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太平天国时期的故事。。。

我要的是故事~~~请不要打人物简介...很急...请快帮忙....
最好要具体点,有经过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3月,太平军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正式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在永安滞留期间,进行了休整补充和制度建设,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雏形。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围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战役中,冯云山战死。太平军转战湖南途中,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阐明太平天国“扫除妖孽,廓清中华”宗旨,号召广大群众纷纷响应。湘江上的纤夫、船工;码头上的挑夫、搬运工;城镇中的铁匠、商贩、木匠;以及郴州、桂阳山区的煤矿工人,参加起义,太平军迅速壮大。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队伍增至50万,声威大振。2月,太平军水陆兼程,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

  进入全盛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进行了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军进兵北京。北伐军出江苏,过安徽,进河南,渡黄河,入山西,直捣直隶,逼近天津,由于孤军远征,终于失败。洪秀全为了控制长江中游,确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1853年5月,赖汉英、胡以晃、曾天养率军溯长江西上,攻占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广大地区。在湖南境内,多次打败曾国藩组织的以地主团练为骨干的湘军。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又在天京外围展开了激烈的破围战,先后击破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在军事上达到全盛。1853年冬,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维持绝对平均主义,不可能付诸实施。但是,它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太平天国还实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试制度;对外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

  革命转折与失败

  正当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胜利之时,1856年8月,天京城内发生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事件。洪秀全感到事态发展下去对自己不利,表面上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暗地里却密召在前线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京救驾。韦昌辉想借机谋取权利,立即率3000精兵赶回天京。9月2日凌晨,在秦日纲的配合下,包围了东王府,杀了杨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和士兵2万多人。天京城内一片恐怖。石达开从湖北赶回,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想杀死石达开,石达开只好半夜缒城逃出天京,石达开的全家老小都被韦昌辉杀了。韦昌辉的行为,引起太平军全体官兵和百姓的愤慨。11月2日,洪秀全诛杀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余人,平息了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韦昌辉被处死后,石达开应召回京“提理政务”。洪秀全经过“天京事变”,对石达开也不信任,于是封洪仁发和洪仁达为王,钳制石达开。石达开既无实权,又心存疑虑,1857年6月,率领10万精兵远走西南。石达开的队伍孤军奋战,1863年6月,被清军围困在四川大渡河畔,全军覆没。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入衰的转折点。

  天京变乱和石达开出走,使太平军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向防御。清军乘机反扑,攻占了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围困天京。洪秀全为重振国威,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委以重任。1858年8月,陈玉成、李秀成会集各路将领,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会议。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再次击溃江北大营。11月,在安徽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6000余人,迫使清军从安庆撤围,稳定了天京上游的局势。

  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权归于一”,反对“结党联盟”;广开言路,“上下情通”。效法西方,兴办工矿交通和金融事业;准许私人投资,雇佣劳动;奖励民间制造器皿技艺,准其专利自售,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纲领,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倾向。1860年上半年,李秀成、陈玉成部捣毁江南大营,并开辟了苏南根据地。1861年9月,安庆失陷。次年5月,陈玉成败走寿州,被俘就义。太平天国西线陷入无法挽救的危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坚决地同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先后重创“常胜军”、“常安军”、“常捷军”,并将华尔打死,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安庆失陷之后,太平军在江苏、浙江的根据地也相继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围小块地区,这时,天京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形势日益危急。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另辟根据地的主张,被洪秀全拒绝。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军挖掘地道,用火药轰塌城墙,经过激烈巷战,天京陷落。大部分太平军将士壮烈牺牲,少数人突围。幼天王和洪仁玕在江西被俘,英勇就义。李秀成在天京突围时被俘,被曾国藩杀死。太平军余部转战大江南北,一直奋战到1868年。

  中国历史上这场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前后奋战17年多,纵横18省,威震全中国,最终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慕王植银杏与“八柱擎天 ”

  清同治年间,苏州为太平天国苏福省,忠王李秀成为守城主将。
  1862年初春,慕王谭绍光奉令率领纳王等文武职随员一行去天京(南京)觐见天王洪秀全述职并请示机宜。途径黄埭时,有妇女马前控诉驻当地副职武官邵某调戏侮辱新娘案。慕王当机立断,在黄埭设临时行辕三天,审理此案。他每天上午审案,下午率随员分向附近乡村,了解民间疾苦。在短短三天中,办了不少为人们称道的实事(后邵某伏法。当时留有“慕王斩将处”和“刀垛石狗头”……等等遗址。)
  慕王临行前一天,有乡农兜售树苗,慕王选购两株银杏树苗,亲自种在后院空地上,今尚存一棵历史悠久的活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慕王种银杏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位“饱学之士”钱学究,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来见慕王。慕王以礼相待,学究必恭必敬,从袖子里取对奉上。那上联是:“一树擎天,四海歌德”,下联是“千秋功业,万事太平”。看罢对联,慕王很不安地说:“您老先生说到哪儿去啦!天国上赖天王威德,下靠将士用命,更少不了百姓的爱戴,一柱怎麽擎得了天?”慕王的意思是:天王是正梁、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忠王李秀成、翼王石达开、英王陈玉成和自己,好比是十八根擎天柱。接着又拱手向钱学究道:“谭某出身寒微,少读诗书,不过还记得有一部古书上写着”八柱擎天“,那一句,才合乎常情……。这一句在哪一本书上,倒要请老先生不吝赐教哩!”钱学究一听,羞得面红耳赤,竟无言可对,只得告辞王爷回家去。

