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橡胶的现状前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1、生产现状
中国丁基橡胶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建立了中试生产装置,后因各种原因而停止。1999年,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引进意大利PI公司技术,建成中国惟一的一套30kt/a丁基橡胶生产装置。该装置能够生产ⅡR1751、ⅡR1751F和ⅡR0745三个牌号的普通丁基橡胶产品,其中ⅡR1751属于内胎级产品,中等不饱和度,高门尼粘度,相当于Exxon公司的268、Bayer公司的301
及俄罗斯的BK1675N产品牌号,主要用于制造轮胎内胎、硫化胶囊和水胎等制品;IR1751F是食品、医药级产品,中等不饱和度,高门尼粘度可用于口香糖基础料以及医用瓶塞的生产;ⅡR0745是绝缘材料、密封材料和薄膜级产品,极低不饱和度、低门尼粘度,主要用于电绝缘层和电缆头薄膜的生产。
最初两年,由于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原因,该装置难以连续稳定运行,开工率较低,产品合格率低,原材料消耗、动力消耗及成本偏高。2000年和2001年产量分别只有4.055kt以及和4.190kt。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攻关,生产装置的运行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产量逐年增加,2002年产量达到21.545kt,其中产品合格率为84.7%,2003年产量进一步增加到27kt,其中产品合格率达到95.4%。
2、进出口情况
由于中国丁基橡胶的生产能力和产量还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因而每年都得进口,且进口量不断增加。1998年中国丁基橡胶的总进口量只有26.869kt,2003年增加到83.475kt,比2002年增长50.7%,1998-2003年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5.4%。在2003年的总进口量中,普通丁基橡胶的进口量为42.986kt,同比增长36.5%;卤化丁基橡胶的进口量为40.489kt,同比增长69.0%。其中初级形态普通丁基橡胶的进口量为35.168kt,同比增长49.8%;初级形态卤化丁基橡胶的进口量为26.942kt,同比增长72.4%。2004年上半年进口丁基橡胶44.292kt,同比增长8.3%。其中初级形态丁基橡胶的进口量为10.784kt,初级形态卤化丁基橡胶的进口量为16.490kt,中国丁基橡胶的进出口情况见表5所示。
从进口来源看,中国初级形态普通丁基橡胶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加拿大和日本,2003年中国从这3个国家进口的初级形态普通丁基橡胶总量达到26.876kt,约占初级形态普通丁基橡胶总进口量的76.4%。卤化丁基橡胶则主要来自西欧和北美国家,约占总进口量的84%,来自日本的产品约占总进口量的3.9%。中国初级形态普通丁基橡胶的进口来源情况见表6所示。
中国初级形态普通丁基橡胶进口量中,进口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而边境小贸易所占的比例却逐年增加。普通丁基橡胶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满洲里、厦门、青岛等海关,从这三个海关进口的丁基橡胶约占总进口量的79.2%。卤化丁基橡胶则主要从上海、青岛及芜湖等海关进口,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63%。年来中国初级形态普通丁基橡胶的贸易方式见表7所示。
3、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
随着中国汽车轮胎工业等的不断发展,中国丁基橡胶的消费量不断增加。中国丁基橡胶的供需平衡情况见表8所示。
2003年,中国丁基橡胶的总消费量为100kt/a(其中卤化丁基橡胶的消费量约为40kt/a),其中轮胎方面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84%,医药瓶塞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11%,其他方面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
⑴轮胎。丁基橡胶被广泛用于生产汽车轮胎及车力胎(自行车、摩托车等)的内胎内衬、硫化胶囊和水胎,特别是子午线轮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轮胎品级的不断提高,促使中国丁基橡胶消费量的不断增长。但是国内丁基橡胶在轮胎行业的应用与国外相比,差距仍很大。例如发达国家的轮胎内胎已经全部实现了丁基化,与中国相邻的印度以及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轮胎的丁基化率也已经达到70%~90%,因此中国丁基橡胶的使用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普通丁基橡胶主要用于生产丁基橡胶内胎(含自行车、摩托车)和硫化胶囊,牌号主要有Exxon公司的268,Bayer公司的301和俄罗斯的1675N。主要使用企业有桦林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三角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策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和张家港安固橡胶工业有限公司等。