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节选庄子原文及翻译注释

如题所述

秋水》(节选)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翻译:《秋水》(节选)    庄子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讥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它们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对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虫不可与它们谈论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局限;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浅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广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从尾闾泄流排放出去,虽然永无停止的时候,但海水却不见减少而流尽;海水不因季节变换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量器来计算。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

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凭什么能自满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蚁穴存在于旷野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小的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

人们用万这个数目来称呼物类,人不过占其中之一;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

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君位以此来博得名声,孔子谈论天下以此获得博学的美名;这两个人(伯夷,仲尼)的自我满足,不正很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