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借校园贷2万滚成20万,这种贷款抓住了学生哪些心理弱点?

如题所述

        校园贷主要有三类: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部分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贷款;二是P2P网贷平台,如名校贷、借贷宝;三是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提供的信贷服务,如今校园贷利滚利陷阱使得众多大学生受其陷害。之所以那么多大学生备受迫害,我觉得这种贷款主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
      一、盲目攀比心理。当今许多大学生为买i Phone  ,高档奢侈品,品牌服装等,在学生之间形成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和氛围,甚至有的学生支出远远超过了0自己所能承受的支付能力,从而导致其选择校园贷款,然而有的校园贷款利息非常高,利滚利导致其无法偿还巨额支出。

      二、贪婪心理。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贷款消费的理念已走进高校,现在的网贷平台打着“0手续费”、“免息”“低息”、“多分期”等旗号吸引大学生贷款,有的平台甚至只需要学生们填写下基本资料,拍下照片就放款,这使得那些生活费不是很富足的同学产生贪婪心理,想得到更多的钱,同时觉得自己有偿还能力,殊不知靠家长给的钱根本无法偿还自己所贷的款及其利息。

      三、超前消费心理。校园贷款抓住学生喜欢超前消费,或许分期付款让他们觉得很放心,过段时间有钱了再支付也不迟,可是东西必须提前买了,许多大学生抵制不住网上诱人的琳琅满目的物品,纷纷选择提前购买,校园贷也抓住了这个学生共有的通病。

      因此,部分校园网贷应该受到管理层的整治,及时取缔非法的校园网贷机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正确的消费心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2
前几天辅导员还召开班会跟我们警告了校园贷的可怕,尤其重点突出了裸贷的可怕性,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去碰这种普通吸毒的东西。前不久,新闻上也有报道,大学生无力偿还巨额利息自杀,以及自己裸贷抵押照片被公开后自杀的事件,本是花一样的年龄却因为贷款就这么逝去,怎么能不让人痛心?

而往往原则校园贷的都有一下的心理


一、攀比心理
女大学生上大学以来,学习已经不是她们唯一的事了,开始学化妆,各种化妆品,为了比美,花大价钱;为了穿的美美的,各种旗舰店衣服割肉买买买,很快就吃土;出去玩想配一个包包,又羡慕背着ysl等大牌包包的人,恨不得去抢一个过来。爱美的心催生了攀比心理,而理智只是在心里想想,但冲动的就开始寻求各种方法满足自己,所以放款速度快的校园贷就成了她们的首选,甚至不惜抵押自己的裸照去图一时的痛快。

二、侥幸心理
很多大学生贷款时会想,我先贷款去创业去投资很快就有钱还了,我先买,等手头松了再还上也未尝不可呀。但是往往这种看似乐观的侥幸心理让他们变得无所畏惧,忽略了利滚利高利率的可怕,等到两万变成了20万,后悔也来不及了。

三、心理不成熟
往往贷款只是一时冲动,只是觉得啊呀那个好看我要买,啊呀我贷的又不多没什么大事吧,就不去研究这个贷款机构的真实信息和相关规定,一个头脑热就去了,完全不知道应该跟父母商量一下,完成严重后果才知道找父母。

校园贷,是一种变相的高利贷,希望大学生们能够理性行动,拒绝校园贷款,以免把自己推向无法后悔的深渊。
第2个回答  2017-05-21

校园贷,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危险的东西,答主建议,如果不是正规平台的贷款,学生党还是不要去接触了。

校园贷款分很多种,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答主认为,这三种贷款基本上涵盖了学生各个时期的需求,对于女学生来说,贷款的主要原因是用于购物了,很多人不会去贷那种直接提现的款,但是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已经很大范围的覆盖学生群体了,抓住学生想要购物却囊肿羞涩的心理。

创业贷款,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每年上百万的毕业生找工作,很多毕业生苦于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便开始创业,加之,国家政府也重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需要本金,这样的创业贷款,银行也会予以办理,所以深受大学生欢迎。

当然了,贷款还是谨慎为好,各种因为贷款还不起而自杀的也是有案例在前的,当然还有裸贷走向歧途的,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大学生的物质欲望比其他年龄段的人要高,很多坏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会使许多大学生一步步陷入泥潭。

不过,淘宝的分期购还是给学生很多便利了,每月的压力变小了,如果学生党想入手一个大件可以考虑分期。


第3个回答  2017-05-21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据调查,校园消费贷款平台的风控措施差别较大,个别平台存在学生身份被冒用的风险。此外,部分为学生提供现金借款的平台难以控制借款流向,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

校园贷款为何屡禁不止,又是什么给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动力。说到头来,还是大学生的虚荣心和过分消费。

近年来,学生因向校园贷借款而背负上巨额欠款的新闻屡屡被爆出,学生因还不上欠款辍学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可是,很少的一笔贷款为何能滚到如此大的金额呢,要知道,其实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很淡泊的,他们只关心能不能借到钱,而完全不考虑贷款的利率,有新闻说有的校园贷款利率高达1300%,当然现在网络贷款平台的国家监管不力也给了这些贷款平台一线生机。

而且这些贷款平台也是抓住了学生虚荣心强,法律意识淡薄的把柄,一步步的把他们拉向这个无底洞。有记者向多个放贷公司暗访咨询贷款,发现其中不仅平台多、渠道多,而且利息、手续费惊人,并且对于逾期利息和违约后果多含糊其辞。

怎么样可能杜绝大学生一步步走向校园贷款的深渊呢,当然,学校的教育和监管以及有关部门对这些贷款平台的检查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