、物价、审计及其它等外部单位,还是单位内部财务部门与领导、其它部门、职工等的错综复杂关系,最终都要归结到财务主管身上,需要财务主管加以协调。协调的水平如何,则取决于财务主管的素质。由于财务主管担负着单位的资金筹集、运用、投资、分配等全盘的资金管理任务,同时还从事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资金核定、分配、结算、考核等工作,处于各种财务关系的关节点上,各种财务上的矛盾都会在这一环节上反映出来,同时又不易被别人所理解,这时,更需要财务主管运筹帷幄,化解矛盾,达到圆满完成其工作职责的目的。
八、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财会人员专业水平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和财务主管一般是同一个人,此人即要从事一般的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如审核原始凭证、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向外界和单位领导报告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又要利用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的有关数据,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比,为单位领导提供有关价值管理方面的实际执行情况、预测和决策所需的有关数据。因此,其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数据的客观真实。作为财务主管,要把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和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财务制度不断更新的年代,一定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财务部门全体人员学习。特别是对最新的财务制度和财政、税务、物价等部门下发的关于财务会计方面的规定,要勉励他们自觉地学习,以提高专业水平,从而把单位的财务工作做的更好。
上述八项工作,是财务主管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全面具备和掌握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财务主管提出的具体要求。一个称职的财务主管,必须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成为单位领导管理和决策上的得力助手,从而尽到一个事业单位财务主管应尽的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10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端正思想态度。
  密切联系客观实际,坚持用科学、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知道自我修养,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同时还要认真学习财经、廉政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
  (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策法规水平。
  会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政策性强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的法律法规,领悟法律法规的主要精神,掌握各种财务管理技术方法。比如,加强会计法规、公司法、证券法、税收征管法的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法规水平和合理运用法律手段处理会计事务的能力,采用合理避税手段,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国家利益和单位的利益中找到平衡点。只有依法秉公办事,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财会人员的监督任务。
  (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遵纪守法。
  第一,要增强会计职业修养,树立崇高的会计职业理想。会计人员要正确认识会计职业的重要性,自觉增强职业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会计职业理想,自觉遵守和维护会计职业道德。
  第二,财务管理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出勤制度,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既要抓好职责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工作,又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财务管理,加强纪律监督,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对违反纪律、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第三,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必须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第四,注重遵守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运用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交通系统会计电算数据化、资源共享化,促进交通财务管理规范化、科技化、效率化,以达到加强交通运输业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管理工作的目的,为全面完成各项交通工作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首先,要结合部门、行业特点和业务工作实际,抓好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其次,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而且要掌握与经济活动有关的金融、税收、法律法规等其他知识,要有财务创新理财理念,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同时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感,承担起理财的主导作用。最后,还要进一步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加速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总之,财务会计人员要着力提高自身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要认真落实《会计人员继续暂行规定》,做好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年检审工作、会计人员继续再教育工作,保证持证上岗,努力提高交通系统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技能水平。
  同时要自觉地搞好三个转移,一是财务会计人员要从单纯的核算向全面参与单位的决策转移,二是要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时分析方面转移,三是要从单纯的会计管理向全面的财务管理转移。为此,单位负责人要主动让财务人员介入交通事业的宏观管理,参与交通事业一线工作,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在本单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而财务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财务管理的形式以及操作技能都在不停地变化、不断地更新。这使得财务人员处于一个终身学习的环境中,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深造,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一位交通局的财务工作者,要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总的一个原则是保证局财务工作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保障工程建设的正常施工和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局财务工作,做到底清、真实、准确,不出差错,不留后遗证,跟上国家财政的步伐,与时俱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