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迅速发展,逐步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发展,轮胎也随国际潮流向子午化、扁平化、无内胎化转化。同时,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加快,也促进了轮胎的丁基化速度。中国内胎丁基化(包括农用胎)和汽车轮胎子午化比例还很低,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工业行业“十五”规划,中国轮胎工业主要发展子午胎,在轮胎的结构上,轿车子午胎发展宽断面系列、高速度级产品;载重车子午胎重点发展无内胎全钢丝子午胎,以满足未来汽车和道路升级发展的需要。轮胎行业将推广高等级轿车子午胎、轻卡车子午线轮胎、低断面和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技术;并且子午胎发展已经获得国家政策性鼓励。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00]145号文,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对“汽车轮胎”税目中的子午线轮胎免征消费税,其余子午化轮胎继续按10%税率征收消费税。国家政策鼓励子午胎发展,将会大大促进国内卤化丁基橡胶需求的增长。2003年中国轮胎行业(包括汽车轮胎及车力胎)对丁基橡胶的消费量约为84kt/a,预计2005年对丁基橡胶的消费量将达到约115kt/a,其中卤化丁基橡胶的消费量为56kt/a;2010年消费量将达到约170kt/a,其中卤化丁基橡胶的消费量约为100kt/a。
⑵医用瓶塞。医用瓶塞丁基化是中国卤化丁基橡胶的第二大需求市场。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国家医药主管部门发布国药管注[2000]462号文,规定2004年底以后国内所有药用胶塞(包括粉针剂、输液及口服液等各剂型胶塞)一律停止使用普通天然胶瓶塞。医用瓶塞生产厂家正在扩大丁基橡胶
胶塞的生产能力,主要使用卤化丁基橡胶以适应国内需求。中国引进的第一条丁基橡胶瓶塞生产线于1992年在湖北华强药用包装制品厂建成投产。中国较大的生产线有10多条,其中产量较大的企业有湖北华强、石家庄一橡、上海新亚、金湖玻璃仪器厂、江阴兰陵、江阴中马、江阴有色、湖北白莲以及株洲华益等,所用的丁基橡胶牌号主要有Exxon1066、2211、2244及Bayer公司的1045、1240等。2003年中国医药瓶塞对丁基橡胶的消费量约为11kt/a,预计2005年消费量将达到约14kt/a,2010年消费量将达到约20kt/a。
⑶其他方面。在其他方面,丁基橡胶主要用于生产胶带、胶管、粘合剂和防水卷材等橡胶制品,2003年消费量约为5kt/a,预计2005年和2010年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1kt/a和20kt/a。
由此可见,预计到2005年中国丁基橡胶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40kt/a,其中卤化丁基橡胶的需求量将达到约70kt/a。2010年丁基橡胶的需求量将达到约210kt/a,其中卤化丁基橡胶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20kt/a。中国丁基橡胶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见表9所示。
4、市场价格
2000年前中国未生产丁基橡胶,国内供给基本上依赖于进口,国内市场价格以进口为主导。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的丁基橡胶装置在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运行不太正常,产量较低,因此国内丁基橡胶市场价格仍受进口产品的控制。2002年该装置的开工率达到70%,国产丁基橡胶 已经占据了国内约31%的市场份额,对国内丁基橡胶的价格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但国产丁基橡胶受进口产品的冲击厉害,其初级形状的丁基橡胶价格从2000年的1980美元/t下降到2003年的1780美元/t。
自1997年以来,中国初级丁基橡胶的进口价格基本上维持在1500美元/t以上(1998年除外),卤化丁基橡胶进口价格一直维持在2200美元/t以上。2000年,由于国内市场需求迅速增加以及Bayer公司出口减少,使得国内丁基橡胶货源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初级丁基橡胶进口平均价格高达1984美元/t,比1999年上涨了20%以上。近两年,由于俄罗斯丁基橡胶扩大对中国的出口,使得国内丁基橡胶的平均进口价格有所下降。
2003年普通初级丁基橡胶的进口平均价格为1789美元/t,比2002年下降约2.6%;但从法国、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进口的产品价格仍维持在2000美元/t以上的价位;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价格平均为1687美元/t,比2002年增长5.7%。初级卤化丁基橡胶的平均进口到岸价格为2568美元/t,较2002年增长4.1%;初级卤化丁基橡胶与普通丁基橡胶的进口价格相比,要高出约43%;从欧美进口的卤化丁基橡胶价格比普通丁基橡胶的价格要高约21%,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则较普通丁基橡胶的价格高约1.6%。中国初级形态丁基橡胶进口数量及平均价格见表10所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