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意志力

如题所述

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劳动、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都需要付出意志努力,个体意志的培养就蕴含其中。有些学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大风浪显不出真品性,忽视在平凡生活、平凡小事中的意志培养。其实,一个人意志的培养和锻炼并不仅仅局限于挫折、困难、逆境,有时“取得成功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才是意志力的完整体现。 从日常生活小事到艰苦、重大的工作都是磨炼意志的机会。特别是体育锻炼,更是锻炼意志的有效手段。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个身体运动过程,更是集心理、意志磨炼为一体的综合过程。师范生自觉地、经常地、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坚强、果敢、机智、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和精神。 意志就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认识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学生意志质培养新概念)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人能够自觉地确立自己的目的。大多数情况下来说人的活动总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人在做某一件事情之前,人的脑海中已客观存在一个目标,就是这个行为都离不开意志。 意志品质在改革开放,竞争激烈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里,一个人能否自觉地确定合适的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果断地抓住机会,勇敢地坚持立场,在困难面前顽强不屈,承受挫折等,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竞争也是意志力的较量。如果一个学生能站在时代的高度来深刻认识意志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又能客观地、不回避的审视自己的意志品质并不断磨炼,那么他就可能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更大的满足。 调查发现: 许多中学生都注重身体的发育及文化课的成绩,而忽略了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培养,没有经受艰苦和劳累的磨练,中学生依赖性强,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特别是女学生,初三、高一女学生身体迅速生长,身型变化,超过运动调节能力的发展,运动中枢未能立即适应身体的迅速增长,以致暂时出现动作不协调或不适应的现象,个别发展到讨厌体育活动与不训练。 一、 意志的一般概念 由意志的定义来看,意志具有三方面的特征。首先,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性就是当事物没有出现以前就有所预见,并按预见行动。(学生意志品性培养新概念)它是引起人去行动成者是制止这种行动的一种内在原因。例如:一个人已经确定决心学习好英语,就是他这一段时间内专心学习的,同时又克服自己不受外界干扰,不去做与此无关的原因,正是由于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才能实现着对人的行动的支配和调节。其次,随意运动为基础是以意志,那么什么叫随意运动,什么叫不随意运动呢? 不随意运动作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不需要努力,自然而然的活动,随意动作是有预定目的,受意识指引的活动。(选自素质培养一意志与兴趣素质培养) 意志行动离不开随意动作,如果不掌握这些必要的随意动作,意志行动将不能实现,人的头脑中的任何愿望,计划,要想让它们能够实现,才都必须通过这些随意动作,由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去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组成复杂的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的目标。所以说意志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但是随意运动并不就是意志行动。比如说:跑步是随意动作,但不能说跑步就是表现了人的意志。假设你参加了长跑项目,你忍耐并克服了身体的疼痛和呼吸的困难,坚持跑到了终点,这才表现为意志。第三,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目的行为都需要努力的,比如说:渴了倒杯水喝,饿了吃饭。这些虽都是有明确的目的。但确都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意志只有在种种困难的克服中才可以体现出来,没有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一个人在达到目标的路途中,遇到的困难越大越多,这就说明了你的意志力越强。 相反,如果不能克服面临的困难,只会逃避的人,说明他的意志力薄弱。因此,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力强弱可以骑过人们在完成活动的过程克服了多少及多大的困难来衡量。 