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七年级科学问题

生物界的分类中有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

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相关连接:

生物分类
林耐的生物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对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奠定了科学生物分类学的基础。现在对生物分类有了统一的规定,即用7个等级将生物逐级分类。这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一个“界”含有多个门,一个“门”含有多个纲,以此类推,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每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分类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因而从理论意义上说,分类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分类学是综合性学科。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分类学亦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如以染色体为依据的细胞分类学,以血清反应为依据的血清分类学,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分类学,等等。动物、植物和细菌,作为三门分类学,各有其特点;病毒分类则尚未正式采用双名制和阶元系统。

生物分类学的历史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四类名称的产生时期看来不晚于西周。这个分类,和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

生物一般分为植物界(Plantae)和动物界(Animalia)两个界。在两界划分过程中,人们发现有些生物如具鞭毛的生物,常有植物和动物的两重性,很难归入两个界的任何一个界中,建议使用三界划分方案,即在植物、动物两界外,另立一个始先界(Protista),包括原生动物和一些低等藻类。
生物主要分类等级是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种以下还有亚种(subspecies,缩写成subsp.),植物还有变种(variety,缩写成var.)。有时还有一些辅助等级,实在主要分类等级术语前加前缀超(super-)、亚(sub-).在亚纲、亚目之下有时还分别设置次纲(infraclass)和次目(infraorder)等。
以大家熟知的Felis domesticus(家猫)这一种的名称为例,其分类系统和名称如下:
界 Animalia 动物界
门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亚门 Vertebrata 脊椎动物亚门
纲 Mammalia 哺乳纲
目 Carnivora 食肉目
科 Felidae 猫科
属 Felis 猫
种 Felis domesticus 家猫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把热血动物归为一类,以与冷血动物相区别。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

17世纪末,英国植物学者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

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

每一物种都隶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占有一定的分类地位,可以按阶元查对检索。林奈在1753年印行的《植物种志》和1758年第10版《自然系统》中首次将阶元系统应用于植物和动物。这两部经典著作,标志着近代分类学的诞生。

林奈相信物种不变,他的《自然系统》没有亲缘概念,其中六个动物纲是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蠕虫的顺序排列的。拉马克把这个颠倒了的系统拨正过来,从低级到高级列成进化系统。他还把动物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并沿用至今。

由于林奈的进化观点在当时没有得到公认,因而对分类学影响不大。直到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进化思想才在分类学中得到贯彻,明确了分类研究在于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分类系统成为生物系谱——系统分类学由此诞生。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日、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列入阶元系统中的各级单元都有一个科学名称。分类工作的基本程序就是把研究对象归入一定的系统和级别,成为物类单元。所以分类和命名是分不开的。

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命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变种学名亦采取三名制,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这叫做“优先律”,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界各自制订了《命名法规》,所以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间不存在异物同名问题。“优先律”是稳定学名的重要措施。优先律的起始日期,动物是1758年,植物是1820年,细菌则起始于1980年1月1日。

鉴定学名是取得物种有关资料的手段,即使是前所未知的新种类,只要鉴定出其分类隶属,亦可预见其一定特征。分类系统是检索系统,也是信息存取系统。许多分类著作,如基于区系调查的动植物志,记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情况,作为基本资料,都是为鉴定、查考服务的。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

物种概念反映时代思潮。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模式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

物种的变与不变曾经是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焦点,是势不两立的观点。但是,分类学的事实说明,每一物种各有自己的特征,没有两个物种完全相同;而每个物种又保持一系列祖传的特征,据之可以决定其界、门、纲目、科、属的分类地位,并反映其进化历史。

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种群概念提高了种级分类水平,改进了种下分类,其要点是以亚种代替变种。亚种一般是指地理亚种,是种群的地理分化,具有一定的区别特征和分布范围。亚种分类反映物种分化突出了物种的空间概念。

变种这一术语过去用得很杂,有的指个体变异,有的指群体类型,意义很不明确,在动物分类中已废除不用。在植物分类中,一般用以区分居群内部的不连续变体。生态型是生活在一定生境而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的种内类型,常用于植物分类。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单元称为品种。

由于种内、种间变异错综复杂,分类学者对种的划分有时分歧很大。根据外部形态的异同程度作为划分物种依据而划分的称为形态种,由于对各种形态特征的重要性认识不一,使划分的种因人而异,尤其是分类学者对某些特征的“加权”常使它们比其他特征更具重要性,而造成主观偏见。

