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家庭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如题所述

教育在世界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的教育以前是应试教育,如今正在向着素质教育的路上前进。中国和外国的教育相差很大,外国的家长对待孩子从小就是放养他们,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而中国的家长对孩子却是从小就手把手的管教,导致中国的孩子对于家长的依赖性极强,没有独立的本事,这样反而害了孩子。

一、只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看不到别人家的父母

没有孩子生来就有着“好孩子”的基因,大多数都调皮捣蛋,喜欢闯祸,真正让他的人生被贴上“别人家孩子”这样金光闪闪的标签的,是他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引导。很多家长都只看到了别人家的孩子,却没有看到别人家的家长。

二,过度教养,且是严重的过度教养!我们太在意孩子们能否成功了,因为把抚养孩子也当成某种形式的产品来开发,这就是当前中国城市父母最为典型的为人父母方式心理学谈教育误区。我是优势教养教练竹风爸爸,每年服务上千座家庭,在我的职业经历中,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中国城市的父母们对于自己的孩子,超过9成家庭对孩子属于过度教养!三,自我感动的付出

举个经典的“吃鱼故事”:母亲吃了一辈子鱼头,却在临终前告诉孩子,“其实我不喜欢吃鱼头,只是为了把鱼肉留给你”。妈妈委屈了一辈子,孩子也愧疚半生。在这种故事里,没有人是快乐的。

四、忽视情感交流

有一个比较内向的朋友曾跟我说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她说:你妈妈爱你吗?我妈妈说她爱我只是因为我是她的女儿,但是脱离了这层关系,她说她是不爱我的。后面她说了一些她妈妈平时几乎不怎么和她交流,两个人也很少聊天,现在她已经大学毕业上班了,可是就不爱回家,也不愿意和妈妈多说话。也许她一直都觉得妈妈是不爱她的吧。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有多重要,但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甚至酿成了悲剧。

心理学谈教育误区:你认为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都存在哪些问题?

① “回应”,即父母对孩子需求的回应程度。

心理学谈教育误区:你认为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都存在哪些问题?

② “要求”,即父母对孩子自身成熟、独立、承担责任的要求。

而在“要求”的维度上,有三种不同的过度教养方式,它们也常常与高回应程度同时出现:

第一种、高要求的父母:

为了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会为孩子制定一系列在成绩和表现上的规范,以及在最大程度上限制“不必要的”活动,他们还会不断提醒孩子做每件事情的时间点。

这样的父母要求孩子在本该拥有更多娱乐的年纪就取得非常高的成就,并会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施以奖励和惩罚。但他们的奖惩都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基于孩子真正的成长。比如,奖励往往是物质上的,而且与分数严格挂钩;不允许孩子在任何事情上失败或出错,一旦失败就会进行极严厉的责罚,比如施以暴力。

第二种、低要求的父母:

当“回应”和“要求”的程度都比较低的时候,家长会被认为是对孩子过度放纵。然而,当父母的要求过低(即不让孩子独立和承担责任),回应程度却过高时,就会陷入过度教养。

他们被称为“割草机父母”:为了孩子的成功,会随时赶在孩子前面,像割草机清除杂草一样,帮助他们扫清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这样的父母不惜一切努力想让孩子取得成功,但又不教会他们独立面对困难,不希望他们承担失败的责任。他们会在很多方面阻碍孩子作为一个个体的成熟,无论孩子长到多大,他们都以抚养低龄儿童的方式教养他们。

第三种、高/低要求混合型的父母:

有的父母是高/低要求混合型的,他们的心态和行为是矛盾的:在学业成绩、个人成就上对孩子有很高的要求;但他们又不鼓励孩子运用自己的能力达到这样的成就。

为了能够达到为孩子制定的目标,他们会帮孩子做出学校、专业、工作等一切选择和决定,在孩子的社交上也要事无巨细地帮忙,比如,有的父母听说孩子和同班同学闹了别扭,就会去学校找到那位同学,或者找到同学的父母沟通,以此来试图帮孩子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