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安博物馆和陕西博物馆哪个好?

如题所述

个人认为陕西博物馆比较好,西安博物馆的地理位置比较好,景色很棒,陕西博物馆更注重馆藏的历史特色。

1、人面鱼纹盆

人面鱼纹盆是半坡文化的典型器物。盆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在陶盆内壁,绘有对称的两个人面和两条鱼纹。该器物1955年被发现,出土点在半坡遗址居住区内。这也是半坡遗址首次发现,完整的人面鱼纹这种陶瓷图案。

2、何尊

身为三千多岁的“老古董”,何尊自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影响深远,其尊身底部所记载的12行122字铭文,可谓字字如金,记述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等西周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与《尚书》之《洛诰》《召诰》中的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然而,这也是“中国”二字首次以词组的形式出现。

3、四股十二环锡杖

提到锡杖,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国剧经典《西游记》中唐三藏手中所持之物。1987年在陕西省宝鸡市法门寺唐塔地宫发掘中,出土了这枚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四股十二环锡杖。这枚锡杖整体以白银制成,表面纹饰鎏金。它的杖头有象征佛教至高级别的四股十二环,四股以银条盘曲而成,代表四谛,是指苦、集、灭、道,是人生的四种真理;每股套装雕花金环三枚共十二环,代表十二因缘,是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4、大克鼎

大克鼎是青铜转变期的典型代表,清朝末年就跟大盂鼎、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西周孝王时的膳夫“克”铸造了此铜鼎,以后又陆续铸造了七个小鼎和编钟、盨等青铜器,既用来称颂天子的恩德,也用来告慰祖父的在天之灵。在鼎腹的内壁,克特地命人铸下几段铭文,既记录了周王对他的册赏,也表达了他的感恩之心。

5、秦封泥

在纸质公文行世之前,中国公文在秦汉时期处于简牍文书阶段。人们通过把简牍文书或物品以绳捆扎,在绳结处回检木,上封盖有钤印的胶泥块,以防泄密、备检核,古人谓之“封泥”。接收人割断绳索后开封并保存封泥,最后会作废处理。因封泥的表面有官职名称,背面留有挂绳的痕迹,人们通过研究封泥就能得到秦帝国通信系统的运作情况等重要信息。

文书信件在拆封处,承办人用印章钤盖泥封,是秦代为保证文书安全而采取的加密手段,起着“以检奸萌”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保密法”实施措施。如今,存留下的秦封泥成了研究秦代历史的事实依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