一个物种或物类,以至整个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有自己的历史。研究系统发育就是探索种类之间历史渊源,以阐明亲缘关系,为分类提供理论依据。尽管在分类学派中有综合(进化)分类学、分支系统学和数值分类学三大流派,但在其基本原理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而已。

特征对比是分类的基本方法。所谓对比是异同的对比:“异”是区分种类的根据,“同”是合并种类的根据。分析分类特征,首先要考虑反映共同起源的共同特征。但有同源和非同源的不同。例如鸟类的翼和兽类的前肢是同源器管,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是“同源特征”。恒温在鸟兽是各别起源,并非来自共同祖先,是“非同源特征”。系统分类采用同源特征,不取非同源性状。

林奈把生物分为两大类群:固着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两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个两界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为一般教本所遵从,基本没有变动。

最初的问题产生于中间类型,如眼虫综合了动植物两界的双重特征,既有叶绿体而营光合作用,又能行动而摄取食物。植物学者把它们列为藻类,称为裸藻;动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原生动物,称为眼虫。中间类型是进化的证据,却成为分类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19世纪60年代,人们建议成立一个由低等生物所组成的第三界,取名为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这个三界系统解决了动植物界限难分的问题,但未被接受,整整100年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流行了一段时间,为不少教科书所采用。

生命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的生命应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当然,在细胞出现之前,必须有个“非细胞”或“前细胞”的阶段。病毒就是一类非细胞生物,只是关于它们的来历,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仍未定论。

从非细胞到细胞是生物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早期的细胞是原核细胞,早期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细苗、蓝藻)。原核细胞构造简单;没有核膜,没有复杂的细胞器。

从原核到真核是生物发展的第三个重要阶段。真核细胞具有核膜,整个细胞分化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个部分:细胞核内具有复杂的染色体装置,成为遗传中心;细胞质内具有复杂的细胞器结构,成为代谢中心。由核质分化的真核细胞,其机体水平远远高出于原核细胞。

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生物是生命史上的第四个重要阶段。随着多细胞体形的出现,发展了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最后产生了高级的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植物、菌类和动物组成为生态系统的三个环节。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质合成有机养料,供应自己,又供应异养生物。菌类是异养生物,是自然界的分解者。它们从植物得到食料,又把有机食料分解为无机物质,反过来为植物供应生产原料。动物亦是异养生物,它们是消费者,是地球上最后出现的一类生物。

即使没有动物,植物和菌类仍可以存在,因为它们已经具备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环节,能够完成循环过程中合成与分解的统—。但是,如果没有动物,生物界不可能这样丰富多彩,更不可能产生人类。植物、菌类和动物代表生物进化的三条路线或三大方向。

当前最流行的分类是一种五界系统。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阶段的三个分支,是有纵有横的分类。它没有包括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在内,也许是因为病毒系统地位不明之故。它的原生生物界内容庞杂,包括全部原生动物和红藻、褐藻、绿藻以外的其他真核藻类,包括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13
生物界的分类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相关连接:
1.植物界(14门:藻类9门+非藻类5门)
2.动物界(35门)
3.细菌界/真菌界/病毒界/其他生物界(放线菌、枝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说明:一说有“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于以上所列是交叉的]
----------------------------------------------------
植物界(14门:藻类9门+非藻类5门):

蓝藻门
裸藻门
金藻门
甲藻门
黄藻门
硅藻门
绿藻门
褐藻门
红藻门
地衣植物门
苔藓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裸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说明:一说藻类有10门(加上轮藻门)|一说种子植物门,包括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

门]
[说明:不包括已经灭绝的拟苏铁植物门(本内苏铁植物门)、种子蕨植物门]
----------------------------------------------------
动物界(35门):

原生动物门
海绵动物门
扁盘动物门
中生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刺胞动物门)
栉水母动物门(栉板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纽形动物门
颚胃动物门
腹毛动物门
轮虫动物门
动吻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铠甲动物门(兜甲动物门)
内肛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奇形动物门
须腕动物门
螠虫动物门
星虫动物门
曳鳃动物门
有爪动物门
缓步动物门
舌形动物门
被腕动物门
被腕动物门
帚虫动物门(箒虫动物门)
苔藓动物门
腕足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毛颚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说明:未包括5亿年前灭绝的古虫动物门]

二、藻类9门
----------------------------------------------------
1.蓝藻门---蓝藻纲--|色球藻目
|管胞藻目
|颤藻目

2.裸藻门---裸藻纲--|裸藻目
|柄裸藻目(胶柄藻目)