困难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外部困难主要是指外界的条件的障碍,包括来自家庭,社会和他的阻碍,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工具,而内部困难是指主体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降弱,包括对所做决定的正确性产生怀疑,相反的要求和愿望的干扰等。(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新概念)。比如说:马拉松运动员由长跑面临强手时的信心不足即为内部困难,我们平时所说的克服困难,大多是指克服外部困难。但是真正的意志考验。关键是指克服内部的困难。 综上所述,明确的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核心内容。以上是意动的三个特征,才可称为意志行动。 二 意志的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指的是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评价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必须联系与其意志活动的内容,肯有有那种具有社会价值的意志行动中,才能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品质包括的基本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 (1)自觉性 自觉性是指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及充分认识所采取的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方面的优秀品质(有自觉性的人,会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目标一旦形成便不会轻易让外界影响自己,,但在同时又会很善于接受一切有益的意见。自觉性反映了一个人的坚定的立场和信仰,它是产生坚强意志的来源,也是贯穿于整个意志行动的始末。与自觉性相反的是多暗示性和独断性,拥有暗性的人只会得到别人的提示、命令或意见的时候才表现出积极的状态,而且,他们可以很快就屈从别人的影响,不加批评的接受别人的行为,思想。具有独断性的人,表面上看似乎是自己在独立地做决定,执行决定。实际上缺乏考虑决定的合理性,不轻易听取别人的意见,固执坚持自己的决定。 (2)果断性 果断性是一种人能明辨是非,而有能迅速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做下决定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和智慧的批判性及敏捷性相联的。具有果断性的人,清楚地明白了是非和利害的关系,也认清了行为胜利的把握,使坚决地采取行动。高水平的果断性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与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卤莽。优柔寡断的学生,思想和情感容易分散,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矛盾的思想和情感,不能把情感引上某种明确的轨道上。草率卤莽的学生就是因为懒于思考,但为了能够马上摆脱目前面临的不愉快或紧张状况,不多加考虑,贸然做出决定,这两点是果断性的对比,是意志薄弱的体现。 (3)坚韧性 是有意志坚韧的人是指能够在执行决定进坚持到底,一直保持充沛的精力,勇往直前,克服困难,百折不饶。具有意志坚韧性的人,既能够做出排除外界的困扰,不怕困难与失败,又能够善于长久地保持自己的精力和冲动,做到善始善终,坚持到底,见异思迁,虎头蛇尾是与坚韧性相反的品质。见异思迁,做事虎头虎脑的人总是在完成目的过程中忍受不住外界的诱惑或抵挡不住困难的考验,往往不能坚持至始至终,做事容易半途而废。 (4)自制力 自制力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动以及言语方面的品质。自制力的高低反映着意志的抑制职能的强弱,自制力强的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抵抗外部或内部的干扰,因此自制力强的学习,组织性,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学习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反映思维敏捷。相反,则容易走神,纪律性差,思维反映慢。自制力是意志的重要品质。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年纪小,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增强自制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三.培养意志力的办法 (1)是目标导向法,通过帮助他们明确生活目的,树立生活的理想,使他们心目中有努力的方向。他们才有客服重重困难,争取达到目的地。 但是必须注意目标的设立,不需恰当,不能太难,目标太难达不到就会打击信心,但也不能太易,太易则失去了意义。 目标导向法也可以学习榜样,通过学习榜样促使同学们通过对榜样的认识和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意志。初中生容易受生动形象化教育的影响。所以榜样的权威作用,有时候比批评效果要好。老师可以去班会课上去开展著名人物,模范人物,领袖人物的系列活动,通过学习专研,他们的事迹,以作为鼓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2)监督训练法。这种训练法通过老师家长的民主监督;以及一些相应的强化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每个人都会有惰性,特别是中学生,如果缺乏自制力,一旦被惰性所奴隶,那会将浪费大好的青春。因此,要学会客服自己的惰性,通过不断地激励自己摆脱懒惰这一毛病。 每个人也都会收到外界的诱惑。虽然很多同学在一开始能够信誓旦旦,也设立好 目标,但是一旦真正实施起来往往不能坚持,比如说有个学生容易受网络影响的诱惑。