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后立即生效吗?生效的概念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合同签订后是否立即生效: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起就发生法律效力。但是,有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规定,某些种类的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能生效。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订立合同后,这个合同就不能马上生效,当事人必须按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到有关的部门去履行批准或者登记等手续。合同经过了批准或者办理了登记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



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

3、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

4、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合同订立后不一定立即生效,有些需要登记后生效或是附条件生效等等。

拓展资料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4

一般来说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起就发生法律效力。但是有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规定,某些种类的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能生效。

1.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只有当合同约定的条件发生成就才可导致合同生效,双方权利义务的内容才具有法律约束力);

2.附生效期限的合同(只有当合同到约定的生效期限后才会生效,关于合同的违约责任、救济才会发生法律上的意义);

3.需要行政审批的合同(某些合同需要行政机关的审批才有可生效);

4.实践合同(只有履行合同对应义务后合同才会生效,目前我国合同编中只有四种合同实践合同,分别是定金合同、质押合同、自然人借贷合同、保管合同),但是大部分的合同都是诺成性合同,就是说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合同就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2个回答  2022-01-10

合同签订后具有了法律效力,但是不是签字后就一定生效的。合同的签订和生效是两个不同概念。

一般情况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起就发生法律效力。

合同签订成立与合同生效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之间的联系在于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而且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这是合同生效的一般原则。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合同生效的概念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具备一定的要件后,便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换句话说,只要是符合法定生效要件的合同,便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并能够产生合同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果。

合同生效意味着双方当事人享有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承担合同中约定的应当履行的义务;

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一旦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寻求法律保;

合同生效后,对合同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第三人(包括单位、个人)均不得对合同当事人进行非法干涉,合同当事人对妨碍合同履行的第三人可以请求法院排除妨害;

合同生效后,合同条款成为处理合同纠纷的重要依据。

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条件,合同生效是当事人双方订立合同实现预期目标必然要追求的结果。

第3个回答  2022-01-06
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当然也有附条件或者附期限的合同,合同生效就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采纳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