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利与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1-30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
  关于科举制度的不足之处和消极影响
  第一、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
  第二、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
  最后,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
  您可点击http://baike.baidu.com/view/18206.html?wtp=tt有详细介绍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1-30
利:把读书、考试做官三者合一,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打破贵族垄断,有利于扩大官员来源,加强中央集权,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弊: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遏制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社会进步
第3个回答  2012-01-30
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开始,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从表面上看,科举制的实行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但科举制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但是,科举制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条件。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而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的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