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红眼病课后反思

如题所述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70型(EV70)或(和)科萨奇病毒A24型(CA24v)变种所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眼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另外接触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用具、儿童玩具、电脑的键盘等,或到病人接触过的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

个人防控措施
远离传染源发病季节尽量不去或少去易传播红眼病的公共场所,如理发店、澡堂、食堂、游泳池等;
避开传播途径:重点是眼部分泌物以及被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毛巾、手帕、脸盆;这些物品要严格消毒;
人与人不要握手,更不要与病人握手或密切接触;
病人应自觉的自我隔离,不与健康人握手及共用健康者眼药、食具及其他公用物品。
加强家庭个人卫生即使家庭内也不可共用毛巾、脸盆,最好流水洗手洗脸。
一旦发现可疑病人,要对病人可能污染的物品(如:桌椅、床铺、门把手、接触物体的表面、玩具、毛巾、水杯)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选用多种消毒方法以毛巾为重点:
①蒸煮消毒法——把毛巾先用开水煮沸10分钟左右晾干后使用;
②微波消毒法——将毛巾清洗干净,折叠好后放在微波炉中,运行5分钟就可达到消毒目的;
③高压蒸气消毒法——将毛巾放入高压锅中,加热保持30分钟左右,可杀灭绝大多数微生物;
④化学消毒剂消毒法——消毒剂可以选择安多福PVP-I消毒液或者安多福三氯消毒片,将毛巾浸泡在配比稀释好的溶液中15分钟,取出毛巾用清水漂洗,将残余的消毒剂去除干净,晾干后使用。

红眼病人的护理
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细心护理十分重要。
初期冷敷急性结膜炎初期时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相反,热敷会使眼球充血、出血加重,炎症可能扩散引起并发症。
避光避热为减轻不适,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少用眼。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
保持眼部清洁经常保持眼部清洁,细心地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液洗眼或眼浴,再滴入眼药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
防继发感染用抗生素眼药,虽然抗生素对病毒性结膜炎无疗效,但有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
常用的有0.25%氯霉素眼药水和红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不论眼药水还是眼药膏均应专人专用,以免交叉感染。
如果在家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如头痛、发热等,预示可能有并发症,应立即去看眼科医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6
预防原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对有“红眼病”症状的,要及时就医,同时要自觉自我主动隔离,积极治疗患者,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关系者也应与患者及时隔离、预防。患者所用毛巾、手帕、脸盆、眼镜等物品须经常消毒,并与健康人分开。
少儿、老人抵抗力弱,尽量少去人多处,并经常保持手、眼卫生,不与患者共睡。一旦与病人或其接触过的物品接触后须立即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在“红眼病”多发区下水前后可以预防性地滴一些抗菌、抗病毒眼药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15
传染病课后反思

古人云: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我想教师就应该是课堂上的指路人,应该是学生探索科学的启明星。
《传染病》是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2章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来自细菌的威胁;来自病毒的威胁,传染病。学生在自己的生活过程曾亲身经历非典、甲流、红眼病,所以书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贴合的比较紧密,上课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纠正和完善他们对传染病的认识,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生活方式。
分三大板块:
(一)、寻找传染病的源头:

从一小段关于流感的录像入手,让学生从录像中获取信息:知晓传染病的危害:比战争还厉害。
(二)、探究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利用生活中的传染病,研究传染病的几个环节:“
从哪里传染的、怎么传染的、致病的病因、预防方法”
让学生初步感受传染病传染的基本环节,将复杂的知识感性化,生活化。
(三)、寻找并验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紧接上面的知识要点: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根据该信息让学生自主寻找防控传染病的法宝。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课堂结束前,希望学生能将今天所学的知识整理好关于家中最显眼的地方,帮助家庭成员一起度过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争当家庭安全小卫士。

1、本节课拥有亮点。一是通过研究生活中的传染病感受传染病传染的基本环节,既可活跃课堂气氛,还可降低学习的难度,将复杂的知识感性化。
2、本节课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在课前设计调查表询问学生三个问题: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的?如何预防传染病?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能说出传染病的特点,但是对于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的,了解甚少,所以由此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
一堂成功的自然课,值得我总结的还有许多,值得我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也还有许多。我要争取在抓住今后的每一堂课,进一步精心锤炼,更快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节课通过对材料的引用和问题串的设计展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培养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有明显的成效。但是这种设计的不足是导致学生在课堂内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表达交流的时间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某些知识的巩固。本节课阅读内容涉及较多,学生课堂来不及完全巩固,应该有所调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