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为什么被英法联军破坏

如题所述

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本性和政治事件。
一方面,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另一方面,是当时政治事件导致了英法火烧圆明园。1896年英法联军以更换条约为名进逼北京。当英法联军在天津和通州时,清政府与其有过一系列的外交谈判。通州谈判时,英方派代表巴夏礼率领39人参加,清政府答应英法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但在枝节问题上却是寸步不让,在巴夏礼面见皇帝“跪与不跪”这一点上争执不下。
钦差大臣全权谈判代表载恒说:“按中国礼制,见皇帝必须跪拜。”巴夏礼说:“我不是中国的臣”。争辩既久,相持不下。清政府接到谈判通报后指示:“必须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予许可。”巴夏礼拒不接受,扬长而去。后来清政府扣押了巴夏礼一行39人,押回北京做人质。清政府认为巴夏礼是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于是期望巴夏礼就擒可以使英法联军群龙无首,但事实并非如此。
巴夏礼一行39人被扣押后,英法联军迅速进军,兵临北京城下。炮火中皇帝和嫔妃仓皇出逃。圆明园落入侵略军之手,接着是连续两日的抢掠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三天后,皇帝的弟弟奕忻被迫向英法联军交还人质。尽管巴夏礼等人最后并没有被处死,但在被监禁的39人当中,已有21人被虐待致死,其中《泰晤士报》著名记者被“大卸八块”。
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被彻底激怒。额尔金提出:“圆明园乃清帝最宠爱的行宫”,“只有焚毁圆明园,最为可行”。于是英军焊然下令火烧圆明园。他们在圆明园内清帝临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指挥焚火行动,三千五百余名英军从南面、一些法军从北面开始在圆明园内到处纵火焚烧。据说,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为了照顾清朝王朝脸面(当时英法正与清方谈判《北京条约》),才另外选择了圆明园。
由此可见,巴夏礼事件最终导致了火烧圆明园惨剧的发生。但也有人认为,即使没有巴夏礼事件,英法联军也有可能火烧圆明园,“虐杀俘虏”只不过是为自己的罪行找的理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6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破坏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 清朝违背了国际礼仪和外交手段。清朝在和英法联军进行谈判时,并没有充分利用外交手段,而是采取了一种强硬的姿态,这使得英法联军认为清朝并不愿意履行国际义务和承诺,从而导致英法联军对清朝失去了信任。
2. 清朝对于领土的要求。清朝在谈判中提出了领土要求,希望能够保留一些土地和财产,但是英法联军认为这些要求过于苛刻,无法满足。这也导致了英法联军对于清朝的不满和愤慨。
3. 英法联军的侵略和报复心理。英法联军在当时是一种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对于清朝的抵抗和不满感到愤怒和报复心理,因此采取了侵略行动。
4. 清朝内部的政治斗争。清朝内部存在着一些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这使得清朝内部的政治局面十分复杂和混乱,这也为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提供了机会。
总之,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清朝的外交策略、领土要求、内部政治斗争以及英法联军的侵略和报复心理等因素。这一事件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18-12-03
归根结底是清政府昏庸无能导致的,十九世纪以来,英法等列强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政治上已经慢慢朝现代民主社会过渡,而闭关锁国的清政府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社会裂痕逐步扩大,列强一方面要开拓海外殖民市场,巩固本国执政基础,一方面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野心,这个时候昏庸无能的清朝就成了列强的鱼肉,任人宰割,所以,圆明园被破坏,也在情理之中了。
第3个回答  2018-12-03
因为清朝朝廷自康熙开始闭关锁国,造成夜郎自大,对清军火器发展不重视,打仗的观念落后,慈禧太后的不抵抗政策,才被英法联军破坏了圆明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