  学究抱惭归家,到书室搬出所有藏书,一步步翻着,果然在屈原的《离骚》上找到了“八柱擎天”一句,不由对慕王钦佩得五体投地。从此逢人便翘起大拇指说:“莫看谭爷是位叱咤风云的武将,还是位通今博古的温文尔雅的一代儒将哩!”

  注:
  1。黄埭: 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
  2。古银杏:古银杏现在中居委白果园内,该树于1862年太平天国慕王谭绍光亲手栽植,树龄138年,树身围长4.29米,树高9米,绿叶成荫。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0-19
《太平天国》人物谱

《大平天国》人物众多,为方便观众欣赏,现简要介绍其主要人物如下: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天王。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深受师长及亲友赞许。1827年,未满15岁的洪秀全轻而易举通过了县试,但府试却落选了,此后又先后三次参加了科举考试,不幸都名落孙山。1843年,洪秀全受《劝世良言》一书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提出天下男女,皆兄弟姐妹,应独尊上帝,不行恶事,斥封建皇帝为“阎罗妖”,号召人民奋起将其“击灭”,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冯云山(1815~1852)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少时聪慧好学,饱览儒经、天文、历算和兵书。因父亲早故,家道中落,他在家乡教读,屡试不中,对科举与清政府不满。1843年他与洪秀全仔细研读《劝世良言》,支持和参与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登极,称天王,设立五军主将制,他受任为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谦让退居杨秀清、萧朝贵之下。
杨秀清(1823~1856)太平天国东王。家境贫寒,幼丧父母,饱受生活磨砺,虽不曾读书,但谙于世事,富于权谋。1844年加入拜上帝会。1848年冯云山陷狱,洪秀全离开广西,拜上帝会濒于瓦解,杨秀清假天父下凡,发号施令,稳定团结众心,又设法营救冯云山脱险,使拜上帝会危而复安。永安分王,杨秀清被褒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并授权节制诸王,身系太平天国军政全权。
萧朝贵(?~1852)太平天国西王。家境贫苦,萧朝贵稍长,即以佣工及种山烧炭谋生,后举家由武宣移居桂平县古棚村,与杨秀清家毗邻,过往甚密,情同手足。朝贵娶黄氏女宣娇为妻。宣娇因过继杨家,随养父姓杨,与秀清为兄妹辈。1847年8月,洪秀全自广东入桂,与宣娇结为兄妹。1852年9月,在长沙南门一战中,萧朝贵不幸被清军流弹击中胸膛,壮烈牺牲。
石达开(1831-1863)太平天国翼王。在冯云山、洪秀全的启发下,加入拜上帝教,并成了贵县的一方之雄。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石达开被封为翼王,“羽翼天朝”成为太平军主要将领之一。
韦昌辉(1826-1856)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经冯云山启发加入拜上帝会,并奉命在家开炉打铁,明则制造农具,暗中制造武器,准备起义。金田起义就是在韦家祠堂宣布的。1851年3月,洪秀全登极,韦昌辉被封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是五军主将之一,永安封王时,又被褒封为北王。冯云山、萧朝贵分别在全州、长沙牺牲后,韦昌辉的地位自然上升,仅次于洪、杨、居第三位。

1851年,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4年后,这场气势磅礴、震惊世界的农民革命战争失败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中的歌曲——“能共那苦中苦,难共那甜中甜;能过那生生死死般般险,难过那花花绿绿重重关;不问那千秋大业为何毁一旦,只叹那剑上血还是那么成,风中泪还是那么酸”——非常贴切地道出了太平天国的衰亡之一:其领导人物在性格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太平天国的衰亡。