或是一些不良书刊的影响,不能很好的在于定的轨道上坚持。除了告诫自己不要懒惰以及要多地址外界的诱惑,还可以让自己多在集体生活中,在自己的行为中融入集体荣誉感,借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自制力。 (3)挫折训练法。 通过以苦锻志,以达到培养学生意志的目的。没有困难,就没有意志,只有经历不断的挫折考验,不断地增强耐挫力,我们的意志才会提高。 我们平时理解的挫折是指阻挠、失意、挫败的意思。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所收到的阻碍,因无法客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挫折是 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跌倒了能爬起来,有人稍遇挫折便一蹶不振。这就关系到一个耐挫力的问题。 耐挫力即是指挫折及耐受能力是指个人对挫折的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耐挫力高的人,往往比较积极,自信,往往能够战胜这种困境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耐挫力是意志力的其中一方面。所以通过培养耐挫力,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培养青少年的耐挫力。我们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小事着手,让他们通过战胜挫折,以达到培养坚强意志的目的。 生活中,多让孩子自己处理遇到的问题,比如说家务,适当的让他下厨,煮菜做饭的辛苦,让他们饭前帮忙,饭后洗碗,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 学习中,鼓励他们遇到问题不要马上向老师求助,应自己开动脑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上,老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难题让学生去思考,解答。通过不断的以困境和难题来刺激学生,使得他们养成一种耐挫力,使得他们的意志品质不断完善。 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适当的加以惩罚,这是通过对学生适当的惩罚,对他们进行挫折的教育,或许在家中,或在学校里,虽然犯错里出了系哦小毛病,但是如果教师或家长都是以一种无谓的态度去包容他们,久而久之,青少年学生便会滋生一种错误的心理,自己就是对的,别人的观点不能接受,一旦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不被外界所认可的同时,便会做出极端行为。如一学生遭老师批评。并令其写检讨书,此学生因从小受宠成型,从未遇到批评,因而一时不能接受,居然轻易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人生不可能永远不犯错的,教师,家长应从小就教育孩子知错能改,学生通过不断的接受别人的意见,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客服自身的缺点,以达到完善意志力的目的。 (4)情感激励法 情感跟意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当人的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到推动或者是支持的作用时,这种积极的情感便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比如说1982年的亚运会中,我国的跳高选手寥文在预赛的时候取得很好的成绩,有很大的希望取得金牌,但是在决赛的时候却被其对手一度超过了,当时他怀着为国争光荣耀祖国的心情,咬紧牙关,向终点站飞也似的冲了过去,最终取得了金牌,比赛结束后,他笑着说:“当我看到印度的观众为他们的选手鼓掌时,我也激动起来,一定要夺取胜利,当时我的血沸腾起来,整个神经都非常兴奋,促使我跑出了好成绩。”这就是因为情感点燃了意志的力量,促使了廖文发挥身体的潜能,同样,如果能够在青少年中恰当地运用情感激励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激发他们意志的力量。 情感是由客观事物与我们的实际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演变的。这里我们引入健康的高级情感,因为它可以成为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健康的高级情感是由人的社会性情感组成的。首先,道德感。道德是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表现出来的,它是由道德生活的需要与道德观念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具体的表现有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事业心,自尊心等。正如例子中的廖文,之所以能够在紧要关头咬紧牙关,冲向终点,就是因为在她身上凝聚了一种崇高的道德感。不仅是廖文,古今中外,无数的英雄豪杰都具有这种高尚的情操,才让人一直传诵至今的,很难想象,是一个缺乏一种崇高的情感理想的人,表现出的意志克服前进的困难。所以,青少年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中注入这种崇高伟大的理想,可以让自己摆脱一些私人情感的多愁善感和息怒无常,使自己拥有一种“想法”,去激励自己的意志力,理智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里的“人的感情”便是指理智感。理智感是激励人的积极地去从事各种智慧活动,并克服活动中的困难,从中人的意志便得到锻炼。因此,我们应该多些时间去培养他们的理智感。激发他们强烈的理智感,才使他们克服认识活动中探求知识是各种挫折困境的意志力量。 (5)活动锻炼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