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章衡是何许人也,其诗句平平,为何却能力压苏轼,而苏轼对他也心服口服?

章衡是何许人也?

章衡和苏轼是同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当时的殿试章衡得了第一,状元及第。在以后的仕途中,章衡也展示了惊人的执政风采。

欧阳修剧照



苏轼的辞赋放在现代来说绝对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殿堂级著作,但为什么当年的科举考试他会败给章衡呢,章衡在后世的名气不算很高,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为什么他能让苏轼心服口服呢?苏轼是古代著名的考霸,三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公元前1056年,是苏轼参加科举考试的一年,在这次考试中,大主考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而主持科举考试的考官是宋诗鼻祖梅尧臣,可谓是历史上最高配的考试了。

苏轼剧照

最后因为它产生了三个文学大家,分别是苏轼苏辙和曾巩。这次科学考试不仅出现了这些诗词人才,还出现了两位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程颢和张载。但这次科学考试的状元,大家一定想不到,他不是这些人才之中的任何一位,而是到现在都名气不大的章衡。章衡不只是在成绩上艳压群芳,在政绩上也名声斐然。他干练的官绩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表扬。

苏轼剧照

宋神宗称赞章衡“资识敏明,器度凝远博雅”。宋徽宗称赞他“内德温纯,外容庄重,翰苑词宗,国家梁栋,幼学壮行,明体达用。”在出使辽国时,比赛箭术他箭箭中靶,让辽国皇帝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为官一任,他造福四方,守护百姓的权益。另外, 西湖著名的苏堤,就是章衡帮助苏轼建造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8
962年前的那场科考(嘉祐二年),大概是两宋最有意思的一场科考了。那一年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和梅尧臣,两位都是文坛巨匠。那一年的考生中有5位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苏轼、苏辙、曾巩、程颢、张载,前三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后两位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就是这样一场规格的考试,却出现了一个不小的岔子。这就是后世熟知的苏轼被欧阳修错判,当年欧阳修看了苏轼的卷子惊为天人,但又觉得这可能是爱徒曾巩的,为避嫌所以没把这第一给苏轼。后来为了这件事,欧阳修还曾专门向苏轼道歉。然而欧阳修评卷的只是会试,虽然苏轼没拿到第一,但后来他与其它才子一起都进入了殿试。所谓殿试就是皇帝亲自考查,第一名被称为“状元”。在这次殿试上,皇帝亲选出来的状元不是以上5位牛人,而是一位叫来自福建的才子章衡。能力压苏轼曾巩在这样一场科考中当上状元,这位早前没有名气的章衡水平到底如何?章衡平生只有一首诗存世,诗名《送程给事知越州》。
《送程给事知越州》北宋.章衡雅留威爱在南昌,又拜新恩指旧棠。一节帝颁严使旆,十州人喜拥壶浆。彯缨自结凝旒眷,揽辔思澄插笔乡。刘晏有材将大用,豫章楼上急飞觞。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题来看是为送好友任越州知州所作。在诗中章衡写道对方新任,这是一件令十州人都欢欣鼓舞的事,而对方也将会在越州一展抱负,成就一番事业。全诗无论是粘对还是格律都是极工整的,而且引经据典也是信手拈来,看得出这位章衡确实是有水平的。
但是这样的水平与苏轼相比确实差了太多,就算和曾巩和苏辙相比也是要落下乘的。他能当上状元要么就是当时考场上超水平发挥,要么就只能说皇帝的喜好确实和一般人不一样。
章衡虽然写诗水平一般,但苏轼对他却是很服气的。苏轼评价他时却说:“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这又是为什么呢?章衡字子平,关于他的家世背景史书并无过多记载,想来也是家世平平。1057年当上状元后,他历任长史、汝州、颍州。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发现西湖淤积严重便有心治理,当时他就曾写信向章衡求助,在信中苏轼恳切地求对方分享经验。而苏轼求助的原因是因为章衡在任真定府时,曾主持修20多丈河堤,对治水他是很有见地的。后来苏轼在他的帮忙下,建成了苏堤。而后章衡出使辽国,当时辽主看他是一介文人,便有意让他下不来台,在酒宴时提出射箭助兴。章衡当仁不让,连发几箭,箭箭破的,令辽主对他刮目相看,也为北宋保住了颜面。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状元章衡虽然名气不如苏轼曾巩等人,确也是位人才。而苏轼错失状元后,也并没影响他的名气,他对章衡的夺魁也是服气的。追答

而后章衡出使辽国,当时辽主看他是一介文人,便有意让他下不来台,在酒宴时提出射箭助兴。章衡当仁不让,连发几箭,箭箭破的,令辽主对他刮目相看,也为北宋保住了颜面。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状元章衡虽然名气不如苏轼曾巩等人,确也是位人才。而苏轼错失状元后,也并没影响他的名气,他对章衡的夺魁也是服气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6
章楶,字质夫,是北宋著名词人,同时也是苏轼的好友。章楶曾写过一首《水龙吟·杨花》,深受苏轼的赞叹。苏轼在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的第二年,依照这首《杨花》的原韵相和了一首《水龙吟》,而这首水龙吟一出,不仅超越原词,更是成为了苏轼婉约词中的代表词目之一,甚至被评为“千古咏物第一”。
第3个回答  2019-10-29
章衡曾经是科举考试的胜出者,当年有很多文人取参加比赛,但最后却是章衡拿到了状元,并且对仗工整毫无挑剔,这也让苏轼对他心服口服
第4个回答  2019-10-26

张质夫原作也不差,名气不如东坡而已。

仔细读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