一、贪图享受

常言说,身正为范。一个人只有严以律已,才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如果贪图享受,这个人就会沿着下坡路走向洼地,甚至迈进深渊。太平天国从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领袖人物就贪图享受,丧失了进取心。洪秀全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病死,11年中从未迈出天京城门一步,只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轿出宫,去看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其余时间则在他的金龙殿里坐享荣华,其帝王生活的威仪和气派,是相当排场的。据说,洪秀全曾经拥有88个后妃,其数量超过了历代封建帝王的72后妃。太平军进入了天京,大兴土木,不少王府、将宅非常豪华,并且上下争奢赛富,竞相大搞华丽排场,连基层管辖25人的“两司马”也要乘4人抬的黑轿。东王杨秀清每次出行要乘48人抬的大黄轿,夏日轿下设玻璃注水养金鱼的水轿,每次出行时前后仪仗数里,像赛会一般。正是因为太平军上上下下抵挡不住贪图享受的欲望,从而导致了百万大军转瞬之间冰消瓦解,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

二、骄傲专横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一个人如果取得了很大的功绩,那么他应该谦虚谨慎,这样会使他更上一层楼,会使他保一份平安。然而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物不采取这种正确态度,他们在取得了一定成绩后,飘飘然起来,昏昏然起来,不仅骄傲自大,而且专横跋扈,这样,他们就因这种性格缺陷绊脚而栽跟头。东工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建立过程中,显示了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但在革命成果取得的同时,他开始自恃功高,日渐专横起来。他对太平军将士随意处死,连许多王侯包括北王韦昌辉等人,也都受过他的杖责。1856年8月,清军包围天京的江南大营被打垮,太平天国的前景更加广阔,杨秀清乘机扩权,逼迫洪秀全亲自到东王府封他为“万岁”。对此,洪秀全表面上答应,暗中密令在江西的韦昌辉等人,迅速返回天京“救驾”。9月的一日,韦昌辉率心腹部队三千多人深夜赶到天京,迅速包围了东王府,大开杀戒,除杨秀清及其亲属外,还有两万多将士惨遭杀害。自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以后,开始转向衰退。杨秀清的被杀,是与他居功做校有关系的。

三、虚伪猜忌

俗语说:“巧伪不如拙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诚待人者的影响力是很强的,得到的收益也是很大的。与此相反,虚伪猜忌者,虽然自认为非常聪明,但却常常被聪明所误,因为与其交往对方得不到信任,自然也就不会与其倾心而交。太平军席卷半个中国后,革命初期那种“寝食必俱,情同骨肉”的作风没有了,出现了“彼此暌隔,猜忌日生”的局面。洪秀全杀了杨秀清、韦昌辉后对石达开也有猜忌,他一方面对石达开礼遇有加,赋予其在天京主持军政大权;另一方面又对其加以防范,封他的两个哥哥为王,对其牵制。这种虚伪做法,使得石达开感到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境地,觉得在天京大展宏图之路已被阻绝,他对洪秀全不能以心换心而伤感不已,于是在1857年6月,负气离开天京,带走了十余万精锐部队。在太平军将领的眼中,石达开是个知书达礼、疏财仗义、居心仁厚、才能卓越的统帅,可是洪秀全没有给他应有的待人态度,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分裂加大,形势逆转急下。石达开的出走,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短短几个月后,清军乘机反扑,重建了江北、江南大营,围困住了天京。

四、心胸狭小

苏三娘是个俊美的太平女将,洪秀全想纳其为妃,可是苏三娘倾情于太平勇将罗大纲,洪秀全很不是个滋味。虽然罗大纲战绩显赫,功不可没,可是洪秀全就是没给他应有的官阶。从这件事上,众将领都意识到了洪秀全心里有一杆不公平的秤,这都是因为罗大钢的恋人苏三娘而起。将领们为洪秀全的心胸狭小而不满。

五、一意孤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就应该改掉。石达开负气离开天京,振臂一呼,带走了十余万太平军将士,去了云、贵、川等省份另辟新天地。由于孤军作战,没有根据地,虽然多次击败清军,但支撑日渐困难,将士们越打越少。到后来,连他最亲近的部将信心也开始动摇了。他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石达开领导的道路是错误的,于是苦苦相谏。面对众将的多次劝说,石达开就是抹不下面子,不但不肯回归天朝,而且言明至死不会回头。
第3个回答  2007-10-20
1851年1月11日,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西面的田野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贫苦群众,他们举着旗子,拿着自制的各市武器。在一片片欢呼中,洪秀全登上高台,痛斥清政府的腐朽、残暴,宣布起义。
有一首民谣写了当时起义的盛况:
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来金田。
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降妖声震天。
洪秀全宣布,起义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太平天国。起义军队称太平军。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等人率领太平军北上。太平军打到哪里,就镇压那里的贪官污吏、地主恶霸,开仓分粮,救济贫苦百姓。农民纷纷加入太平军,或配合太平军打击清军。经过两年多时间,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打到江苏。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太平天国国都。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宣布全国土地,不论男女,人人有份。规定太平天国的人民,男女平等,共享太平。
相似回答