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月亮的变化

如题所述

中秋节就是在满月的时候: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

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开始新的循环。



扩展资料: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5
中秋节月亮的变化: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 ——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
新月月亮在消长阶段会出现新月,当月亮的可视度为1-49%之间时。蜡状新月约下午3时和黄昏后是可见的,而减弱新月可以在黎明至上午九时看到。当月亮的可视度为50%时,为季月,当月亮的可视度在51-99%时,它被称为凸月。
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他的光线都来自于对太阳光的反射,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而我们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构成了月亮的圆缺变化,也就是月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31
月相变化,地球和月球的轨道没怎么变,所以到
盈亏圆缺的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亮,有时像弯弯的眉毛,有时又像圆圆的银盘。月亮这种盈亏圆缺的变化,天文学上称为“月相”变化。为什么月亮会经常改变相貌?
原来,月球和地球一样,本身都不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的。
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绕着公转中的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以致月球的明亮半球有时正对着地球,有时又侧对,甚至背向地球。这样,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形状会发生盈亏圆缺的有规律的变化。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
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第3个回答  2019-08-13
月相变化,地球和月球的轨道没怎么变,所以到 盈亏圆缺的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亮,有时像弯弯的眉毛,有时又像圆圆的银盘。月亮这种盈亏圆缺的变化,天文学上称为“月相”变化。为什么月亮会经常改变相貌? 原来,月球和地球一样,本身都不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的。 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绕着公转中的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以致月球的明亮半球有时正对着地球.
第4个回答  2020-12-08

中秋节最初的起源是国家和民众来祭祀月亮的,后随着审美变化成了欣赏月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