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哪两个朝代的皇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无聊,读番中学啦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旧称紫禁城,始建于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建成于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 故宫现存房间八千七百余间,四周围绕高约十米的城墙和宽达五十二米的护城河。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遗产」。
明及清两朝代 chiculture/index?file=topic_description&old_id=1206 明成祖的营建 明建文四年(1403年),以「靖难」 为名起兵的燕王朱棣攻进京师南京,从侄儿手中夺得帝位,即位于南京,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即位后,升北平为北京,兴工营建北京宫殿,以作巡幸居所。同时,遣大臣负责采伐木料,烧制砖瓦,为建造更大规模的北京宫殿建设作准备。 建工程全面展开。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紫禁城为核 心的宫殿建筑基本告竣。建成后的紫禁城周长3公里,城高10米。外有护城河环绕,四角有造型美轮美奂的角楼高耸。宫城四面开门。南为午门,北为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紫禁城的前部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主体,是皇帝临朝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文华殿和武英殿为左右两翼,紫禁城的后部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以乾清宫、坤宁宫为主体,东、西六宫为两翼。 北京宫殿建成后,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北京正式升格为京师,南京成为陪都。紫禁城由此成为明朝皇帝居住、理政的场所。 满清入主后的改建 顺治元年(1644年)9月,清顺治帝抵北京,宣布即皇帝位。从此,紫禁城成为清代皇帝居住、理政的场所。 清统治者入主中原,百废待兴,初无足够财力在紫禁城内大兴土木,只是对原有宫殿择其重要者进行了恢复性重建、有限的改建和更名。顺治二年(1645年),重建了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并将三殿的名称分别更改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人为避康熙玄烨名讳,又改玄武门为神武门。各门的匾额,以满文、汉文书写。 清室对宫内的部分建筑,据满族风俗进行了改建。顺治十三年(1656年),仿盛京清宁宫,对坤宁宫进行了改造。窗户改为外糊窗纸的吊窗,西部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中部改为祭神和吃肉的地方,东部则成为皇帝、皇后成婚的洞房。 在清朝国力相对强盛的乾隆朝,紫禁城内开始大兴土木,新建筑和宫殿群相继落成。乾隆三十九年(1734年)建了文渊阁,其后建了箭亭。从乾隆三十六年(1731年)开始,乾隆帝为归政后颐养天年,用了5年时间,在外东路兴建了太上皇宫殿和乾隆花园(即宁寿宫花园)。此外,乾隆朝还在宫内建立起许多佛堂。其中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雨花阁,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堂。
故宫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天安门广场北面,曾经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它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罕见的大型宫殿,占地72万平方公尺,于明朝皇帝朱棣迁都时开始建造。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的朝政场所。故宫的建筑古雅富丽、布局紧凑,堪称宫廷古典园林的典范。紫禁城一共有房屋9999间半,每间房子各睡一天就需要28年时间,但实际上历代的宫殿主人经常用到的只不过是朝堂、书房、卧室而已。
明、清两代,是24个皇帝的皇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