3.甲藻门--|纵裂甲藻纲---原甲藻目
|横裂甲藻纲---|多甲藻目
|变形甲藻目
|胶藻目
|球藻目
|丝藻目

4.金藻门---金藻纲---|金胞藻目
|根金藻目
|金囊藻目
|金球藻目
|金枝藻目

5.黄藻门---黄藻纲---|异鞭藻目
|根黄藻目
|异囊藻目
|柄球藻目
|异丝藻目
|气球

6.硅藻门--|中心硅藻纲--|圆筛藻目
| |根管藻目
| |盒形藻目
|羽纹硅藻纲--|无壳藻目
|单壳藻目
|短壳藻目
|双壳藻目
|管壳藻目

7.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
| |四胞藻目
| |色球藻目
| |丝藻目
| |胶毛藻目
| |石莼目
| |溪菜目
| |鞘藻目
| |刚毛藻目
| |管藻目
| |管枝藻目
| |线枝藻目
| |双星藻目
|轮藻纲---轮藻目

8.褐藻门---|等世代纲
|不等世代纲
|无孢子纲

9.红藻门---红藻纲--|紫菜亚纲
|真红藻亚纲
三、非藻类5门之地衣植物门·苔藓植物门
----------------------------------------------------
10.地衣植物门---|子囊衣纲
|担子衣纲
|半知衣纲(不完全衣纲)

11.苔藓植物门--|苔纲---|藻苔目---藻苔科---藻苔属(2种)
| |地钱目--|石地钱科
| | |地钱科
| | |钱苔科
| |美苔目---裸蒴苔科---裸蒴苔属(7种)
| |囊果苔目--|囊果苔科--|囊果苔属
| | | |地苔属
| | |纽苔科---纽苔属
| |叶苔目--|剪叶苔亚目
| |指叶苔亚目
| |叶苔亚目
| |扁萼苔亚目
| |紫叶苔亚目
| |光萼苔亚目
|
|角苔纲---角苔目--|角苔科--|花角苔属
| | |角苔属
| | |树角苔属
| | |大角苔属
| |短角苔科--短角苔属
|
|藓纲--|泥炭藓亚纲--泥炭藓目--泥炭藓科--泥炭藓属(约300多种)

|烟杆藓亚纲
|黑藓亚纲---黑藓目---黑藓科--|黑藓属
| |真黑藓属
|真藓亚纲--|真藓目--|真藓亚目
| |桧藓亚目
| |树灰藓亚目
| |朱藓亚目
| |木毛藓亚目
| |美姿藓亚目
四、非藻类5门之蕨类植物门·(附)拟苏铁植物门
----------------------------------------------------
12.蕨类植物门--|石松亚门---石松纲---|(无叶舌亚纲)--|镰木目(已灭绝)
| | |原始鳞木目(已灭绝)
| | |石松目--|石杉科
| | |石松科
| |(有叶舌亚纲)--|鳞木目(已灭绝)
| |卷柏目---卷柏科---卷柏属

约700种)
| [说明:此处亚纲分类不确定]
|
|水韭亚门---水韭纲---水韭目---水韭科---水韭属(约70余种)
|
|楔叶蕨亚门---楔叶蕨纲--(仅存)木贼目---木贼科--|木贼属(约30余

种)
| |问荆属
|裸蕨亚门---裸蕨纲--(仅存)松叶蕨目---松叶蕨科--|松叶蕨属(2种


| |梅溪蕨属(1种


|真蕨亚门--|厚囊蕨纲--|瓶儿小草目--|七指蕨科
| | |阴地蕨科
| | |瓶儿小草科--|瓶儿小草属(约

28种)
| | |带状瓶儿小草属

2种)
| |观音座莲目--|合囊蕨科
| |观音座莲科
| |天星蕨科
|
|原始薄囊蕨纲---紫萁蕨目---紫萁蕨科
|
|薄囊蕨纲---|水龙骨目--|瘤足蕨科
| |羽叶里白科
五、非藻类5门之裸子植物门
----------------------------------------------------
13.裸子植物门--|苏铁纲---苏铁目---苏铁科(10属110余种)
|
|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1种)
|
|松柏纲--|科达目(已灭绝)
| |伏脂杉目(已灭绝)
| |松柏目---|柏科--|罗汉柏属(1种)
| | |侧柏属(1种)
| | |福建柏属(1种)
| | |小侧柏属(1种)
| | |Arceuthos属(1种)
| | |Tetraclinis属(1种)
| | |Fitzroya属(1种)
| | |Pilgerodendron属(1种)
| | |Austrocedrus属(1种)
| | |Octoclinis属(1种)
| | |Neocallitropsis属(1种)
| | |Diselma属(1种)
| | |Callitris属(约20种)
| | |Libocedrus属(约6种)
| | |Widdring-tonia属(约5种)
| | |柏木属(约20种)
| | |圆柏属(约50种)
| | |刺柏属(10余种)
| | |翠柏属(2种)
| | |崖柏属(约6种)
| | |扁柏属(约6种)
| | |Papuacedrus属(3种)
| | |Actinostrobus属(2种)
六、非藻类5门之被子植物门(上)单子叶植物纲
----------------------------------------------------
14.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

