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称《二十四孝图》为愚孝?

除了《二十四孝图》之外,鲁迅还批判过哪些古代文字和图画?

因为《二十四孝》中却是有不少故事在愚孝的范畴之内,属于封建糟粕,孝顺父母是好事,但是愚昧之“孝”反而使孝变了味。

那么为何说《二十四孝》的愚昧之“孝”呢?我们拿那里面的一些故事来讲一下为何是愚孝。在《二十四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家境贫穷,养不起生病的老母,但是“孝子”为了完成自己的“孝道”便要将自己刚刚出生的幼子埋掉,以减少家中的开支来更好的照顾自己的老母,但是“孝子”最终孝感天地在院中挖出了父亲留给他的金子,最后既不用埋儿子也能照顾母亲“孝名”也被人传颂,这就是《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子》。试想一下郭巨没钱第一个想到的是埋儿子,如果并未挖到钱那么郭巨的幼子,那个有着无线青春的孩子就早早的葬送在泥土之中,即便是长大里再次听到这个故事的,幼子心中会做何感想,再者没钱想到的不是赚钱而是埋子,若是“孝”有一天威胁到郭巨自己的生命时,郭巨会不会再一次想到埋自己的老母呢?

除了《郭巨埋子》外,《卧冰求鲤》给人的也是愚孝之感。孝顺的儿子因为生病的母亲想要在冬天吃鱼,便跑去河边爬在冰上妄图将河冰融化,最后他的孝顺感动了鲤鱼,鲤鱼自己跳出冰面,被儿子带回给母亲吃掉,而吃掉鱼的母亲也很快的好了。这个故事看完简直让人控制不住的吐槽,大冬天暖河冰不被冻死,也应该是“危险动作,请勿模仿”,如果河冰真的裂开了那么后来的剧情也应该没有了,明明可以找擅长捕鱼的人在冬季帮忙凿开冰面网鱼,却要卧在冰上守株待兔等鱼自己跳出来,如果鱼一直没有出了,儿子一直在河上卧冰,那么重病的母亲得不到照顾后面又该如何?

因此这样的故事宣扬出来的孝又怎么可能不是愚孝,宣扬孝道是好事,但是也要以正确的内容去宣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5
鲁迅认为读《孝经》不能愚孝
 除了之前讲过的《戏彩娱亲》那则故事,鲁迅还十分反感《郭巨埋儿》这个故事,并加以评判。他说:“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郭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像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
  鲁迅还曾谈到自己读了以后的那番感触:“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
  鲁迅还将自己的心境往深里叙说:“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鲁迅还说:“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这些都是很深刻的见解。
  鲁迅之评论让我们学到的智慧是,读《孝经》、《二十四孝》等,都应当具有“四不”之睿识:一是,不能“愚孝”,愚昧做孝子,不是真孝子。二是,不能“愚读”,不能愚昧地读《二十四孝》,还有如《孝经》等。三是,不能“愚信”,就是不加独立思考地相信所说的一切,甚至那些“孝感”的东西。四是,不要“愚传”,愚昧地不加辨析、不顺人情、不合时宜地宣传与传扬。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图》,专门谈到“孝”这一问题。
首先,鲁迅的评论中,传达出《二十四孝》在当时极其普及的信息。如鲁迅得到的《二十四孝图》,就是“一位长辈的赠品”。这说明当时在给儿童的礼物中,常见的一种便是《二十四孝图》。今天我们早已经不再为孩子送上这样的礼品了。再如鲁迅所说:“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这说明了当时十分普及的情况,不管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不管是社会上层还是社会下层,或一般人,比如鲁迅的保姆阿长,即长妈妈,都知道其中的内容。如果今天,不要说一般人说不出《二十四孝》的内容,即使文科大学生也不一定一看图就能“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来。
第2个回答  2019-08-10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古代孝子们持的是反对的态度。鲁迅揭露了古时候关于孝的封建做法,他认为传统孝的理念是十分可笑的。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鲁迅先生当然赞扬行孝的态度。因为鲁迅先生是反封建的革命者,许多封建思想的孝道-愚孝的行为,鲁迅先生是绝对不支持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06
1,鉴略:是在鲁迅看戏前让他背的,他觉得扼杀了当时作为孩子的他内心的快乐。是代表刻板封建的一面的。 2,二十四孝图:他讨厌里面一部分愚孝的故事,认为是侮辱了孩子,不是真正的孝。 3,山海经:粗劣不堪的图画书,但对远方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连这样的图画都难得弄来一看。他成年后曾在一篇杂文里,感叹中国小孩得到的美术陶冶之少,之糙。是他童年艺术的一种启蒙
第4个回答  2019-08-06
不用鲁迅说,有点头脑的人就会这么认为,比如光脊梁吸引蚊子咬自己,让爸爸睡好觉,难道不会扑打蚊子,一起睡吗,还有卧冰求鲤,恐怕老人还没吃到鱼,自己就冻死了,有这样的傻儿子,老人能宽心吗,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