单子叶植物纲--|泽泻亚纲--|泽泻目
| |水鳖目---水鳖科
| |茨藻目(10科)
| |霉草目(2科)
|
|槟榔亚纲--|槟榔目---槟榔科--|刺葵亚科
|(棕榈亚)| |贝叶棕亚科
| | |糖棕亚科
| | |鱼尾葵亚科
| | |鳞果亚科
| | |椰子亚科
| | |槟榔亚科
| | |水椰亚科
| | |象牙椰亚科
| |巴拿马草目---巴拿马草科
| |露兜树目---露兜树科
| |天南星目--|天南星科(105属约2000余种)
| |浮萍科(6属约30种)
|
|鸭跖草亚纲--|鸭跖草目(4科)
| |谷精草目---谷精草科
| |帚灯草目(4科)
| |灯心草目(2科)
| |莎草目--|莎草科
| | |禾本科--|早熟禾亚科--|原禾超族
| | | |芦竹超族
| | | |早熟禾超族
| | | |小麦超族
| | | |针茅超族
| | | |画眉草超族
七、非藻类5门之被子植物门(下)双子叶植物纲
----------------------------------------------------
14.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木兰目(10科)
| |樟目(8科)
| |胡椒目--|金粟兰科
| | |三白草科
| | |胡椒科(8-9属约3100种)
| |马兜铃目---马兜铃科
| |八角目--|八角科
| | |五味子科
| |睡莲目--|莲科
| | |睡莲科
| | |Barclayaceae科
| | |莼科
| | |金鱼藻科
| |毛茛目(8科)
| |罂粟目--|罂粟科--|罂粟亚科
| | |角茴香亚科
| | |荷包牡丹亚科
| |紫堇科
|
|金缕梅亚纲--|昆栏树目--|水青树科
| | |昆栏树科
| |金缕梅目(5科)
| |交让木目---交让木科
| |Didymelales目---Didymelaceae科
| |杜仲目---杜仲科
| |荨麻目(4科)
| |Leitneriales目---Leitneriaceae科
| |胡桃目--|胡桃科--|化香树亚科---化香树属(1种)
| | | |胡桃亚科--|黄杞族
| | | |胡桃族
| | | |山核桃族
八、原生动物门(上)肉鞭动物亚门
----------------------------------------------------
15.原生动物门--|肉鞭动物亚门
|顶复动物亚门
|微孢子虫亚门
|囊孢子虫亚门
|盘蜷动物亚门
|粘体动物亚门
|纤毛动物亚门
----------------------------------------------------
肉鞭动物亚门--|鞭毛总纲--|植鞭毛纲--|隐滴虫目
| | |腰鞭目
| | |眼虫目
| | |金滴虫目
| | |异鞭目
| | |绿滴虫目
| | |定鞭目
| | |团藻虫目
| | |溪滴虫目
| | |硅鞭目
| |
| |动鞭毛纲--|颌鞭目
| |动体目
| |原滴虫目
| |曲滴虫目
| |双滴虫目
| |锐滴虫目
| |毛滴虫目
| |超鞭目
|
|蛙片总纲---蛙片纲---蛙片目
|
|肉足总纲--|根足纲--|叶足亚纲--|裸变总目--|变形目
| | | |裂茨目
| | | |泥生目
| | |壳叶总目--|表壳目
| | |毛片目
| |微胶丝亚纲--|细胶丝目
九、原生动物门(中)顶复/微孢/囊孢/盘蜷/粘体动物亚门
----------------------------------------------------
15.原生动物门--|肉鞭动物亚门
|顶复动物亚门
|微孢子虫亚门
|囊孢子虫亚门
|盘蜷动物亚门
|粘体动物亚门
|纤毛动物亚门
----------------------------------------------------
顶复动物亚门--|拍琴纲---拍琴目
|
|孢子纲--|簇虫亚纲--|原簇虫目
| |真簇虫目
| |新簇虫目
|球虫亚纲--|拟球虫目
| |原球虫目
| |真球虫目
|焦虫亚纲---焦虫目

微孢子虫亚门--|二型孢子纲---异型目
|
|微孢子纲--|小孢子目
|微孢子目

囊孢子虫亚门--|星孢子纲--|内生孢子目
| |孔盖孢子目
|无孔纲---无孔目

盘蜷动物亚门---盘蜷纲---盘蜷目

粘体动物亚门--|粘孢子虫纲--|双壳目
| |多壳目
|放射孢子纲--|放射孢子亚纲--放射孢子目

十、原生动物门(下)纤毛动物亚门
----------------------------------------------------
15.原生动物门--|肉鞭动物亚门
|顶复动物亚门
|微孢子虫亚门
|囊孢子虫亚门
|盘蜷动物亚门
|粘体动物亚门
|纤毛动物亚门
----------------------------------------------------
纤毛动物亚门--|动基片纲--|裸口亚纲--|前口目
| | |侧口目
| | |原纤目(分类地位未定)
| | |核残迹目(分类地位未定)
| |前庭亚纲--|毛口目
| | |内毛目
| | |肾形目
| |下口亚纲--|蓝口总目--|蓝口目
| | | |合膜目
| | |叶咽总目--|管口目
| | | |漏斗目
| | |吻毛总目---吻毛目
| | |后口总目---后口目
| |吸管亚纲---吸管目
|
|寡膜纲--|膜口亚纲--|膜口目
| | |盾纤目
| | |无口目
| |缘毛亚纲---缘毛目
|
|多膜纲--旋毛亚纲--|异毛目
|齿口目
|寡毛目
|下毛目

十一、海绵动物门·扁盘动物门·中生动物门
----------------------------------------------------

16.海绵动物门--|钙质海绵纲--|同腔目
| |异腔目
|
|六放海绵纲--|六放星目
| |双盘目
|
|寻常海绵纲--|四射海绵亚纲
|单轴海绵亚纲
|角质海绵亚纲
十二、腔肠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
----------------------------------------------------

19.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硬水母目
| |水螅目--|淡水水母亚目
| | |花水母亚目
| | |瘦水母亚目
| | |漂浮水母亚目
| |水螅珊瑚目
| |管水母目--|钟泳亚目
| | |胞泳亚目
| | |囊泳亚目
|
|钵水母纲--|十字水母目
| |立方水母目
| |冠水母目
| |旗口水母目
| |根口水母目
|
|珊瑚纲--|八放珊瑚亚纲--|匍匐珊瑚目
| |全腔目
| |海鸡冠目
| |共鞘目
| |柳珊瑚目
| |海鳃目
|六放珊瑚亚纲--|海葵目
| |石珊瑚目
| |角珊瑚目
| |六放珊瑚目
| |角海葵目
| |四射珊瑚目
|床板珊瑚亚纲(已灭绝)
|日射珊瑚亚纲(已灭绝)

----------------------------------------------------

20.栉水母动物门---栉水母纲--|触手亚纲--|球栉水母目
| |兜水母目
| |带栉水母目
| |扁栉水母目
十三、扁形动物门
----------------------------------------------------

21.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原卵巢涡虫亚纲--|无肠目
| | |链涡虫目
| | |大口涡虫目
| | |多肠目
| |新卵巢涡虫亚纲--|卵黄上皮目
| |原卵黄卵巢目
| |新单肠目
| |切头虫目
| |三肠目
|
|吸虫纲--|单殖亚纲--|单后盘目
| | |多后盘目
| |盾腹亚纲
| |复殖亚纲
|
|绦虫纲--|单节绦虫亚纲
|多节绦虫亚纲--|假叶目
|四叶目
|锥吻目
|变头绦虫目
|原叶目
|(其他目有争议)
十四、纽形动物门·颚胃动物门·腹毛动物门
----------------------------------------------------

22.纽形动物门--|无刺纲--|古纽目
| |异纽目
|
|有刺纲--|针纽目
|蛭纽目---蛭纽科---蛭纽属(4种)

----------------------------------------------------

23.颚胃动物门(18属约100种)

----------------------------------------------------

24.腹毛动物门---腹毛纲--|大鼬目(大毛虫目)(6科)
|鼬虫目(2亚目7科)
第2个回答  2007-10-13
界,门,纲,目,科,属,种
第3个回答  2007-10-13
太强了
第4个回答  2007-10-13
界、门、纲、目、科、属、种
第5个回答  2007-10-13
界、门、纲、目、科、属、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